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麒麟舞(坂田永勝堂舞麒麟)

鎖定
麒麟舞(坂田永勝堂舞麒麟),廣東省深圳市傳統舞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坂田永勝堂舞麒麟是坂田客家人的節日喜慶習俗,它是根據“麒麟永遠勝利”的意義而命名的,由熬頭四(花名)於1840年創編,主要在深圳龍崗區坂田街道、寶安區西鄉街道等地流傳。坂田永勝堂舞麒麟包括麒麟舞和武術表演,麒麟舞主要是通過模擬貓、虎等動物搖頭、擺尾、嬉戲、玩耍的動作和情狀,並融合武術步法,表演麒麟出洞、嚼腳、弄麒麟尾、打瞌睡、擺青、踢青、採青、水仙花、十字清、鷯花園、麒麟翻王等套路;武術表演包括拳術、大刀、棍、鐵叉、內針、對打等。 [1] 
2011年5月23日,麒麟舞(坂田永勝堂舞麒麟)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Ⅲ-43。 [2] 
中文名
麒麟舞(坂田永勝堂舞麒麟)
遺產類別
傳統舞蹈
遺產級別
國家級
申報地區
廣東省深圳市
批准時間
2011年5月23日
遺產編號
Ⅲ-43

麒麟舞(坂田永勝堂舞麒麟)歷史淵源

麒麟為古代傳説中的一種吉祥仁獸,客家人視之為吉祥物,民間有“百姓愁,麒麟走,天下和,麒麟舞”的説法,後人常借舞麒麟表達對好時好運、百事興旺、生意興隆等美好生活的嚮往。 [3] 
坂田永勝堂麒麟隊是1840年鴉片戰爭時期組建的,當時為了避免強盜及外村人的欺負,坂田村村民外請了一位花名為“熬頭四”的教頭回村,村民們希望從他身上學到一些拳腳功夫,用來防身。後來,“熬頭四”在坂田村成了家,正式定居了下來。為了增加習武人的興趣,同時增加收入,熬頭四根據貓的動作創編了永勝堂麒麟舞,並組織居民習練舞麒麟,創建了一支名為“永勝堂”的麒麟隊。在歲時節慶期間,麒麟隊到各村落進行舞麒麟表演。¨坂田永勝堂麒麟舞”的名稱藴涵着人們對麒麟的尊崇,同時也代表當時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盼望。 [3] 
從1841年開始,永勝堂舞麒麟受邀在各地進行表演。 [1] 
民國時期,永勝堂舞麒麟曾在香港地區進行表演,第七代傳承人劉兆光曾在香港開設武館,並傳授舞麒麟。 [1] 
在組建麒麟隊時,祖師爺“熬頭四”定下一些必須遵守的規矩,一直沿襲,如新隊員入行時要接受堂主(負責人)的師訓;學舞麒麟前要先學習武術,從扎馬步開始,基礎不牢,不準學習舞麒麟動作;隊員學習到技術後,不能輕易傳授給別人,要學習舞麒麟,就必須先拜師;學武之後不能欺負弱小、惹是生非;隊員之間要相互團結,要以麒麟隊為榮;兩支麒麟隊相遇時,一定要將自己的麒麟頭按低,以表示對對方的尊敬等等。永勝堂裏仍保留着祖師爺的師訓“學成武藝勿欺人,練就功夫須守己”。儘管隨着時代變遷,社會的進步,人們不再需要以武力解決居民之間的矛盾,但通過舞麒麟傳遞的“施仁、守德、祥瑞、太平”的精神是不變的。 [3] 
每逢春節拜年、娶妻迎親、新宅落成等喜慶活動,坂田永勝堂麒麟隊便受邀前往表演舞麒麟。隨着多年的表演,這種文化現象也逐漸深入到坂田當地羣眾的文化生活中,舞麒麟也由原來單純的節慶和民俗活動演變成羣眾業餘文化活動和強身健體的活動,並逐漸形成了坂田地域特色的民間文化氛圍。 [3] 

麒麟舞(坂田永勝堂舞麒麟)舞蹈特色

麒麟舞(坂田永勝堂舞麒麟)表演形式

坂田永勝堂麒麟舞常在春節期間或平時民間的喜慶場合表演,表演時間在1小時左右,表演前需進行麒麟頭開光儀式和表演前儀式。傳統坂田永勝堂麒麟舞表演主要包括舞麒麟和武術表演,舞麒麟一般由兩人完成,一人舞麒麟頭,一人舞麒麟被。 [4] 
坂田永勝堂麒麟舞的表演形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完全傳統的套路,主要用於訓練時採用。還有一種是為了適應表演需要,而進行部分變化創新,但仍然保留了傳統套路核心的動作和組合。 [3] 
永勝堂麒麟舞主要是通過舞動麒麟頭,模仿貓、虎等動物搖頭、擺尾、嬉戲、玩耍的動作和情景,並融合武術的一些基本步伐和伏、卧、彎、騰、躍、跳等動作來表演,以此為觀眾傳遞麒麟送福,傳遞吉祥喜慶之意。其中麒麟舞表演套路包括麒麟出洞、嚼腳、弄麒麟尾、打瞌睡、擺青、踢青、採青、水仙花、十字清、遊花園、麒麟翻王等環節。舞麒麟結束後,緊接着是武術表演。武術套路表演有護衞麒麟的寓意,同時也豐富了永勝堂麒麟舞的內容。武術套路表演主要有:單打拳(南拳)、單棍、雙棍對打、白手對雙刀、小刀對藤遮、雙節棍、紅纓槍、內針對鐵叉、內針對凳、內針對藤遮、大刀、快耙、長棍等。 [3] 

麒麟舞(坂田永勝堂舞麒麟)伴奏樂器

坂田永勝堂麒麟舞的伴奏樂器由鑼、鼓、釵、滴鼓(雙響筒)、嗩吶組成,俗稱五架頭。其中以嗩吶為開始信號,一聲響後,麒麟伴着第一場鼓聲躍出場,開始舞起。每個環節動作的變換,都是以樂器的節律變化為準。尤其是在“弄麒麟尾”“打瞌睡”“採青”“十字清”“鷯花園”等環節,以嗩吶、滴鼓演奏為引導。舞麒麟時“晃頭”“前進”等基本動作一般是以較為緊湊的鑼、鼓、釵演奏。“麒麟翻王”是以鼓響為信號。武術表演也是在鑼、鼓等的伴奏下進行。 [4] 

麒麟舞(坂田永勝堂舞麒麟)表演道具

坂田永勝堂麒麟舞表演的道具器材主要有麒麟頭和麒麟身,麒麟頭高約70釐米,寬約45釐米,麒麟頭的骨架是用竹篾紮成的,外面用白紙密封,畫上特定的花紋、圖騰,繪成麒麟頭的模樣,最後用紅紙貼上麒麟的眼睛。新買回來的麒麟頭要“開光”後才能用。開光過程比較講究,首先要挑選吉日吉時,準備兩份由白酒、茶水、糖果、水果組成的供品和一隻生公雞。待到零點時分,將一份供品擺在祖師爺的神台上,向祖師爺上香並告知祖師爺:“今日為麒麟開光,祈求祖師爺保佑全體隊員身體健康,出門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另一份供品擺放在一棵大樹下,用雞血給麒麟點睛後,麒麟看到青青的樹葉,視為吉祥的象徵。開光過程中要保持安靜肅穆,開光之後便可奏樂舞蹈。麒麟身是由一塊長布構成,一般長5~6米,寬的地方有12至13米,布料沒有特別的講究,但是頸部一定要用黑、白、藍、黃、紅五色布料依序組成,白色布條上繡有“風調雨順”四字。 [3] 

麒麟舞(坂田永勝堂舞麒麟)傳承保護

麒麟舞(坂田永勝堂舞麒麟)傳承價值

坂田永勝堂麒麟舞誕生於鴉片戰爭時期。它的形成和發展有其特殊歷史背景和成因,它反映了那個特定歷史時期華南沿海乃至整個中國內憂外患的歷史特徵;反映了當時東南沿海人民自發組織起來,保家護村、抵禦帝國主義侵略的歷史事實。對於研究中國近代史、特別是鴉片戰爭史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5] 
坂田永勝堂麒麟舞是客家傳統文化的結晶,是客家人精神信仰的傳承和寄託,對麒麟舞成因及傳承情況的系統蒐集、整理,對於研究深圳地區客家人的來源、定居以及生存狀況、民風、民俗等,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 [5] 
坂田永勝堂麒麟舞集民間舞蹈、音樂、傳統工藝美術、武術、雜技於一身,是多種藝術的綜合體,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5] 

麒麟舞(坂田永勝堂舞麒麟)傳承狀況

由於掌握坂田永勝堂麒麟舞技藝的教頭和老師傅相繼離世,坂田永勝堂麒麟舞不少高難度的動作已經失傳;同時,坂田永勝堂麒麟舞的完整嗩吶伴奏也已瀕臨絕境,急需有關部門採取搶救措施。 [4] 

麒麟舞(坂田永勝堂舞麒麟)傳承人物

張志明,男,1959年出生,廣東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項目名稱:坂田永勝堂舞麒麟。張志明十一歲入行,師從張富安、張新華學習麒麟舞和武術,他已掌握永勝堂麒麟舞和武術的全部套路。因武術功底較好,動作乾淨力落,他所表演的麒麟動作到位,形態惟妙惟肖。此外,他還學到了師傅的絕活,即用嘴咬住麒麟頭的下頜,手抓麒麟背,單腿獨立,與麒麟尾配合表演麒麟擺首的動作。 [3]  [6] 

麒麟舞(坂田永勝堂舞麒麟)保護措施

龍崗區制定了“坂田永勝堂舞麒麟”傳承與保護制度、《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坂田永勝堂舞麒麟”傳承與保護三年規劃》《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坂田永勝堂舞麒麟”保護、傳承方案》等相關制度以及保護規劃。 [5] 
龍崗區成立了“坂田永勝堂舞麒麟”傳承、保護機構,建立了“坂田永勝堂舞麒麟”文檔(文書圖片文檔及電子文檔),對項目資料整理。 [5] 
自2009年7月開始,坂田永勝堂舞麒麟傳承人定期在寶安區西鄉街道進行坂田永勝堂麒麟舞傳授。 [5] 
2012年初,坂田小學把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學校的特色推廣項目,成立了非物質文化遺產麒麟舞藝術團,邀請坂田永勝堂麒麟隊傳承人張志明、張展揚為教練。 [5]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深圳市龍崗區坂田街道文體服務中心獲得“麒麟舞(坂田永勝堂舞麒麟)”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7]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麒麟舞(坂田永勝堂舞麒麟)項目保護單位深圳市龍崗區坂田街道文體服務中心存在單位性質、機構等方面重大變化,不具備保護單位基本條件等情況,重新認定保護單位深圳市龍崗區坂田街道公共事務中心。 [12] 

麒麟舞(坂田永勝堂舞麒麟)社會影響

榮譽表彰
2009年,坂田永勝堂舞麒麟在廣東省傳統龍獅麒麟舞比賽中,獲得四個第一名。 [5] 
2017年12月16日,坂田永勝堂舞麒麟隊在2017中國(深圳)首屆“麒麟王”爭霸賽中獲得“麒麟王”。 [8] 
重要展演
2016年11月25日,坂田永勝堂舞麒麟在深圳市第三屆麒麟文化節中進行了表演。 [9] 
2018年10月19日,坂田永勝堂舞麒麟在深圳市首屆非遺文化周“展麒麟風采傳非遺文化”2018龍崗區首屆祥瑞麒麟舞文化交流大會中進行了表演。 [10] 
2019年10月20日,坂田永勝堂舞麒麟在2019龍崗區第二屆非物質文化遺產周活動中進行了表演。 [11] 
國際交流
2011年,坂田永勝堂麒麟舞到馬來西亞進行了技術交流及技藝的傳授。 [5]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