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麂山

鎖定
麂山位於江西省贛州市贛縣南塘鎮境內,距贛縣縣城40公里,屬武夷山餘脈。麂山與寶華山、菩提山、石林山並稱贛縣四座佛教名山。是贛縣景點之一。
中文名
麂山
地理位置
江西省贛州市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海    拔
418.9米
注    音
jǐ shān

麂山景點簡介

麂山 麂山
贛縣客家古邑,名山遍佈境內。其中,最負盛名的是麂山。山,海拔高度418.9米,面積約2.5平方公里。麂山踞於南塘境內,因山形奇異,人文內容深厚,尤顯特點。麂山,俗名麂嶺、麂腦,古名幾山,因山形宛如“幾”字而得名。後因有麂子活動及其傳説,“麂山”一名漸盛;“幾山”一名則囿於“幾”字有生造之嫌,逐漸淡化。麂山位於贛縣南塘鎮西南部2公里處,包括勞田村(麂坳腦、社子腦、園土布)、南塘村(和塘坑)和船埠村等三個行政村。東面與南塘村、船埠村相連,南鄰吉埠鎮梘田村,西靠清溪村,北界黃屋村,整個旅遊區規劃範圍為5.765平方公里。區內區位條件優越,江興公路、平江貫穿境內,緊鄰南北大動脈——京九鐵路,距贛州市區僅有42公里,是贛縣、興國、于都三縣交界地帶,水陸交通發達。旅遊區雖處在“藏在山中人未知”待開發階段,但已經吸引了不少贛州市民及周邊羣眾來此朝聖拜佛、休閒觀光、登山健身。

麂山名稱由來

麂山得名,還得益於一則傳説。相傳,古時興國靈山深處有千年神麂、神螺和神馬。一日,閒玩之餘,忽然聊及一話題:何不各顯神通,往虔州城一遊?先到者為尊,後到者為卑。於是,它們擇日同時出發往虔州而去。馬與麂一下便將螺遠遠地甩在了後面,它們沿着平江一口氣奔跑到了南塘,眼前一亮。但見此處岸闊潮平,江水如鏡,水草豐美,白鷺翔飛,稍遠處的山嶺更是鬱鬱葱葱,紫氣氤氲,祥雲嫋嫋,好個人間仙境。麂與馬歡喜異常,踏浪戲耍,遊玩了起來,玩得累了,倒頭便睡着在灘頭上了。不覺,幾個時辰過去,忽然,風生水起,平江陡然間濁浪翻滾,眼看滔滔江水將吞沒深睡中的麂與馬,一好心客家婦女匆忙喚醒麂子,於是,麂和馬躲過了這一劫。麂和馬醒來後,兩人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選擇——馬繼續往虔州奔去,它要繼續與螺爭一高低;極富靈性的麂子不圖虛名,落地生根,知恩圖報,遂在此長駐下來,後來衍化成了麂山,它替鄉人們把住的那一方水口——即那片時常陡生波瀾的灘地,從此便被叫做了麂灘。再説馬兒快跑如飛,很快就到了虔州城東邊的百勝門口,此時,天已斷黑,城門緊閉着。它心想螺肯定拉在老後,自己就靜靜地等次日開城門吧。誰知,不善行走的螺很智慧,附着在一輕舟上,順平江一路到了虔州,恰遇挑水的婦人,順勢滾入桶中,竟輕鬆入城。次日,馬剛睜開睡眼,見螺高踞城垛,羞得馬兒一臉慚愧,遂化作城東郊馬坡嶺,螺則化成城內至高點——田螺嶺。
麂山山形如“幾”字,令人稱妙,高巔處又有奇石、仙泉,遂有妙高峯之説。《康熙贛縣誌》載:“宋敕封妙高峯建梵剎”,寺名妙高寺。妙高寺,獨立山巔,臨崖而建,凌空欲飛,可放眼贛州、贛縣、萬安、興國四地,縱覽千山萬壑,指點青山綠水。蜿蜒清溪河,九曲如龍走蛇行;坦坦麂灘頭,路橋似虹飛練舞。寺門有古聯:山下雷鳴僧不覺,世間日落院猶明。遠離塵囂,明月一輪,當真是一個高妙神聖之地。
妙高寺簡樸卻不失底藴,淡然而不失莊重,自建寺以來,歷代有無數文人騷客紛至沓來,他們或留足跡或題詩讚,給妙高峯及妙高寺創造了極其豐富的文化內藴。
麂山,因麂而名旺。麂乃祥瑞之物,係一種類似於鹿的動物,只是鹿長犄角,而鹿不長角。麂子樸素無華,喜歡以山林為家,逐草而歡。麂最大的特點是善跑而不善鳴,一旦鳴叫則必定預兆着地震、火災、老人(贛縣客家話,死人之意)之類天災人禍即將發生。在麂山附近人家,這類傳説俯拾即是。因此,客愛人不喜歡聽到尖鋭剌激的麂叫聲,而喜歡看見高仰着頭顱撒歡於天地間的麂呈雄性姿態。傳説,麂遇到追殺,當它向人求救時,每每呈前肢雙雙下跪狀,眼噙清淚,一副愴然模樣,此時,慈善的客家母親多般會收藏家中,待天黑人靜時,復放生山林,麂回頭記憶下主婦的慈祥,便箭一般隱於山林。奇異的是,這家善良婦女家從此卻家和業興,富裕了起來。

麂山佛教

據同治《贛縣誌》記載,宋代,朝廷曾將麂山敕封為“妙高峯”,山上有妙高寺,山巔有一塊大石頭,如人站立,相傳吳生佛就足在這塊火石上騰雲而去。也許就是因為吳生佛在這裏騰雲而去的緣故,麂山得到了宋代皇帝“妙高峯”的敕封。
吳生佛,又稱“僧伽”,因他料事如神,平時常作偈語預告某事,所以當地民間又送其號“生佛”。吳生佛是五代吳楊時期的人,姓吳,名文佑,虔州信豐人。他出家削髮為僧後,聽説贛縣麂山奇異秀麗,便來到了麂山居住。據説,自他居於麂山後,連毒蛇猛虎也跟着馴服,吳生佛在麂山居了多年以後,一日忽然離去,到了雩都明覺寺,也就有廠他在麂山頂峯大石上騰雲而去的傳説。宋樣符二年(1009年)吳生佛圓寂於明覺寺僧伽院。吳生佛做事不行修飾,小循規導矩,飲酒食肉。平日像是瘋瘋癲癲,實為行善罰惡,僧伽死後,人們不忍將他火化,用金漆和白堊塗飾他的身體供祀。200年後的南宋開禧初年,吳生佛被皇帝敕封為“靈濟禪師”。30年後,又加封“慈佑”。明代解縉還曾有專文詳述其事。
麂山高聳秀美,舊時山下有圓通寺,山頂有妙高寺,寺內有無樑殿、琉璃燈、出米洞等古蹟文物。傳説,從前妙高寺出米洞每日漏出白米,足夠寺僧香客一天的口糧,後來被—貪僧將洞口鑿大,弄巧成拙再也不漏白米了。看起來這種“漏米”的傳説並不是贛州通天巖廣福寺的專利,其它地方也有。此外,山頂還有騰雲石,山腰有仙人井,老虎巖,山下有九曲街等。所以,從前上麂山攬勝者時而有之,寺廟香火也比較旺盛。“文化大革命”期間,妙高寺香火滅絕,最後一個僧人許和尚走了。20世紀70年代,囚在麂山開礦,妙高寺和寺寶無樑殿被拆毀,琉璃燈不知去向。出米洞被貪民愚夫挖至更大,騰雲石也有損壞。1996年,當地村民在原址重修妙高寺,一位尚未剃度的方沙彌居於寺內:現上山公路又已修築於半山腰,登山更為便捷。走到公路盡頭,再順着石塊疊鋪的古道,拾階而上,盤行數轉就登上了山頂。站在妙高寺旁的一塊平台上眺望,周圍連綿起伏的羣山盡在眼底,清溪水庫如一泓明月靜卧腳下,清溪河九曲盤旋,穿行羣山與瀲水匯合直下貢汀,遠望西北,沃土水邊的清溪村和勞田村,一片晨耕煙雲,葱翠如畫,攀着嶙峋的山石,傾刻便可登上頂峯,頂峯正中樹叢裏的騰雲石如人而立,雖其貌不揚,已有損壞,卻聽人説,上去坐一坐,摸一摸也會帶來好運。

麂山麂山風景

劉席光08年拍攝,13年劉席志添加最新照片
劉席光08年拍攝,13年劉席志添加最新照片(10張)
“春拂南塘柳絲青,燕落平江桃花醉。香樟環繞船埠村,白牆黛瓦新竹翠。”來到南塘你就會感覺置身於江南煙雨的詩畫中,陽春三月桃花緋紅,菜花披金,麂山被氤氲着。煙雨妙高寺、深山藏秀。南塘麂山-田村寶華寺-白鷺古村客家文化。如果來贛縣,麂山自當不必錯過。
麂山妙高寺也有出米洞。在妙高寺的右廂房石壁上,有一幽幽的深洞。傳説,每天可以從中流出足夠寺內僧人食用的大米來,有多少人就流出多少米,從來不多也不少。有一年,一個和尚心生貪念:何不把這洞鑿大些,多出些米。然而,出米洞鑿大後,卻不再出米,而是出礱糠,三天三夜後,便是連糠也不出了。這是麂山妙高寺的“和尚貪心吃礱糠”的故事了。
仙人泉倒真正是有些神奇。仙人泉位於寺門右側的危崖下,一汪清泉,清清爽爽,乾淨如許。泉水清幽,讓人猜不透它從何處滲來,幾尾小魚自由地遊樂其中,悠哉之極,全然不管外面世界的冬暖夏涼。凸兀於平疇之上的麂山,巔之寺有如此清泉,當真令遊人感慨,暢飲後,紛紛以器具取之,滿滿而歸。
從麂山往北面望去,有著名的九曲水。九曲水,蜿蜒如龍騰,逶迤似蛇舞,一溪清流,綠波盪漾,日夜流泛着詩情畫意;兩岸人家,炊煙若夢,四季點染出江南韻致。名山邐水營造出麂山文化最生動的一抹風景。傳説,歷代文武官員走近九曲水,無不驚異這片山水的靈性與形勝,稱其為“可以出天子”的風水聖地,紛紛下馬,以示尊崇。
麂山下是饒田、清溪,乃一片富裕之地。這片富裕之地,文化久遠,名人輩出,贛州第一任行署專員羅孟文即誕生於此。此外,還有劉有恆、劉明亮等鄉賢。耕讀傳家,從來就是客家人的生存理念。在饒田小學內,有一株生長了近千年的羅漢松,玉樹臨風,招展着饒田人的豪邁,遙望着清麗的麂山,與着毗鄰的古宗祠形成另一抹風景。 饒田劉氏宗祠頗有氣勢——一對紅巖巨獅雄瞻前方,三根銘刻先輩功名的石柱直聳雲天,一廳的匾牌無言地詮釋着他們輝煌的歷史與人文……
粉牆黛瓦(吳婷拍攝於南塘清溪村) 粉牆黛瓦(吳婷拍攝於南塘清溪村)

麂山民間傳説

傳説唐代風水師楊筠松從京城長安來到贛州,隱居於此。他登崆峒,覽勝境,瞭望贛州城池地形如巨龜,故留下了“南門頭,東門口,龜角尾”的民諺。
楊仙嶺與羊石嶺
黃巢農民軍攻破唐朝京都長安城,國師楊救貧仙人棄官入贛州,他登崆峒覽視贛州城,只見章貢二水環流合抱贛州城廊,在龜角尾八境台下相擁,會合城贛江,掀起千層浪,衝出贛石十八灘,奔騰澎湃人鄱陽。楊仙雲遊四海,見多識廣,看見贛州城中高邊低,形似龜背,鍾靈毓秀,大有天朝京都景象。但他看到美中含庇,形有不足,決定出臂相助,以完善之。
楊仙來到于都,飽覽山水地形地貌,發現旮旯羣山中有馬、牛、羊、麂和田螺五隻山精。他想,何不作法,命他們一夜之間趕赴贛州,圍築京都大千氣概!遂念起密咒,揮動趕山鞭,喝令這五隻山精,戍時起程,卯時到位,不得有誤,否則嚴懲。馬大尋思,我日行千里,贛州距此僅有百里,待我先酣睡一覺,養精蓄鋭,子時上路也不遲。牛二説:“馬大哥,你善馳,為何不動?”馬大説:“相煎何太急,待睡一覺不遲。”話未説完,睡意已有幾分。牛二想,我走路雖不及馬大哥,但與其他兄弟相比也不賴,何必這麼急呢!想着想着就進入夢鄉。麂和羊的腳力雖不能與馬大和牛二相提並論,但與田螺小弟比,那向簡直是大人一小孩比。他們想着自己,聽着馬大哥鼾聲如雷,看着牛二睡眼惺忪,也主抹下眼皮漸漸夢見周公了。此時此刻,只有田螺小弟唉聲嘆氣,翻滾折騰,倒盡錦囊,卻始終搜尋不出妙計。爹孃沒給長腿,走得慢,沒辦法,只好遵命先行。田螺左搖右擺,好不容易才爬到了江口圩。這時恰好有去贛州趕早市的夜行船地埠頭解纜起航。田螺心喜:我何不借他人之腿遠行?想着想着,便不動聲色地吸附在船舵和橫樑上。吱啦啦的搖櫓聲,唏溜溜的流水聲,合奏着一支動聽的交響曲。田螺聽得美滋滋的。船在卯時到達了贛州湧金門碼頭。這時一個健壯漢子挑着一擔水桶到碼頭汲水。田螺趁他放下水桶的那一刻,馬上吸附在水桶底下,由那漢子挑着進了城。漢子倒水時發現了田螺,心想,這個田螺真有靈氣,等我挑完了水,把他獻給我的主人美餐一頓,興許還能償我幾兩白花花的銀子。可是等漢子第二擔水挑回來的時候,豪華大宅不見了,只見一座大山橫在眼前。原來這是田螺小弟變成的一座山,市民叫它田螺嶺,官府稱它為賀蘭山。
羊四假寐一陣,心想,我腳力不勝,誤了時辰,楊仙的趕山鞭定會打斷脊樑。於是,趕快邁蹄啓程,奔到華林寺村東北角,距贛州城還有20華里,天已微明。這裏,北岸梅林村有一個早起打掃庭院的老嫗,看見貢江南岸有座奇怪的石山在向西急奔,甚是好奇,情不自禁地將掃帚一揮,脱口呼喊:“大家快來看呀!對面的石山會走路啊!”被掃帚穢物一指,還在奔馳的羊山頓時失去了靈性,動彈不得,永遠留在了那裏。于都旮旯的羊山精,滿山怪石嶙峋,狀如卧羊,人稱羊石嶺。楊筠松見此地充滿靈氣,隱居於此,納徒傳道,戊烷祖師,後人尊稱為楊仙嶺。
麂三一覺醒來,不覺已交亥時,瞪眼大駭,急不擇道,慌忙奔跑,在江口貢江右岸,天已大明,時辰已到,不能再行,化為麂山。馬大和牛二醒來,已交寅時,急忙狂奔,不出于都境界天已大明,滯留在於都縣西。至此,旮旯山的五山精走了,遺留下一馬平川的盆地。山精貪睡誤事,留在沿途,各自東西。有民謠曰:旮旯山,山勢險,曲徑通幽樹生花;山精走,出平地,六畜興旺米糧川;楊救貧,失機緣,大業未成心地誠;于都有了新天地,贛州冒出楊仙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