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麂子

鎖定
麂子,是鹿科麂屬動物統稱 [17] 小型的鹿類,毛較短細,僅雄獸具簡單的角,角基較長,並沿額骨兩側向前伸,與額脊癒合形成稜狀脊。角幹向後伸,微向內彎,角尖相對。頭骨略呈三角形,淚窩顯著。雄獸的上犬齒較發達,露出唇外成獠牙狀,但不如麝、獐的上犬齒細長。麂屬約有6種,分佈於東洋界各地。中國有3種,分佈於長江流域以南和台灣、海南島等地。貴州有2種,即赤麂、小麂。 [20] 
麂子分佈於中國雲南。多在山地、丘陵地區灌叢和低海拔闊葉林,草叢也是它常活動的場所,在山寨村旁、田園房角亦可發現其行蹤。膽小謹慎,喜獨居或雌雄同棲,白天棲息於灌叢中,多在夜間或清晨、黃昏覓食。受驚時能發出類似狗吠的叫聲。活動範圍很固定,主食為植物嫩枝、葉、花、果實、農作物。繁殖力強,全年都能交配,孕期210天左右,每胎產1仔 [18] 
隨着宣傳貫徹和槍支規範管理,狩獵活動大為減少,使用獵槍捕獵的現象得到抑制 [19] 
中文名
拉丁學名
Mantiacus
別    名
麂子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哺乳綱
偶蹄目
鹿科
麂屬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亞    目
反芻亞目
亞    綱
真獸亞綱
亞    科
麂亞科
分佈區域
典型熱帶、亞熱帶森林或林緣灌叢
中國種類
黑麂赤麂小麂菲氏麂

麂子形態特徵

麂子
麂子(3張)
鹿科鹿屬哺乳類動物。小型麂類,最大體重不超過35公斤,毛色通常為淡慄紅色,雜有灰黃色斑點,頸背中央有一條黑線;面短而寬,鼻端裸露,四肢細長,蹄狹尖。角成兩條稜,經過鼻樑,直至頭頂。角分成兩段,出頭皮處皮毛包裹,後裸露的角質。有眼腺,可分泌腺體。雄性有獸角,雌性獸無角,只在相應部位微有突起。麂角的角基頗長,外有毛皮包裹。角尖向內向下彎曲,基本不分叉。成年雄獸長角後,未見脱落換角報道。有額腺(黑麂除外)以及眶下腺,但沒有附蹠腺,可分泌腺體。頭部被毛短而細,淚窩頗大,額骨兩側緣隆起成骨嵴,向後延伸至角基部。雄獸上頜犬齒呈獠牙狀。毛色通常為淡慄紅色,雜有灰黃色斑點,頸背中央有一條黑線;面短而寬,鼻端裸露,四肢細長,蹄狹尖。 [1]  [5-7]  [10-13] 

麂子棲息環境

是典型熱帶、亞熱帶森林或林緣灌叢種類,主要棲於熱帶雨林季雨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針闊混交林和高山濕性暗針葉林。多在山地、丘陵地區灌叢和低海拔闊葉林,草叢也是它常活動的場所,在山寨村旁、田園房角亦可發現其行蹤。 [8] 

麂子生活習性

主要為夜行性,膽小謹慎,喜獨居或雌雄同棲,白天棲息於灌叢中,多在夜間或清晨、黃昏覓食。受驚時能發出類似狗吠的叫聲。活動範圍很固定,喜在林緣草坡處啃食青草,亦在疏林中食鮮枝嫩葉。主食為植物嫩枝、葉、花、果實、農作物。 [8] 

麂子分佈範圍

麂子分佈於中國雲南。 [14] 

麂子繁殖方式

麂子繁殖力強,全年都能交配,通常5~7月產仔,孕期210天左右,每胎產1仔。 [8] 

麂子亞種分化

中國有黑麂赤麂小麂菲氏麂4種。 [1] 
赤麂 赤麂
赤麂,又名黃猄。為麂類中最大的1種,赤麂的外形與小麂極其相似,淡棕黃色體毛不染芝麻褐色,這一特徵可與小麂區別。此外,赤麂的體型比小麂大很多,體重20-33公斤。赤麂雄體角基部至眼眶的後緣各有一條明顯的黑帶,幾乎形成V形黑紋,體毛棕黃至紅棕色,唯頭頂向後至肩部中央混雜有黑毛,顏色較暗,下頜毛色白灰,胸部至腰部毛淺黃色,腹中線赭褐色。腋部,鼠蹊和尾腹面白色。頭骨較大,角較粗長,前頜骨後緣與鼻骨相接觸,眶前窩比眼眶小。赤麂為比較典型的熱帶亞熱帶種類,主要分佈於中國南部、西南部邊緣各省,有8個亞種。 [1] 
黑麂 黑麂
黑麂。又稱烏,烏金。體型與赤麂相近,體重20-30公斤。體毛棕黑色,頭頂部棕黃褐色間雜栗色斑點,額頂部有一束鮮棕色長簇毛,與毛冠麂相似,但顏色不同。尾巴背面毛黑色,腹面毛白色,臀緣及鼠蹊部毛為純白色。黑麂是中國特有種類,未見亞種分化,分佈區域狹窄,數量不多。已知分佈為皖南、浙西和與之接壤的閩、贛部分地區。 [1] 
小麂
小麂(2張)
小麂。又稱小山,茅。小麂是麂中體型最小的種類,成體12-17斤,雄獸較赤麂角短小,角柄前緣至眼眉上緣有一條明顯的黑線,從頭頂後枕沿頸背至肩部有一條較寬的淺黑線,體背側面毛呈黃褐色,每根毛由黃色、黑褐色、白色三色組成,故在黃色的基底顏色上出現許多黑褐色的芝麻點,據此可與赤麂區別。頭骨小,前頜骨後緣不予鼻骨相接觸,眼前窩幾乎與眼眶等大,根據以上特點,可與其他麂區別。小麂是中國特有種類,主要分佈於南方近丘山地,範圍廣,數量多。 [1] 
菲氏麂。又稱林麂、烏麂。體重為21公斤。頭部具明顯額腺和眶下腺,額頂有硬簇毛,長約20毫米,體毛黑但棕色明顯,呈褐棕色。腋部及鼠蹊補及腿內側為白色,有一寬闊白色條紋,從腿內側延伸至踵部。頭骨外形與赤麂相似,但前頜骨後緣在鼻骨前端1/3處接觸,鼻骨的形狀為中間長兩側短,呈倒V形,角的主幹短,僅比眉叉稍長,幾乎像蟹鉗狀。主要分佈於雲南金平或屏邊附近,西藏林芝也有報道。 [1] 

麂子保護現狀

麂子保護措施

近年來隨着宣傳貫徹和槍支規範管理,狩獵活動大為減少,使用獵槍捕獵的現象得到抑制。 [16] 

麂子保護級別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脊椎動物卷,評估級別為瀕危(EN) [2] 
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CITES)Ⅱ [3] 

麂子主要價值

麂子其皮細膩柔軟,製革加工後,可做高檔鹿皮衣、皮包、皮鞋、手套等,鹿絨皮用於擦拭鏡頭和光學儀器,是中國傳統的出口商品,其產量僅次於松鼠皮和草兔皮。 [15] 

麂子其他內容

據瞭解,賣麂子肉的是分宜縣洞村分谷山大隊元頭坑隊的農民沈祿壽等五人。這幾十只麂子是在奉新縣宜豐縣交界處用套繩捕殺的。據本人説每年最少要捕殺200多隻。 農貿市場上平均每天5一6只上市,大多數是獵槍捕殺的。據調查宜豐縣主要狩獵工具有3454件,名列宜春地區第一。其中獵槍110支,佔槍支總數3%;鳥槍、鳥銃3550支,佔槍支總數的97%。(1987年) [4] 
近年來隨着宣傳貫徹和槍支規範管理,狩獵活動大為減少,使用獵槍捕獵的現象得到抑制。 [9] 
參考資料
  • 1.    《中國麂屬的種類及分佈》  .中國知網.1988[引用日期2020-02-26]
  • 2.    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脊椎動物卷  .中國知網.2016[引用日期2019-07-26]
  • 3.    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  .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引用日期2019-07-26]
  • 4.    救救麂子  .中國知網-CNKI學問.1988[引用日期2019-07-26]
  • 5.    關祥祖主編,彝族醫藥學,雲南民族出版社,1993.09,第336頁
  • 6.    瞿鴻生著,動物啓示錄,雲南人民出版社,2011.11,第127頁
  • 7.    王岐山主編,安徽獸類志,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1990.03,第248頁
  • 8.    周本貞主編,中國少數民族大辭典 佤族卷,雲南民族出版社,2014.12,第162-163頁
  • 9.    楚雄彝族自治州民族事務委員會編,楚雄彝族自治州民族誌,雲南民族出版社,2014.02,第150頁
  • 10.    鄭進,張超,錢子剛主編;雲南中醫藥大學編,雲南民族藥大辭典 下,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9.01,第2654頁
  • 11.    南漳縣薛坪鎮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編纂,薛坪鎮志(1986-2007),2013.03,第37頁
  • 12.    關祥祖主編,彝族醫藥學,雲南民族出版社,1993.09,第336頁
  • 13.    瞿鴻生著,動物啓示錄,雲南人民出版社,2011.11,第127頁
  • 14.    周本貞主編,中國少數民族大辭典 佤族卷,雲南民族出版社,2014.12,第162-163頁
  • 15.    《秦嶺四庫全書》編寫組編著,秦嶺四庫全書 綠庫 草木人間,西安出版社,2015.09,第248頁
  • 16.    楚雄彝族自治州民族事務委員會編,楚雄彝族自治州民族誌,雲南民族出版社,2014.02,第150頁
  • 17.    鄭進,張超,錢子剛主編;雲南中醫藥大學編,雲南民族藥大辭典 下,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9.01,第2654頁
  • 18.    周本貞主編,中國少數民族大辭典 佤族卷,雲南民族出版社,2014.12,第162-163頁
  • 19.    楚雄彝族自治州民族事務委員會編,楚雄彝族自治州民族誌,雲南民族出版社,2014.02,第150頁
  • 20.    羅蓉等編著,貴州獸類志,貴州科技出版社,1993.10,第385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