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鹿食

鎖定
鹿食是安息香科、赤楊葉屬植物赤楊葉(學名:Alniphyllum fortunei)的別名。 [1] 
中文名
鹿食
拉丁學名
Alniphyllum fortunei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
合瓣花亞綱
柿目
安息香科
赤楊葉屬

鹿食形態特徵

喬木,高15-20米,胸徑達60釐米,樹幹通直,樹皮灰褐色,有不規則細縱皺紋。不開裂;小枝初時被褐色短柔毛,成長後無毛,暗褐色。葉嫩時膜質,幹後紙質,橢圓形、寬橢圓形或倒卵狀橢圓形,長8-15(-20)釐米,寬4-7(-11)釐米,頂端急尖至漸尖,少尾尖,基部寬楔形或楔形,邊緣具疏離硬質鋸齒,兩面疏生至密被褐色星狀短柔毛或星狀絨毛,有時脱落變為無毛,下面褐色或灰白色,有時具白粉,側脈每邊7-12條;葉柄長1-2釐米,被褐色星狀短柔毛至無毛。總狀花序或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長8-15(-20)釐米,有花10-20多朵;花序梗和花梗均密被褐色或灰色星狀短柔毛;花白色或粉紅色,長1.5-2釐米;花梗長4-8毫米;小苞片鑽形,長約3釐米,早落;花萼杯狀,連齒高4-5毫米,外面密被灰黃色星狀短柔毛,萼齒卵狀披針形,較萼筒長;花冠裂片長橢圓形,長1-1.5釐米,寬5-7毫米,頂端鈍圓,兩面均密被灰黃色星狀細絨毛;雄蕊10枚,其中5枚較花冠稍長,花絲膜質,扁平,上部分離,下部聯合成長約8毫米的管,花葯長卵形,長約3毫米;子房密被黃色長絨毛;花柱較雄蕊長,初被稀疏星狀長柔毛,以後被毛脱落。果實長圓形或長橢圓形,長(-8)10-18(-25)毫米,直徑6-10毫米,疏被白色星狀柔毛或無毛,外果皮肉質,干時黑色,常脱落,內果皮淺褐色,成熟時5瓣開裂;種子多數,長4-7毫米,兩端有不等大的膜質翅。花期4-7月,果期8-10月。 [1] 

鹿食產地生境

產安徽、江蘇、浙江、湖南、湖北、江西、福建、台灣、廣東、廣西、貴州、四川和雲南等。本種分佈較廣、適應性較強,生長迅速,陽性樹種,常與山毛櫸科和茶科植物混生;生於海拔200-2200米的常綠闊葉林中。印度、越南和緬甸也有。模式標本採自福建廈門。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