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鹿省三

鎖定
鹿省三(1905-1938) 原名鹿效曾,化名孟哲、秋陽、季芳華、張守仁等,山東萊蕪人,中共黨員。1936年春,他受命到壽光濰縣昌邑益都一帶建立中共魯東特委,任書記。1937年12月底,領導濰北抗日武裝起義,建立了八路軍魯東遊擊第七支隊,並擔任政委。1938年2月,慘遭敵人殺害。 [1]  犧牲時任八路軍魯東遊擊第7支隊政治委員。 [2] 
中文名
鹿省三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05年3月
逝世日期
1938年
畢業院校
濟南正誼中學
出生地
萊蕪西牛泉村
性    別
原    名
鹿效曾

鹿省三人物生平

鹿省三,原名鹿效曾,化名孟哲、秋陽、季芳華、張守仁等。1905年3月1日出生於山東省萊蕪縣西牛王泉村一箇中農家庭。1929年夏,鹿省三考入濟南正誼中學。入校後,他主動接近一些思想進步的老師和同學。在中共地下組織的幫助下,他讀了《唯物辯證法》等馬列著作,懂得了不少革命道理,思想覺悟迅速提高。年底,他同幾位進步同學借國民黨提倡“民權”允許成立羣眾組織之機,在校內成立了學生自治會,積極開展活動,先後成立了校刊編委會,社會科學研究會,舉辦讀書會、講演會,介紹馬列主義基本知識和中國共產黨的主張。1930年初,鹿省三在學校加入中國共產黨。入黨後,他更加積極地工作,先後發展柴寶忠、程銘漢、傅傳倫、王福繹等入黨,發展邵金榜、史功庸等為共青團員,並吸收許多同學參加了黨的外圍組織。 [3] 
1933年春,鹿省三任中共山東省委巡視員,經常活動在博興、淄川、博山、益都、昌樂.濰縣、壽光等縣。為了解決黨的活動經費,他和父、兄分家,賣掉了自己分得的土地。淄川、博山兩縣黨組織遭破壞後,廣大工人備受壓榨,他主動前去幫助搞工運,親自下煤礦幹苦工,進行宣傳和組織工作,在博山縣發展了新黨員,並整頓了黨組織。他在來往各縣活動中,有時沒錢買票,就徒步而行,長途跋涉,忍饑受餓,甚至寒冬臘月還穿着單褲。4月底,共青團山東省工委遭敵破壞,山東黨組織處於分散狀態。1935年10月,中共萊蕪縣委代理書記劉伯戈和委員周茂森在濟南投敵叛變,領着“捕共隊”到處搜捕、破壞中共組織。當時鹿省三在外地活動,未遭厄難。他回縣後,主動聯繫黨員,整頓組織,恢復黨的活動。不久,趙健民去萊蕪,與該縣黨的負責人協商,組成中共山東省臨時工委,作為全省黨的領導機關。鹿省三任工委宣傳部長。 [3] 
1936年4月底,中共中央北方局派黎玉到濟南,於5月1日建立中共山東省委。隨之,鹿省三受命到壽光、濰縣、昌邑、益都―帶建立中共魯東特委,他任書記。同年秋,劉伯戈一夥叛徒又瘋狂破壞萊蕪黨組織,黨員們又失掉聯繫。鹿省三聞訊,秘密回縣,幫助他們和上級黨組織接上關係,並進一步整頓發展,使之成為後來徂徠山起義的基本力量之一。 [3] 
1937年七七事變後,全國掀起轟轟烈烈的抗日救國運動。11月下旬,中共山東省委派林浩、鹿省三、張文通、楊滌生到博山工委,傳達省委關於組織抗日武裝起義的指示,並建立魯東工委,鹿省三任書記。他立即召開工委會議研究貫徹省委指示,決定張文通到壽光,他到昌邑、濰縣,分頭組建抗日遊擊隊。他通過地下黨員發動各階層人士,有人的出人,有槍的出槍,有錢的出錢。同時,他派人蒐集民間的槍支和國民黨谷良民部拋下的部分槍彈。12月底,鹿省三以魯東工委的名義,領導舉行了濰北抗日武裝起義,建立了八路軍魯東遊擊隊第七支隊,他任政委。與此同時,馬保三、張文通在壽光牛頭鎮舉行武裝起義,建立了八路軍魯東遊擊隊第八支隊。 [3] 
鹿省三發現第七支隊有的領導成員不純,為使部隊鞏固發展,計劃同第八支隊合併整頓。1938年4月5日,中共魯東工委決定成立八路軍魯東遊擊指揮部,馬保三任指揮,鹿省三任政委,韓明柱任副指揮,統一指揮第七、第八支隊。同時決定第七、第八支隊東進膠東地區。7日,當部隊即將啓程時,鹿省三被混入部隊內的敵對分子殺害。 [3] 

鹿省三主要事蹟

鹿省三組織發動學潮

鹿省三從事的革命活動在學生中影響很大,靠近他的同學越來越多。這引起了校方對他的注意,認為他是“赤化分子”、“危險人物”。黨組織為了保護他,讓他暫時退學,改名孟哲,到濟南一家醫院當衞生員,以便和學校黨組織保持聯繫,繼續領導學生運動。不久,因其經常外出活動,又被醫院辭退了。回到家鄉,他發動僱工同地主,富農進行鬥爭,使僱工的待遇得到了一些改善。1931年初,在黨組織的幫助下,他又回濟南復學。針對校方壓制民主,作風霸道,獨斷專行的行徑,,鹿省三同幾位進步同學一起,組織發動學潮,率領學生到省教育廳請願,要求撤換校長和訓育主任及庶務主任,搞得校方和教育廳非常狼狽。 [3] 
1931年下半年,中共濟南正誼中學支部成立,鹿省三被選為支部書記。為擴大黨的影響,他經常帶領同學們晚上外出貼標語﹑撒傳單,進行革命宣傳。他們從學校一直貼到省政府門口,甚至把傳單塞進警察崗樓。有時學校關了門,他們就在火車站候車室裏過夜。 [3] 
九一八事變後,為促進國民黨政府出兵抗日,全國各地學生紛紛南下請願。鹿省三立刻響應,以學生自治會的名義從本校發起,聯合兄弟學校愛國學生,組成濟南學生赴南京請願團。他同幾位同學帶領學生上火車時,鐵路當局按南京當局指示拒不發車,學生在車站展開截車斗爭。12月5日,國民黨山東省教育廳長何思源、濟南市長聞承烈、濟南警備司令雷太平等赴車站向學生宣佈蔣介石禁止學生集隊赴京請願的電令,並以“維持秩序”為名派手槍旅一個營趕赴車站,監視學生的活動。但學生毫無懼色,仍堅持原議,“冒雨露宿車站,坐守不去”。請願團負責人率領學生們在寒風中卧軌截車,使南北交通完全斷絕。經過三天的鬥爭,終於迫使韓復集答應備車送學生南下。12月8日晚6時5分,滿載濟南14校2500餘名學生的列車,在“武力收回東三省”、“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不達目的誓不回濟”的口號聲中離開濟南。學生們10日抵達浦口,列隊進入南京,寄宿於中央大學。12日,在鹿省三等主席團成員的帶領下,濟南學生整隊湧向國民黨中央政府請願,受到憲兵隊阻攔。幾千名學生奮力衝破阻攔,湧進中央政府,要求蔣介石出面答覆問題。蔣介石被迫出面接見了學生,但他只是對學生敷衍應付了一番,這更加激怒了請願的學生,遂返回住地。當晚指揮部決定將“請願團”改為“示威團”,與平、津、滬等地學生聯合鬥爭。13日,濟南學生“示威團”到外交部示威,並搗毀外交部辦公大樓內的傢俱用品。12月15日,在全國抗日高潮和請願學生的壓力下,蔣介石宣佈下野。12月17日,各地大學生聯合舉行示威,到達中央通訊社時,遭到反動軍警武裝鎮壓,學生傷亡慘重,有的被推落水中斃命,造成了震驚中外的珍珠橋慘案。 [3] 
隨後,山東省教育廳長何思源奉命率濟南各中學校長到南京,以“慰問”學生為名,對大家進行威脅、利誘和瓦解。正誼中學校長徐伯璞到學生住處瓦解時,被學生們團團圍住。鹿省三等向他提出:學生們來往的路費由校方開支;不準壓制抗日愛國學生運動;不準迫害學生和開除學生。徐伯璞唯唯應諾,狼狽退去。17日晨,國民黨派軍警押解學生離京回濟。國民黨山東省政府主席韓復榘怕學生“鬧事”,下令各校提前放假,並不準住校。隨即,趁學生分散回鄉之際,對有共產黨嫌疑的學生進行開學後又發動了一次學潮。他當面揭露徐伯璞只顧貪污腐化、升官發財而不顧國家危亡的罪惡事實。接着他又帶領部分學生遊行示威,要求政府出兵抗日。韓復榘派軍警鎮壓,逮捕學運領導人。鹿省三聞訊出走,被開除學籍並遭通緝。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