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鹽鹼地棉花栽培學

鎖定
《鹽鹼地棉花栽培學》是2010年5月1日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董合忠。
中文名
鹽鹼地棉花栽培學
作    者
董合忠
出版社
科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0年05月
頁    數
288 頁
開    本
16 開
裝    幀
平裝
ISBN
9787030275073

鹽鹼地棉花栽培學內容簡介

《鹽鹼地棉花栽培學》全書共分6章,前三章在簡要介紹鹽鹼地類型、規模、分佈和特點的基礎上,系統論述了鹽鹼地改良與培肥的技術與方法、棉花鹽害表現和鹽害機理、棉花耐鹽性的機制和提高棉花耐鹽性的途徑與方法;後三章在分析鹽鹼地棉花成苗影響因素、根區鹽分差異分佈的效應、鹽害控制途徑、鹽鹼地營養障礙和鹽鹼地棉花養分吸收特點的基礎上,詳細論述了促進鹽鹼地棉花成苗的技術措施、鹽鹼地棉花施肥技術和綜合管理技術,對鹽鹼地棉花生長期間應對雹災和澇災的管理技術也做了簡要介紹。 [1] 

鹽鹼地棉花栽培學作者簡介

董合忠,男,1965年9月生,山東省五蓮縣人。1981年7月至1991年1月先後在山東萊陽農學院、北京農業大學和北京大學攻讀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1991年3月在山東省棉花生產技術指導站參加工作;1995年11月調入山東省農業科學院;2000年11月至2001年10月赴以色列巴依蘭大學作博士後研究;2007年8月至11月赴美國得克薩斯理工大學作高級研究學者。現為山東省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兼任山東省棉花栽培生理重點實驗室主任,青島農業大學和山東師範大學研究生導師,山東省農業專家顧問團棉花分團成員,中國棉花學會理事,山東省棉花學會秘書長,國家棉花產業技術體系耕作與栽培崗位科學家。
作者一直在第一線從事棉花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和人才培養工作。較早開展棉花組織培養和遺傳轉化研究,建立較完善的組織培養植株再生體系,獲得再生植株,並通過合作轉化控制甜菜鹼合成的膽鹼單氧化物酶基因(AhCM0),獲得多個抗旱耐鹽的棉花品系;發現青黴菌幹菌絲體(DMP)能夠誘導棉花產生對枯萎病和黃萎病的抗性,闡明瞭新型誘導子DMP的作用機理並提出了大田施用技術;研究揭示了棉花纖維發育與纖維品質形成的關係、雜交棉高產機理、抗蟲棉的早衰機制、棉花鹽害發生與控制機理、鹽鹼地棉花養分吸收規律等,在此基礎上創建雜交棉“精、稀、簡”栽培技術、抗蟲棉防早衰栽培技術、雜交棉高效制種技術和鹽鹼地棉花豐產栽培技術,相繼被確定為全國或山東省的主推技術。共獲得國家和省(部)級科技成果獎勵16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項、山東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部級科技成果一等獎2項,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6項,研究成果推廣近億畝,新增社會經濟效益80多億元;在國內外學術刊物發表論文100餘篇,其中SCI論文20餘篇;編著《優質棉生產的理論和技術》、《棉花種子學》、《棉纖維發育與棉胚珠培養纖維》等著作10部;培養研究生10多名,培訓植棉農民5萬多人次。
作者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榮獲第五屆山東省青年科技獎、山東省首屆青年科技創新獎,當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獲山東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和山東省優秀科技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1] 

鹽鹼地棉花栽培學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 鹽鹼地的分佈和特點
第二章 棉花的鹽害和耐鹽性
第三章 鹽鹼地棉田的改良和培肥
第四章 鹽鹼地棉花成苗技術
第五章 鹽鹼地棉花的礦質營養與施肥
第六章 鹽鹼地棉花綜合管理技術
圖版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