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鹽神廟

鎖定
鹽神廟,位於四川省內江市資中縣羅泉鎮河東街,修建於清同治七年(1868年),是中國唯一將管仲作為“鹽神”來祭祀的廟宇。 [1-2] 
鹽神廟座東向西,四合院佈局,佔地面積1275平方米,建築面積1191平方米,房屋40餘間。全廟大院套小院,主要由廟門、戲台、院壩、耳樓、環廊(廂房)、正殿構成的大院和正殿兩側的三官堂、功德堂兩個清靜幽雅的小院組成。廟裏正殿、戲台、廂房,分屬道家、佛家、儒家三種建築風格。鹽神廟是瞭解和研究資中以及我國古代井鹽生產發展史的極為珍貴的實物資料。 [1]  [3] 
2013年3月5日,鹽神廟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 
中文名
鹽神廟
地理位置
四川省內江市資中縣羅泉鎮河東街
所處時代
佔地面積
1275 m²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7-1338-3-636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鹽神廟歷史沿革

據《鹽法志記載》:“資州羅泉井古廠也,創於秦,沿兩漢而晉而唐而宋而元明”。至清同治時,井數已達一千二百餘眼,鹽區面積方圓209方里。鎮左右兩山相峽,中貫洙溪河,沿岸人煙稠密,井灶相連,歷代盛產井鹽,故稱羅泉井。羅泉鎮商業繁榮,清代設資州分州署,管理鹽政。鹽商們為了祈神,保佑鹽業發達,方便集會,在清同治七年(1868年)籌資修建鹽神廟。 [1] 
民國十四年(1925年),民國政府撥白銀200兩,官制貼金粉字“鹽神廟”匾,懸掛於廟的大門正上方。鹽商們又捐資對鹽神廟進行了擴修。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鹽神廟的神像被毀,廟產幾易其主,廟體受損嚴重。後羅泉政府、縣文物管理所重新投資修復。
2020年4月,羅泉鎮發掘出一口千年古鹽井,復原後的古鹽井再現古時資中勞動人民採鹽作業的場景。 [2-3] 

鹽神廟建築格局

鹽神廟
鹽神廟(6張)
鹽神廟座東向西,四合院佈局,佔地面積1275平方米,建築面積1191平方米,房屋40餘間。全廟大院套小院,主要由廟門、戲台、院壩、耳樓、環廊(廂房)、正殿構成的大院和正殿兩側的三官堂、功德堂兩個清靜幽雅的小院組成。廟裏正殿、戲台、廂房,分屬道家、佛家、儒家三種建築風格。廟宇高低錯落,緊密協調,具有鮮明的宮廟特色。整座廟宇氣勢宏偉,其佈局,建築精巧,重檐九脊,翼角伸天。風火山牆起伏多變,屋頂的雙龍戲珠,金鳳嬉凰等等各種浮雕,所有挑梁斜撐、木格花窗雕刻着的各種圖案。該建築沿襲我國古代建築的傳統方式佈局建造,形成與古街道渾然一體,院落錯綜別緻的獨特風貌。 [1]  [3] 

鹽神廟文物價值

鹽神廟是社會發展、鹽業興衰和鹽文化發展的見證,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藝術和考古價值。是瞭解和研究資中以及我國古代井鹽生產發展史的極為珍貴的實物資料。 [1-2] 

鹽神廟歷史文化

  • 傳説軼事
據説,資州羅泉分州的鹽神廟是建在古時的“管仲宮”遺址上的,當時取名為“鹽神祠”。直到1928年國民政府頒佈一個神祠存廢標準,鹽神祠不符合神祠標準應廢止,這才由州學正、著名書法家邱正達揮毫改寫為“鹽神廟”。 [3] 
  • 文學作品
2020年12月,《中國影像方誌》攝製組走進羅泉。與重慶知名詩人、長篇小説《羅泉井》作者海清涓(劉莉)作為採訪拍攝對象與攝製組同行,用鏡頭見證了資中千年井鹽開採的歷史。 [1] 

鹽神廟文物保護

2007年,鹽神廟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 
2013年3月5日,鹽神廟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鹽神廟旅遊信息

  • 地理位置
鹽神廟位於四川省內江市資中縣羅泉鎮河東街。
  • 交通指引
羅泉鎮人民政府距離鹽神廟7.2千米,駕車約14分鐘可到達。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