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鹽地風毛菊

鎖定
鹽地風毛菊(Saussurea salsa (Pall.) Spreng.)為雙子葉植物綱菊科、鳳毛菊屬的植物。分佈於俄羅斯、蒙古、中亞以及中國大陸的新疆、青海等地,生長於海拔2,740米至2,880米的地區,一般生於鹽土草地、戈壁灘及湖邊,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中文名
鹽地風毛菊
拉丁學名
Saussurea salsa (Pall.) Spreng. [2]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1] 
木蘭綱 [1] 
菊目 [1] 
菊科 [1] 
風毛菊屬 [1] 
鹽地風毛菊
分佈區域
中國、俄羅斯、中亞

鹽地風毛菊形態特徵

鹽地風毛菊
鹽地風毛菊(2張)
鹽地風毛菊是一種多年生草本,高20-50cm。根粗壯,棕褐色;根頸密被殘存的死葉柄及其分解的纖維。 [3] 
莖:
莖通常單一,直立,在上部或中部分枝,有稜曹,具長短和寬窄不一的翅,翅全緣或具齒。
葉:
鹽地風毛菊 鹽地風毛菊
葉質地厚,粗糙被短硬毛或光滑無毛,下面有腺點,基生葉和莖下部葉較大,長5-20cm,寬2-6cm,葉片長圓形、長圓狀線形、長圓狀披針形,大頭羽狀全裂或深裂,頂裂片大,常為箭頭狀,沿緣具波狀齒或缺刻狀裂片,稀全緣;側裂片較小,多數,三角形、卵形、菱形、披針形,通常全緣,向下俞小,葉柄短於葉片,柄基部鞘狀擴大;莖生葉向上漸小,長圓形、披針形或線形,沿緣有齒或全緣,無柄,通常沿莖下延成翅。
花:
頭狀花序小,多數,生於莖枝頂端,排列成傘房狀、復傘房狀或傘房圓錐狀;總苞圓柱狀,總苞片5-7層,淡紫紅色,無毛或有稀疏蛛絲狀柔毛,外層總苞片卵形,頂端鈍,內層總苞片長圓形。小花粉紅色或玫瑰紅色。
果實:
瘦果圓柱形,長約3mm,淡褐色,無毛,冠毛2層,白色,外層剛毛不等長,糙毛狀,內層剛毛羽狀。花果期7-9月。

鹽地風毛菊生長環境

喜生於高山和低山鹽漬化低地、平原荒漠戈壁、鹽漬化沙地,以及沼澤化草甸,海拔190-3250m,可在重度鹽漬化環境中生長。

鹽地風毛菊分佈範圍

鹽地風毛菊國內分佈

分佈於青海(柴達木盆地、噶爾穆、芒崖)、新疆(巴里衝湖)。生長於鹽土草地、戈壁灘、湖邊,海拔2740--2880米。

鹽地風毛菊國外分佈

俄羅斯、中亞、蒙古均有分佈。

鹽地風毛菊參考文獻

中國高等植物圖鑑4:630.圖6674.1975;Lipsch·, Gen.Saussurea 117.1979.——Serratula salsa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