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鹹酸田

鎖定
鹹酸田是一種水稻土土種,分佈在廣東惠陽、廣東江門、廣東汕頭、廣東珠海。
中文名
鹹酸田
土種編號
30737
土壤類型
水稻土
土壤亞類
鹹酸水稻土
土類(二普)
水稻土
亞類(二普)
鹹酸水稻土
母    質
酸性硫酸鹽土
剖面構型
Aa—Apsu—Gsu
面積(公頃)
10933

鹹酸田特徵描述

典型剖面
採自汕頭市郊。位於韓江三角洲平原,地勢低平,海拔0.7m。地下水位高,需電排。年均温21.3℃,年降水量1536.7mm,≥10℃積温7300℃,無霜期363.6天。種雙季稻,年畝產約600kg。 Aa層:0—16cm,黃棕色(濕,10YR5/8),壤質粘土,塊狀結構,較緊實,根系多,pH4.5。 Apsu層:16—26cm,棕灰色(濕,10YR5/1),壤質粘土,塊狀結構,極緊實,具鐵鏽斑紋,硫質黃色斑紋,根系多,pH4.5。 Gsu層:26—89cm,灰色(濕,5Y6/1),壤質粘土,糊狀結構,濕軟,有硫化物聚積,根系少,有紅樹殘體,pH4.0。

鹹酸田主要性狀

該土種發育於酸性硫酸鹽土。剖面為Aa—Apsu—Gsu型。發生層次明顯,紅樹殘體埋藏層出現位置較高(20—40cm),酸性較強,pH4.0—4.5,SO2-4含量較高,1.97—3.73me/100g土,全鹽量0.30%以上,據剖面樣分析統計(n=6):有機質含量2.72%,全氮0.109%,全磷0.031%,全鉀1.57%,鹼解氮96ppm,速效磷3.3ppm,速效鉀97ppm。

鹹酸田生產性能

該土種酸害較輕鹹酸田重,地勢低平,由於海潮頂託,易水澇成災,土質較粘重,耕性和通透性差,還原性毒質較多,水稻易黑根,前期生長緩慢,後期早衰,產量不高,雙季稻年畝產600—650kg。改良利用主要措施:關鍵是修好水利,引淡水洗鹹洗酸,耕作期間,要適時排灌,勤排勤灌,以水治酸壓酸,洗鹹壓鹹,可以夜間或陰天露田,切忌曬田,引發酸害鹹害。施肥方面宜選用鈣鎂磷肥,並多施腐熟的農家肥,土糞等,以肥治酸;需選用抗酸抗鹹品種,合理輪作等,多途徑來改良利用,提高作物產量。

鹹酸田歸屬分佈

鹹酸田,屬鹹酸水稻土亞類鹹酸田土屬。主要分佈在廣東省江門、汕頭、珠海、湛江、惠陽、茂名、中山等市、縣沿海原生長紅樹林的潮間帶。面積16.4萬畝。 [1] 
參考資料
  • 1.    鹹酸田  .國家土壤信息服務平台[引用日期2020-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