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鹹平城故址

鎖定
鹹平城故址原為鹹平鎮,在縣城西南五十里鄭店鎮舊樂陵村,址長、寬皆五百米。唐、宋時,樂陵縣城在故黃河鬲津河南岸,宋熙寧二年(1069年)河決,倉卒遷此,草草創城。城闢三門而無南門,原城牆內至今存一高丘,是南宋副相呂頤浩讀書處“萃賢亭”遺址。
清鄉人張鏐有《呂相·“萃賢亭”》詩。至元,平章餘潛曾重修城池,於北郊(今舊樂陵村後)築“看花台”,台高丈餘,可容百人,為觀花飲宴之所。 [1]  明鄉人張鵬南《元台春草》詩即詠此。明洪武二年(1369年),縣丞何恆以城址窪下為由,遷今治(今樂陵縣城),城池亭台遂廢。
中文名
鹹平城故址
外文名
Xian Ping Cheng
地理位置
樂陵市西南50裏鄭店鎮舊樂陵
氣候條件
温帶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萃賢亭
始興年代
1069年

目錄

  1. 1 簡介

鹹平城故址簡介

平城故址位於樂陵市鄭店鎮舊樂陵村,是宋金元時期的樂陵縣治所在地,稱作鹹平城,又因建於宋代,也稱宋樂陵城。據《宋會要輯稿》記載,“滄州樂陵縣鹹平鎮:鹹平六年(1003年)改崔村為鹹平鎮,熙寧二年(1069年)廢”。當時的崔村地處要道,商業繁榮、人口集聚,是樂陵重要的税賦來源之地,故於北宋鹹平六年(1003年),直取大宋年號“鹹平”之美意,設鹹平鎮。60多年後,到北宋熙寧二年(1069年),樂陵縣城(唐樂陵城)由縣之北境鬲津河(今漳衞新河)南岸一帶遷治至鹹平鎮,隨即廢鎮設縣,即宋樂陵城,又稱鹹平城。直到明洪武二年(1369年),樂陵縣治遷入今樂陵縣城後,鹹平城才被革省降而為村,並保留“樂陵”之稱呼,於村名前加一“舊”字以示區別與紀念。據清代《樂陵縣誌》記載,鹹平城內舊有萃賢亭遺址,傳為呂頤浩年少時讀書之處,“登第之後,扁(匾)其亭曰萃賢”。清乾隆年間,樂陵舉人張鏐曾作《呂相·萃賢亭》一詩,追記呂頤浩的事功。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