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鴴形目鳥類)

鎖定
鷸(yù),為水濱鳥類,全世界共有218種,中國有77種。為中小型涉禽,是涉禽中,種類最多,數量最大的一類。他們的嘴有長有短,形態各異。除繁殖期外,常成羣或混羣活動於湖泊,沼澤,沙洲和沙灘等地.具有較強的遷移飛行能力,是世界各濕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很重要的生態學意義.
中文名
拉丁學名
Scolopacidae sp
外文名
snipe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鳥綱
鴴形目Charadriiformes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亞    綱
今鳥亞綱(新鳥亞綱)Neornithes
分佈區域
主要分佈在北半球

形態特徵

鷸
水濱鳥類,體中小型,羽毛多灰、褐而不豔麗。頭形多渾圓,喙形多變,長短不一,但大都細長,上下嘴端近於平齊、無鈎(彩鷸嘴端稍曲),嘴短者嘴端多有隆端,長嘴者形直或向上、向下彎曲,有的嘴端稍柔軟。翼尖而細長,均善飛,初級飛羽11枚(第一枚為退化飛羽),第四、五枚次級飛羽間斷排列。尾短圓,尾羽大多為12枚。腳長,脛下段裸出,四趾者後趾多細小而高位,不能與前趾對握,站立時大多後趾不着地(彩鷸科、瓣蹼鷸科除外)。有些種類僅三趾,缺後趾。趾間具半蹼或無蹼,個別為瓣蹼(善游泳)。爪細小。大都兩性羽色相似(彩鷸科瓣蹼鷸科除外) [1] 

生活習性

主要棲息於水邊、沼澤地、開闊地帶。多數地面營巢,雛為早成鳥。食昆蟲及其他無脊椎動物、魚、蛙等,也吃種子、漿果、細根等。絕大部分為遷徙鳥類。 [1] 

繁殖方式

大都兩性孵卵和育雛(彩鷸科、瓣蹼鷸科除外)。
彩鷸,婚配為,一妻多夫制,所以雌鳥色彩更為鮮亮,彩鷸平時一般不叫,但在繁殖期,雌鳥會發出求偶聲,叫聲深沉而婉轉,求偶炫耀時,雌鳥主動靠近雄鳥,雙翅處於垂直狀態,快速擺動,發出,啪啪,的聲音後再平展雙翅,快速擺動並單腳跳躍。雄鷸鳥負責孵蛋,遇到天敵時,雄彩鷸會劇烈甩動尾巴警告雛鳥趕快躲到它的腹下,用自己的身體保護雛鳥。 [1] 

物種分類

關於鷸類的分科還存有爭議,按普遍採用的分類方法,有彩鷸科蠣鷸科、鷸科反嘴鷸科、瓣蹼鷸科。

彩鷸科

合併圖冊
合併圖冊(2張)
上體斑紋和色彩在鷸類中是比較鮮豔的,故名彩鷸。嘴細長,端部略向下彎曲且稍膨脹,上下喙均較尖,嘴端光滑無小凹窩。鼻溝延伸幾達嘴端。頸短,翼寬(次級飛羽較長),翼緣向外 突出。尾短,尾羽14枚。跗蹠前後緣皆被盾鱗,趾間無蹼,後趾發達而高位。雌大於雄,且羽色更為豔麗,幼鳥羽色似雄鳥。尾脂腺被冉羽。盲腸發達。有性反轉現象。
本科兩種,我國產一種,即彩鷸(Rostratula benghalensis)分佈於遼寧以南的季風區,在長江以南越冬。 [1] 

蠣鷸科

合併圖冊
合併圖冊(2張)
嘴長,尖端側扁而略平。跗蹠被網狀鱗,足僅具前3趾,趾底皮膚向兩側擴張,中、外趾間有半蹼。翼尖形,第一枚初級飛羽最長。棲息於海岸沙地,直線飛翔,鳴聲噪雜,單個或小羣體覓食牡蠣和其他貝類、沙蠶等。窩卵2-3枚,兩性孵卵和育雛。本科共7種,我國一種,即蠣鷸(海喜鵲)(Haematopus ostralegus),體羽黑白對比分明,嘴角均紅色,善游泳和潛水,在我國東北繁殖,在我國華南和印度越冬。 [1] 

鷸科

合併圖冊
合併圖冊(2張)
體羽暗淡而富有條紋。嘴細長,大多數形直,有的翹曲或拱曲。嘴端多為革質所包覆,鈍而不尖。頸較長。跗蹠前後緣常被盾狀鱗,趾基微蹼或無蹼,個別種類缺後趾。羽色兩性相似。
棲息於海岸、沼澤、河川等地,遷徙時成羣沿海岸飛行。吃各種小型動物。選草叢中凹處為巢(嚴格説沒有真正的巢),窩卵數2-4枚,黃或橄欖色,具黑或褐斑。
本科共76種,我國45種。常見的如青腳鷸Tringa nebularia)。

反嘴鷸科

反嘴鷸
反嘴鷸(4張)
嘴細長(長於50mm),直或向上、向下彎曲。腿中等長乃至甚長,跗蹠前後皆被網鱗,後趾退化或缺失,前趾基有微蹼,但反嘴鷸有較發達的蹼。體色有顯著地大塊黑斑,與灰、白色部分成鮮明對比,無細斑紋。羣居,有的善游泳,結羣繁殖,巢是在沙或泥中的一個淺窩,有的襯以鵝卵石或草,有的是樹枝築成的高台。窩卵數2-5枚(通常4枚)。北部種類遷徙。 [1] 
本科共13種,我國有3種,如黑翅長腳鷸Himantopus himantopus)。

瓣蹼鷸科

體小型。喙中等或長,細而較軟。翼尖長,尾中等長。跗蹠稍側扁,被盾鱗,前三趾具瓣蹼。繁殖羽有橙色或紅色斑塊。配偶制可能是一雌多雄,雄性較小。
水棲,游泳輕快,靈活,常繞小圈快速游泳,在近水的開闊地用草築成結實的巢。窩卵數多為4枚,橄欖黃色具深濃的褐或黑色斑塊和條紋。雄鳥孵卵和育雛,有的雌鳥協助育雛。雛絨羽淺褐色,具淺灰和黑色條紋和點斑。非繁殖季節集羣在海上生活。
本科共三種,我國2種,如紅頸瓣蹼鷸

瀕危鷸屬

勺嘴鷸

全球極危鳥類。估計其種羣數量為360到600只。勺嘴鷸在中國沿海各省級行政區均有分佈。其在我國生存面臨很多威脅,如,灘塗棲息地的喪失與退化,非法捕獵,環境污染等。 [2] 

黑尾塍鷸

中型涉禽,繁殖於歐洲西部和北部亞洲西部和北部。單獨或結小羣活動繁殖期為每年五到七月。孵化期為24天,以前黑尾塍鷸在我國有一定數量,但在不斷減少。 [3] 

中杓鷸

中型涉禽,分佈在亞歐大陸北部,俄羅斯東西伯利亞地區和北美洲北部,我國台灣及華南地區反,繁殖於北極凍原森林帶和泰加森林地帶。每窩產卵三到五枚,孵化期為24天,中杓鷸數量在我國也在不斷減少。 [3] 

小青腳鷸

小型涉禽,繁殖於俄羅斯東部,在印度,緬甸,泰國,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運動,遷徙時經過我國江蘇,上海,福建,海南,香港和台灣等地。繁殖期為每年六到八月。小青腳鷸在全世界僅不足1000只,我國僅發現過50只左右。在我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中被列為二級保護動物。 [3] 

保護現狀

在20世紀末,中國的鴴鷸類多被納入“中日候鳥保護協定”(約45種)和“中澳候鳥保護協定”(約40種)之中。黃頰麥雞、小青腳鷸、林沙錐和勺嘴鷸等被“國際鳥盟”定為全球瀕危物種;紅腰杓鷸(大杓鷸)和半蹼鷸等被定為近危種(BirdLife In-ternational,2000,2001)。而被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單(1988)的有銅翅水雉、小杓鷸、小青腳鷸、灰燕鴴等。鴴鷸類是濕地質量的指示物種,還是一些昆蟲的天敵。過去曾被作為主要的狩獵動物,因此具有一定的保護和利用價值。 [4] 
參考資料
  • 1.    丁平 陳水華 崔麗娟.中國濕地水鳥.100009北京西城區劉海衚衕7號:中國林業出版社,2008-1:94-99
  • 2.    勺嘴鷸在中國的分佈狀況和麪臨的主要威脅  .中國知網.2017-1-17[引用日期2017-04-08]
  • 3.    李湘濤.世界瀕危與滅絕的鳥類.北京阜成門北大街17號100037:知識出版社,2002-1:49-50
  • 4.    鴴形目  .鳥類網.2017-3-27[引用日期2017-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