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鷚,漢語三級字 [2]  ,讀作鷚(liù),鳥類的一屬,身體小,嘴細長,吃害蟲,常見的有“田鷚” [1] 
中文名
拼    音
liù
繁    體
部    首
五    筆
NWEG
倉    頡
SHPYM
鄭    碼
YTPR
字    級
三級(7914)

現代釋義

基本字義
鷚liù
⒈ 鳥類的一屬,身體小,嘴細長,吃害蟲,常見的有“田鷚” [1] 
基本詞義
◎ 鷚liù
〈名〉
亦稱“雀百靈” [pipit]。幾乎世界性範圍的鶺鴿科的各種小鳴禽之一;尤指那些屬於鷚屬的鳥之一,在習性、顏色和長的 [1]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廣韻》《集韻》《正韻》𠀤力救切,音溜。《爾雅·釋鳥》鷚,天鸙。《郭註》大如鷃雀,色似鶉,江東名之曰天鷚,音綢繆。《疏》音綢繆者,詩豳風雲:綢繆牖戸。取其音同,故讀從之。《正字通》鷚,俗呼告天鳥,其鳴如龠,形醜善鳴,聲高多韻。《張協·七命》丹穴之鷚。《左思·吳都賦》巖穴無豜縱,翳薈無鷚。
又《正韻》雉子也。
又《集韻》力求切,音留。
又《廣韻》莫浮切《集韻》迷浮切,𠀤音謀。
又《廣韻》武彪切《集韻》亡幽切,𠀤音繆。
又《廣韻》《集韻》𠀤渠幽切,音虯。義𠀤同。
又《集韻》羌幽切,音近丘。天鷚,鳥名。江東語。
又《集韻》《類篇》𠀤憐蕭切,音聊。義同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