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鷓鴣天·元夕有所夢

鎖定
《鷓鴣天·元夕有所夢》是南宋詞人姜夔創作的一首詞。該詞上闋寫因思而夢,醒來嘆夢境依稀,戀人面貌模糊不清;且夢境短暫,才相遇又被山鳥驚醒。下闋由元夕春至換意,寫出歲月蹉跎之嘆。 [4]  全詞用語樸素自然,清新質樸,作者以寥寥數字寫出豐富的內容和複雜的心理變化,相思之情如夢幻一般縈繞在讀者心中,令人回味悠長。 [6] 
作品名稱
鷓鴣天·元夕有所夢
出    處
白石道人歌曲
作    者
姜夔
創作年代
南宋
作品體裁
詞牌名
鷓鴣天

鷓鴣天·元夕有所夢作品原文

鷓鴣天·元夕有所夢
肥水東流無盡期,當初不合種相思。夢中未比丹青見,暗裏忽驚山鳥啼。
春未綠,鬢先絲,人間別久不成悲。誰教歲歲紅蓮夜,兩處沉吟各自知。 [7] 

鷓鴣天·元夕有所夢註釋譯文

鷓鴣天·元夕有所夢詞語註釋

①鷓鴣天:詞牌名,據傳詞名取自鄭隅詩“春遊雞鹿塞,家在鷓鴣天”,又稱“思越人”“剪朝霞”“驪歌一疊”“醉梅花”“思佳客”。雙調,上片四句,押三平韻,二十八字,下片五句,押三平韻,二十七字,共五十五字。上片第三、四句及下片兩個三字句多用對仗,用“大石調”。
②元夕:元宵節,在農曆正月十五。 [7] 
③肥水:即淝水。源出安徽合肥紫蓬山,東南流經將軍嶺,至施口入巢湖。 [7] 
④不合:不應當,不該。 [7] 
⑤種相思:留下相思之情,謂當初不應該動情,動情後尤不該分別。 [1] 
⑥丹青:泛指圖畫,此處指畫像。 [1] 
⑦春未綠:該詞作於正月,這時天氣很冷,草未發芽,所以説“春未綠”。 [7] 
⑧絲:指鬢髮蒼白。 [7] 
⑨紅蓮夜:指元宵燈節。紅蓮,指燈節的花燈。 [7] 
⑩沉吟:默默地相思。 [7] 

鷓鴣天·元夕有所夢白話譯文

肥水汪洋向東流永不休,後悔當初不該種下相思。夢裏的她不必畫像真切,幽暗中又驚聽山鳥鳴啼。
春天還未染綠大地,兩鬢卻先添白絲,人間久別已麻木不知傷悲。誰知年年元宵燈夕都勾起離愁,你我兩地深深相思各自心知。 [6] 

鷓鴣天·元夕有所夢創作背景

這首詞乃姜夔為懷念身在合肥的戀人而作,作於宋寧宗慶元三年(1197年)元宵節之時。據夏承燾考證,姜夔在初遇合肥戀人時,約為二十餘歲,在他三十六歲這年,曾經兩次到過合肥。而作此詞時,姜夔已是四十二歲,與舊戀人初遇已相隔近二十年。 [4]  他因思成夢,夢中又見到了舊日的情人,夢醒後寫了這首詞。 [5] 

鷓鴣天·元夕有所夢作品鑑賞

鷓鴣天·元夕有所夢文學賞析

這是一首情詞,頭兩句揭示夢的原因,首句以想象中的肥水起興,興中含比。肥水分東、西兩支,這裏指東流經合肥入巢湖的一支。明點“肥水”,不但交待了這段情緣的發生地,而且將詞人拉入到遙遠的沉思。映現在詞人腦海中的,不僅有肥水悠悠向東流的形象,且有與合肥情事有關的一系列或温馨或痛苦的回憶。東流無盡期的肥水,在這裏既象是悠悠流逝的歲月的象徵,又象是在漫長歲月中無窮無盡的相思和眷戀的象徵,起興自然而意藴豐富。正因為這段情緣帶來的是無窮無盡的痛苦思念,所以次句筆調一轉翻怨當初不該種下這段相思情緣。“種相思”的“種”字用得精妙無比,它不但賦予抽象的相思以形象感,而且暗示出它的與時俱增、無法消除、在心田中種下刻骨鏤心的長恨。“不合”二字,出語峭勁拗折,貌似悔種前緣,實為更有力地表現這種相思的真摯深沉和它對心靈的長期痛苦折磨。 [5] 
三四兩句切題內“有所夢”,分寫夢中與夢醒。刻骨相思,遂致入夢,但由於長期睽隔,夢中所見伊人的形象也恍惚迷離,覺得還不如丹青圖畫所顯現的更為真切。細味“夢中未比丹青見”句,似是作者藏有舊日情人的畫像,平日相思時每常展玩,但總嫌不如面對伊人之真切,及至夢見伊人,卻又覺得夢中形象不如丹青的鮮明。意思翻進一層形成更深的朦朧意藴。下句在語言上與上句對仗,意思則又翻進一層,説夢境迷濛中,忽然聽到山鳥的啼鳴聲,驚醒幻夢,遂使這“未比丹青見”的形象也消失無蹤無處尋覓了。如果説,上句是夢中的遺憾,下句便是夢醒後的惆悵。與所思者睽隔時間之長,空間之遠,相見只期於夢中,但連這樣不甚真切的夢也做不長,其情何堪。上片至此煞住,而“相思”“夢見”,意脈不斷,下片從另一角度再深入來寫,抒發夢醒後的感受。 [5] 
換頭“春未綠”關合元夕,開春換歲,又過一年,而春郊尚未綠遍,仍是春寒料峭;“鬢先絲”説自己輾轉江湖,蹉跎歲月雙鬢已斑斑如霜,縱有芳春可賞,其奈老何。兩句為流水對,語取對照,情抱奇悲,造意奇絕。 [5] 
接下來“人間別久不成悲”一句,是全詞感情的凝聚點,飽含着深刻的人生體驗和深沉的悲慨。真正深摯的愛情,總是隨着歲月的積累而將記憶的年輪刻得更多更深,但在表面上,這種深入骨髓的相思卻並不常表現為熱烈的爆發和強烈的外在悲痛,而是象在地底運行的岩漿,在平靜甚至是冷漠的外表下潛行着熾熱的激流。當作者清楚地意識到這一點時,悲痛的感情不免更進一層。詞人在此作前寫過的一首同調作品中有“少年情事老來悲”,正與此同。這是久經感情磨難的中年人更加深沉內含、也更富於悲劇色彩的感情狀態。在這種以近乎麻木的形式表現出來的刻骨銘心的傷痛面前,青年男女的卿卿我我、纏綿悱惻便不免顯得浮淺了。 [5] 
歇拍以兩地相思、心心相知作結。與李清照“一種相思,兩處閒愁”相同。“歲歲”照應首句“無盡”。這裏特提“紅蓮夜”,似不僅為切題,也不僅由於元宵佳節容易觸動團圓的聯想,恐怕和往日的情緣有關。古代元宵燈節,士女縱賞,正是青年男女結交定情的良宵。因此年年此夜,遂倍加思念,以至“有所夢”了。説“沉吟”而不説“相思”,不僅為避免重複,更因“沉吟”一詞帶有低頭沉思默想的感性形象,頗有李商隱“月吟應覺月光寒”的意境。“各自知”,既是説彼此都知道雙方在互相懷念,又是説這種兩地相思的況味(無論是温馨甜美的回憶還是長期別離的痛苦)只有彼此心知。兩句用“誰教”提起,似問似慨,如泣如訴,像是怨恨某種不可知的力量使雙方永遠睽隔,又像是自怨情痴不能泯滅相思。在深沉刻至的“人間別久不成悲”句之後,用“誰教”二句作結,這是一句提空描寫,變實為虛、化人為物,詞的韻味顯得悠長深厚,含藴空靈。 [5] 
情詞的傳統風格偏於柔婉軟媚,這首詞卻以清健之筆來寫刻骨銘心的深情,別具一種峭拔雋永的情韻。全篇除“紅蓮”一詞由於關合愛情而較豔麗外,都是用經過錘鍊而自然清勁的語言,可謂洗淨鉛華。詞的內容意境也特別空靈藴藉,純粹抒情,絲毫不及這段情緣的具體情事。所謂“意愈切而詞愈微”“感慨全在虛處”,正是此詞的特點。 [5] 

鷓鴣天·元夕有所夢名家點評

清末民國詞人鄭文焯:紅蓮謂燈,此可與丁未元日金陵江上感夢之作參看。(《鄭校白石道人歌曲》) [3] 
中國近現代詞學家唐圭璋:此首元夕感夢之作。起句沉痛,謂水無盡期,猶恨無盡期。“當初”一句,因恨而悔,悔當初錯種相思,致今日有此恨也。“夢中”兩句,寫纏綿顛倒之情,既經相思,遂不能忘,以致入夢,而夢中隱約模糊,又不如丹青所見之真。“暗裏”一句,謂即此隱約模糊之夢,亦不能久做,偏被山鳥驚醒。換頭,傷羈旅之久。“別久不成悲”一語,尤道出人在天涯況味。“誰教”兩句,點明元夕,兼寫兩面,以峭勁之筆,寫繾綣之深情,一種無可奈何之苦,令讀者難以為情。(《唐宋詞簡釋》) [3] 
中國近現代紅學家吳世昌:上結“暗裏忽驚山鳥啼”,湊句。(《詞林新話》) [3] 
中國近現代詩人沈祖棻:水流無盡,重見無期,翻悔前種相思之誤。別久會難,惟有求之夢寐;而夢境依稀,尚不如對畫圖中之春風面,可以灼見其容儀,況此依稀之夢境,又為山鳥所驚,復不得久留乎?上片之意如此。下片則言未及芳時,難成歡會,而人已垂垂老矣,足見別之久、愁之深。夫“黯然消魂者,惟別而已矣”,而竟至“不成悲”,蓋緣飽經創痛,遂類冥頑耳。然而當“歲歲紅蓮夜”,則依然觸景生情,觸景生情,一念之來,九死不悔,惟兩心各自知之,故一息尚存,終相印也。戴叔倫湘南即事》雲:“沅湘日夜東流去,不為愁人住少時。”魚玄機江陵愁望寄子安》雲:“憶君心似西江水,日夜東流無歇時。”可與首二句比觀。(《宋詞賞析》) [2] 

鷓鴣天·元夕有所夢作者簡介

姜夔(約1155—約1221),字堯章,號白石道人,鄱陽(今江西波陽)人。少隨父宦遊漢陽。父死,流寓湘、鄂間。詩人蕭德藻以兄女妻之,移居湖州,往來於蘇、杭一帶。與張鎡范成大交往甚密。終生不第,卒於杭州。工詩,尤以詞稱,精通音律,曾著《琴瑟考古圖》。詞集中多自度曲,並存有工尺旁譜十七首。有《白石道人詩集》《白石詩説》《白石道人歌曲》等。 [1] 
參考資料
  • 1.    畢寶魁著.宋詞三百首譯註評.北京:現代出版社,2022.01:第275-277頁
  • 2.    沈祖棻著.宋詞賞析.北京:北京出版社,2013.02:第196-197頁
  • 3.    吳熊和主編;沈松勤冊主編.唐宋詞彙評 兩宋卷 第3冊.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12:第2740-2741頁
  • 4.    上疆村民;記憶坊;有容書邦.宋詞三百首 語文新課標課外閲讀書目 國家教育部推薦讀物 精裝版.南京: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2018.07:第333-334頁
  • 5.    肖劍主編.宋詞鑑賞大典.北京:長征出版社,1999.11:第1294-1296頁
  • 6.    雲南教育出版社編.宋詞鑑賞辭典.昆明:雲南教育出版社,2010.01:第278-279頁
  • 7.    王豔平編著.唐宋詩詞選講 下.寧波:寧波出版社,2021.02:第504-50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