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鶴山

(山東省青島市鶴山)

鎖定
即墨鶴山位於即墨,東臨黃海,為嶗山北部支脈。景觀集中分佈北部。 此山以迴環曲折、崢嶸清秀、泉甘石奇為特色。近山巔處有兩塊巨石南北對立,形成天然門户,名聚仙門。鶴山是嶗山餘脈,道教文化源遠流長,有遇真宮、老君爐、摸錢澗昇仙台、聚仙門等道教古蹟。自然景觀有水鳴天梯、擊掌鶴鳴、滾龍洞一線天等。
中文名
即墨鶴山
外文名
Jimo Heshan
地理位置
即墨北郊
海    拔
226 m
位    置
即墨
特    色
迴環曲折、崢嶸清秀、泉甘石奇
景    點
聚仙門

鶴山鶴山簡介

鶴山 鶴山
鶴山風光的特點,主要是石奇,山石屬火成岩,在一定的地質年代沉睡海底,由於浪水的長期沖刷,一旦露出海面,就呈現出千姿百態的洞巖奇觀。登鶴山憑高東望,水天無際,波光帆影,島礁隱現,更增添無限情趣。 春天,這裏奇巖綠樹,花香鳥語,嫵媚婀娜。夏日,山石潔淨,清風習習,流泉叮咚,山下碧海泛波,有天然的十里浴場供遊,鬆軟的沙灘可憩。秋季,天高雲淡,霜風晚來,叢叢秀菊,片片柿林,千姿百態,爭奇鬥豔,縷縷幽香,飄溢四方。冬日,陽光充裕,爽而不寒,大雪飛白之日,蒼柏銀花,別有一番迷離景色。在鶴山,人們可以欣賞到色彩絢麗的紫霞,如煙似浪的雲海。鶴山屬海洋性季風氣候,日和風柔,空氣清新,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傍海向陽,氣候温和(年平均氣温12℃左右),雨露滋潤,常年雲霞繚繞,陰晴變幻莫測。春夏之交細雨過後,偶爾還會出現“海市蜃樓”奇景。 [1] 

鶴山旅遊指南

旅遊時間:春秋兩季最佳。
鶴山 鶴山
景區交通:青島市內昌樂路371路、團島312路和李村109路、106路公交車經惜福鎮浦裏村口下,向北2公里到達。 自駕指南:線路一、自青島經啤酒城過枯桃、北宅、劈石口,經浦裏村路口向北2公里到達;線路二、自青島沿308國道過羅圈澗收費口,經夏莊、惜福鎮、浦裏村左拐即到;線路三、自青島進入青銀高速至煙台路口下,沿煙青一級路前行至即墨轉盤右轉下橋,經留村到鰲山衞鎮右轉即到。
當地美食:辣子雞、土豆燒牛柳酸辣湯等。
周邊景區:山東青島琅琊颱風景區、山東小青島公園、山東青島森林野生動物世界等。

鶴山當地特產

即墨老酒清代稱為“老幹榨”,亦稱“黃酒”。1932年,即墨有黃酒作坊500餘家,年產量50萬公斤。1949年即墨解放後,縣人民政府以舊酒館為基礎,建起即墨黃酒廠。為便於同其他地區的黃酒區別,該廠將其生產的黃酒正式註冊為“即墨老酒”。即墨老酒的主要生產原料為黍米、麥曲和水等。在釀造工藝上繼承和發揚了“古遺六法”,即“黍米必齊,麴櫱必時,水泉必香,陶器必良,煁熾必潔,火劑必得”。所謂黍米必齊,即所用黍米必須顆粒飽滿均勻,無雜質;麴櫱必時,即必須在每年中伏時,選擇清潔、通風、透光、恆温的室內製曲,使之產生豐富的糖化發酵酶,陳放一年後,擇優使用;水泉必香,即採用水質好含有多種礦物質的嶗山水;陶器必良,即在釀造過程中所用容器必須是質地優良的陶器;煁熾必潔,即使用工具和容器必須加熱燙洗,嚴格消毒,以達到預防污染,保持酒味清潔純正之目的;火劑必得,即蒸米的火候必須達到焦而不糊,棕紅髮亮,恰到好處。即墨老酒香型獨特,微苦焦香,温馨醇厚,餘味深長。據化驗,即墨老酒含有17種氨基酸、16種人體所需要的微量元素及酶類維生素。每公升即墨老酒含氨基酸高達10110.94毫克,比啤酒高10倍,比紅葡萄酒高12倍。其中異亮氨酸亮氨酸、賴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蘇氨酸色氨酸、纈氨酸等是人體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滿足生理需要的必需氨基酸。定量常飲即墨老酒能夠增強體質,加快人體新陳代謝,防止疾病,延年益壽。因即墨老酒為滋補健身之佳釀,所以歷來被中醫用為“藥酒”。據青島醫學院青島市市立醫院生化教研室、營養室的多年臨牀驗證:即墨老酒中含有少量乙醇,能在人體內氧化成乙醛、乙酸,而在其氧化過程中,對人體有舒筋活血、驅風寒、健脾胃的功能;對關節炎、腰腿痛及婦科病等均有明顯療效;適量飲用,還具有強心肌、軟血管、降血脂、降膽固醇的效用。
即墨老酒的銷售遍及全國,同時遠銷新加坡、日本、蒙古、俄羅斯、羅馬尼亞等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輕工部出版的《黃酒釀造》一書稱:“長江以北,以山東省黃酒生產為最,而‘即墨老酒’尤負盛譽”。日本出版的《最新化學工業大系全書》記載:“中國北方黃酒--即墨老酒最為著名。”1959年,在印度舉辦的世界博覽會上,即墨老酒贏得高度評價。1963年,在第二屆全國評酒會上被評為全國優質酒;1979年,在第三屆全國評酒會上再次被評為全國優質酒;1984年,在全國輕工系統酒類質量大賽中獲金盃獎;1987年11月,在上海舉辦的首屆中國黃酒節上被評為特等獎;1987年11月,在青島市消費者協會、青島市食品工業協會和青島廣播電視報社聯合舉辦的“深受消費者歡迎的青島食品”評選活動中,得票居參評的157種產品之首。1994年,即墨牌即墨老酒被評為青島名牌產品。1997年,“即墨”商標被評為青島市著名商標和山東省著名商標,即墨牌即墨老酒被評為山東名牌產品。 [2] 
即墨鑲邊、綠石雕品、豐城石竹茶
大歐鳥籠:七級鎮大歐戈莊村編制鳥籠始於明代,以其工藝複雜、造型美觀、質量優良、有獨到的欣賞和收藏價值,在國內久負盛譽。清朝順治年間,大歐鳥籠進入北京市場,為京城的公子王孫、富家子弟們賞識,競相購買,大歐鳥籠一時名聲大震。民間流傳的“張院的簸箕、毛子埠的升,大歐的籠子進北京”就是見證。大歐鳥籠分大、中、小三個型號,按形狀分為圓形、方形、扁形、花鼓形、凸腰形等。大歐鳥籠選用上好的竹料及梧桐木,將鳥籠框圈制好後,放入鍋中蒸煮。因此,大歐鳥籠不乾裂、不變型、堅固耐用。全村專門從事鳥籠製作的能工巧匠近千人,加工業户近400户,年可加工製作鳥籠50萬隻,增收500餘萬元。其產品銷往北京、上海、天津、廣州、福州、西安、西寧、南昌、哈爾濱、瀋陽、長春等大中城市,而且還進入了中國香港、日本、韓國、美國、加拿大市場。 [2] 
鰲福綠茶:1998年,鰲山衞鎮鰲角石村農民着眼於調整農業產業結構,開始試種茶樹。村集體規劃出40公頃茶園基地,實行統一提供種子、統一技術規程和標準、統一施肥、統一澆水、統一防治病蟲害、統一採摘標準的管理,註冊“鰲福綠茶”商標。2000年,“鰲福綠茶”獲青島市優質綠茶一等獎。2001年,“鰲福綠茶”在中國“覺農杯”名優茶拍賣會上被評為全國無公害名優茶推薦產品。2002年,在農業部舉辦的杭州中國名茶展覽會上,“鰲福綠茶”獲北方綠茶金獎、山東省優質綠茶特等獎。2003年,全村銷售收入400多萬元,户均收入1.2萬元。“鰲福綠茶”的成功帶動了鰲山衞鎮其他村莊以及東部鄉鎮的茶葉生產。 [2] 

鶴山著名景點

青島市重點旅遊區――鶴山國家AA級風景名勝區,位於即墨市鰲山衞鎮。東臨黃海,南接嶗峯。山體不大而回環曲折,迤邐多姿。茂林秀竹,甘泉奇石,比比皆是,令歷代文人墨客流連忘返。嘗有“遊嶗山不遊鶴山乃為憾”之謂嘆。“泰山雖雲高,不如東海嶗,嶗山最秀奇者,首推鶴山焉”的著名佳句,是古人對鶴山的美好讚譽。
鶴山 鶴山
嘉定元年建“遇真庵”,傳為“遇真人”之意。全真道龍門派祖師邱處機曾雲遊至此,會客聚徒,講法論道,距今已有八百年曆史。文化底藴厚重,天然風韻迷人。
鶴山,因東峯有巨石似形仙鶴而得名。山體以石佈景、以景稱奇。世界懸謎“水鳴天梯”、“招鶴回鳴”絕世無雙,令人倍感神奇!“棲鶴梳羽”、“仙宮秋月”、“鶴山曉鍾”、“鶴鳴煙雨”、“杏林飛霞”、“仙台凌空、“梧桐金井”、聚仙門、滾龍洞、一線天、沐浴盆等景觀更令遊人樂而忘歸。登峯東眺,海天一色,山色雲氣相映,猶如身臨仙境。
熱誠歡迎八方賓客,前來登山健身、休閒度假,探世界之健,聽天籟之音,觀清波碧海,沐鶴山秀色。
鶴山 鶴山
招鶴回鳴 此景位於三真殿前,在此處面朝北邊,凝神拍掌,會聽到“仙鶴”天籟般的鳴叫。堪稱世界之謎,絕世無雙。使遊客油然而生“煙波江上不解愁,黃鶴飛離鸚鵡洲,仙山還是鶴山好,海闊天空任遨遊”的感嘆。
水鳴天梯 從三真殿到老君殿的台階謂之“水鳴天梯”。此處台階共有47級,人在上端,另一人拾級而上,上端的人便會聽到叮咚悦耳的水鳴聲,讓人嘖嘖稱奇,疑有神意。
聚仙門 位於東峯山腰,門向東,兩石壁夾立,南北對峙,恰成天然門户,扼登山之通道。相傳著名道人邱處機同道友初到此山時,尚無山門,便用雙手推開北面巨巖,才成其門,命名為“聚仙門”。當年推巖時,留在巨巖上的手跡至今猶在。巨巖上刻有“聚仙門”三字,系明代道士清虛子之手跡,顯示着鶴山的雄奇和險要。
即墨鶴山
即墨鶴山(18張)
滾龍洞 此洞由巨石偃仰,中虛而成。洞高僅半米,石底光潔,清涼爽幽,人需輾轉匍匐才得過,因名“滾龍洞”。洞內明亮,清風徐徐,酷夏之際亦清涼宜人。俯瞰海上,悠然出塵。穿越背後,但見一線天光,頓生超凡脱俗之感。故有民諺:爬過是蟲,滾過為龍。
鶴山曉鍾 遇真宮東側,建有青銅製鶴山曉鍾,鐘體四面刻有“國泰民安”、“政通人和”、“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字樣。鐘聲清脆洪亮,遠播四方。民間相傳,敲鐘可減除煩惱,清心滌濾。鐘聲長鳴,以示神靈永存,保佑四方,消災降福,吉慶瑞祥。遊者爭相敲鐘,聞鍾,“鶴山曉鍾”遂成佳景。
仙台凌空 景區東峯上方,有一巨石高危突兀,凌空而起,東側有百米深澗。峭壁呈圓柱狀,頂闊可容20餘人。北側刻有“昇仙台”。人登其上飄然欲仙,引首俯視,慄然心動。相傳此台為李靈仙、徐復陽道士成仙昇天之地。
梧桐金井 在遇真宮西側,有一水質清冽的深井,井口附近增生罕見野梧桐,樹冠籠罩井上,人以為奇,故稱:“梧桐金井”。水甚清寒、甘甜,煮茗最宜。周至元有詩詠梧桐金井:“千尋古井覆桐蔭,甘溜琤琮似滴琴,一酌頓教清徹骨,超凡何用入山深。”
棲鶴梳羽 在遇真宮上方,有一天然石崮高約10米,形貌酷似一隻回首梳羽的仙鶴,其悠悠沉靜之狀,甚合於道家主張的自然從容、寧靜淡泊思想,因而頗為道家推崇,亦為歷代遊者稱奇,被尊為鶴山諸景之首。鶴山亦以此石而彰名。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