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鶴佬人

鎖定
鶴佬,又稱學佬、福佬、河洛,原來是廣東省廣府、客家族羣對福建人的稱呼,後來專指原居於廣東省惠州市惠東縣部分地區和汕尾市城區、海豐縣、陸豐市,操惠州福佬話惠博小片、海陸豐話陸海小片的人士。 [4] 
鶴佬人又稱福佬人或學佬人,分佈主要在福建閩南、廣東粵東潮汕地區、台灣、雷州半島、海南島,主要是從明末至清朝時期,由福建省南部(閩南)移民而來。台灣鶴佬人占人口總數的73%左右 [1] 
中文名
鶴佬人
別    名
閩南人
別    名
福佬人
Holo人

鶴佬人簡要介紹

閩台地區的族譜普遍聲稱其先世來自河南光州固始,但自宋代著名學者鄭樵、方大琮始,學者多有質疑、考辨。固始傳説的成因除了受帝王故里的政經特權、中原正統觀念影響外,還與地緣關係建構、聖賢崇拜心理等因素密切相關。 [3]  已有學者駁斥“四姓入閩”或“八姓入閩”之説,《開元錄》説:“閩州,越地,即古東甌。今建州亦其地,皆蛇種,有五姓,謂林黃等是其裔。”《開元錄》屬於開元年間的政事彙編資料。至遲在漢末三國,閩地土著中已有張、詹、何、洪、吳、華、鄒、隨、黃、翁、唐、徐、鄭、林等姓,南朝時期又有陳、蔣姓,唐、黃、吳、林等可能來自土著音譯人名的首字。閩地華夏化進程緩慢,閩地人羣大規模編户入籍要到唐朝中後期。 [2] 

鶴佬人主要語言

鶴佬人(又稱閩南人、福佬人):清朝時期,由中國大陸福建省南部移民而來的。目前是台灣四大族羣人數最多的族羣。占人口總數的73%,福佬人語言以台灣話為主 [5]  ,為閩南語的一支,可依據漳、泉音融合程度的多寡,粗略分為南部腔、北部腔、宜蘭腔、海口腔等,各腔間彼此差異性不大,在聲調上尤其一致,僅有幾個字詞發音不同,溝通無礙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