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鶴上鎮白眉村

鎖定
白眉村舊屬昌化鄉絃歌裏十四都三圖,民國初屬二區(沙京),後屬一區(鶴上),解放初屬鶴上區,1958年人民公社化時改鶴上公社,白眉為大隊,1984年撤社改鄉,1990年鄉改鎮,今屬鶴上鎮。白眉村委會轄:長房裏、下底壋、子奎壋、溝東塘、三房裏、七鬥、大王壋、白鷺、下溝東、大義、池頭壋、鹹水塘、竹樹壋、新厝、井門仔等自然村。
中文名
鶴上鎮白眉村
外文名
Baimei Village, Heshang Town
行政區類別
下轄地區
長房裏、下底壋
人口數量
4600 人

鶴上鎮白眉村地理位置

白眉村位於鶴上鎮東南部,居旒峯東南。北倚卧牛山、峯頂村‘西接東平、大厝,東毗山邊首嶼村,南面東海、與壺井相鄰。 [1] 
其地平曠,河港交錯如脈,村落星如棋佈,俗稱“劉山三十六墩”,又號“小梁山”;沃野遼闊,水源豐沛,美池垂柳,阡陌交通,是天然米糧川。
平川突兀奇巖,九獅雄聚聖渚。
實乃得天獨厚之風水寶地也。
地因靈秀所鍾,碩彥名流間出。

鶴上鎮白眉村小村近況

解放後,尤其是改革開放之後,國光蔚起,舜日堯天,經濟發展,民氣昭蘇,村容村貌驚天大變,人民生活步入小康。
而今全村水泥坦道如網,泥淖坑窪羊腸小道的陳年舊跡無影。新建白眉村禮堂寬敞堂皇,是村民娛樂活動的好場所。
新蓋的村委會辦公樓莊重大方。1997年全村通上盼望已久的自來水,“喝上白水,揚眉吐氣”。
村民;樓房櫛比鱗次,精彩紛呈。更有白眉市場貿易繁榮,摩肩接踵。針織廠、機磚廠、糧食加工廠......改變了昔日單一的農村經濟,代之而起的是五業興旺,富庶進步的新村居。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過去教育落後,1932年僅有的白眉中心小學,還是以白眉六房七柱祖廳為址。1982年,在下底園下新建了教學樓。1988年新建成的旒峯中學亦坐落在村內。
為培養下一代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環境。更可貴的是,尊師重教、尚學風,過去文化落後的景象一去不復返。一九九七年又建了小學園丁樓。
副省長潘心城欣然為之題字“園丁樓”,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袁啓彤題寫“長樂白眉小學”校名,王審知後裔、全國政協常委、省政協副主席王良溥為校寫賀詞,勉勵後代勤奮上進。如今全村大學生、留學生、碩士生、博士生層出不窮,令人欣喜。 今天的白眉村繁榮富足,環境優美。
白眉人憑藉勤勞儉樸,艱苦奮鬥的精神,有的就地創業,有的外出發展,甚至遠涉重洋,在異國他鄉拼搏。他們愛國愛鄉,“達則兼濟天下”,全村公益事業都少不了他們的一份赤誠之心。建學校、該禮堂、修橋築路改變了村容村貌。
重修祖輩信仰的“白馬王廟”,新蓋了“齊天府”,使之成為民俗活動的好場所,遊覽觀光的好景點。 知史方能鑑今。修身齊史,尋根謁祖乃中華千古之美德。思木本水源,重慎終追遠,分別親疏昭穆,記其播遷脈絡,宗支蕃衍及人物業績。
以史為鑑,開拓未來。眾村賢同心協力,宵旰不懈,細心查證,編修村史,續寫譜牒,《白眉村史》及《白眉王氏族譜》歷時三年終告成功。 弘揚中華五千年傳統文化,凝聚全體村民,教育後昆,紹繼前賢,戮力同心,建設家園。為振興中華,光輝祖國,奮獻心力。是為之宗旨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