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雀形目鵯科鳥類的通稱)

鎖定
鵯,一種雀形目(Passeriformes)鵯科(Pycnonotidae)的約119種非洲和亞洲鳥類,包括幾種綠鵯和褐鵯。黑褐色羽毛,腹白腿短。食果實昆蟲。
中文名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鳥綱
雀形目
鵯科
分佈區域
馬達加斯加印度洋島嶼和亞洲南部

形態特徵

雀形目鵯科各種鳥的通稱。大多成羣活動,叫聲明亮動聽,以野生小漿果及各種昆蟲為食,為我國長江以南地區常見的留鳥。其品種有白頭鵯綠翅短腳鵯紅耳鵯黃臀鵯綠鸚嘴鵯等。雀形目(Passeriformes)鵯科(Pycnonotidae)的約119種非洲和亞洲鳥類,包括幾種綠鵯和褐鵯。體長約14~28公分(5.5~11吋),活躍,鳴聲嘈雜,羽色單調。有時危害果園。
羽須鵯屬(Pycnonotus)47種,代表種為非洲羽須鵯(P. barbatus,包括P. xanthopygos和P. tricolor),體長18公分(7吋),褐灰色。紅耳鵯(P. jocosus或Otocompsa jocosa)是印度到中國南部的本地種。黑喉紅臀鵯(P. cafer,或歸入Molpastes屬)產於巴基斯坦到爪哇(原產地),引入斐濟羣島。旋葉鵯屬(Phyllastrephus)22種,常見於熱帶非洲。鸚嘴鵯(Spizixos)產於東南亞。灰額髭冠鵯(Criniger flaveolus,即白喉髭冠鵯),分佈自喜馬拉雅到巴利(Bali)。黑短腳鵯(Hypsipetes madagascariensis,或歸入Microscelis屬)是體型最大的種之一,體長25公分(10吋),分佈在馬達加斯加印度洋島嶼和亞洲南部,東到台灣,有灰色和黑白相間的亞種。

種羣現狀

白喉紅臀鵯

白頭鵯 白頭鵯
白喉紅臀鵯(學名:Pycnonotus aurigaster)屬於鵯屬鳥類,俗稱高髻冠、黑帽布魯布魯、紅座白頭只。體長20釐米,頭頂黑色。腰蒼白,臀紅,頦及頭頂黑色,領環、腰、胸及腹部白,兩翼黑,尾褐。幼鳥臀偏黃。虹膜紅色;嘴及腳黑色。分佈於中國南方、東南亞及爪哇。引種至蘇門答臘及蘇拉威西島。甚常見的低地種類,見於高可至海拔500米的中國東南部和香港、廣東西南部和廣西西部、西南地區。羣棲,吵嚷,性活潑,常與其他鵯類混羣。喜開闊林地或有矮叢的棲息環境、林緣、次生植被、公園及林園。

白頭鵯

白頭鵯 白頭鵯
白頭鵯(學名:Pycnonotus sinensis)屬於鵯屬鳥類,俗稱白頭婆、白頭翁。體長19釐米,橄欖色。眼後一白色寬紋伸至頸背,黑色的頭頂略具羽冠,髭紋黑色,臀白。幼鳥頭橄欖色,胸具灰色橫紋。虹膜褐色;嘴近黑;腳黑色。分佈於中國南方、越南北部及琉球羣島。常見的羣棲性鳥,棲於林緣、灌叢、紅樹林及林園。為香港最常見的鳥種之一。冬季北方鳥南遷。現於河北(北戴河)及山東有定期的報道。性活潑,結羣於果樹上活動。有時從棲處飛行捕食。

紅耳鵯

紅耳鵯(學名:Pycnonotus jocosus)屬於鵯屬鳥類,俗稱高髻冠。體長20釐米。黑色的羽冠長窄而前傾,特徵為黑白色的頭部圖紋上具紅色耳斑。上體餘部偏褐色,下體皮黃,臀紅,尾端具白色緣。亞成鳥無紅色耳斑,臀粉紅。虹膜褐色;嘴及腳黑色。分佈於印度、中國南方及東南亞。引種至澳大利亞及其他地區。甚常見於林園、公園、次生林及灌叢。吵嚷好動而喜羣棲。喜棲於突出物上,常站在小樹最高點鳴唱或嘰嘰叫。喜開闊林區、林緣、次生植被及村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