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鵝毛口

鎖定
鵝毛口村背靠石楞山,發源於左雲老龍王山的鵝毛口河穿村而過,把村一分為二。南岸為南街,北岸為北街。南北街也稱南北堡。北堡也叫西平堡,秦城村西有東平堡,與之相對,現村已廢;南堡也叫常樂寺,常樂寺是王姓家廟,頗具規模,民間傳説,先有常樂寺,後有東平堡;中街緊貼南岸,三四百年前是河道,後淤積成土梁,最早的鵝毛口指的就是這,它成為了鵝毛口的主街。
中文名
鵝毛口村
行政區類別
山西省朔州市懷仁市
地理位置
懷仁縣城西7.5公里
下轄地區
南街,中街,北街,小磨,
電話區號
0349
郵政編碼
030031
著名景點
忠義寺
車牌代碼
晉F
方    言
懷仁話

鵝毛口位置佈局

懷仁鵝毛口村北,是鵝毛口河,沿河而上,在大約2公里的河左岸,有幾個相連的小山包,山頭上廣佈新石器遺蹟,説明在萬年前,懷仁就有先民聚居。
鵝毛口村背靠石人山,發源於左雲老龍王山的鵝毛口河穿村而過,把村一分為二。南岸為南街,北岸為北街。南北街也稱南北堡。北堡也叫西平堡,秦城村西有東平堡,與之相對,現村已廢;南堡也叫常樂寺,常樂寺是王姓家廟,頗具規模,民間傳説,先有常樂寺,後有東平堡;中街緊貼南岸,三四百年前是河道,後淤積成土梁,最早的鵝毛口指的就是這,它是鵝毛口的主街。
鵝毛口村有楊、王、張、孟四大姓。楊姓明永樂初從代縣鹿蹄澗來,先在村西十里的虎龍溝穴居,後搬到村東五里的黒裏寨;王姓是遼代來的,和張姓一同居住在村西二里的張瓦溝;孟姓是明初大移民來,祖籍山東。張瓦溝是鵝毛口村的前身,有遼金元時期的燒陶遺址,張姓最早執掌在此製陶做瓦,故名張瓦溝。
張瓦溝在王禿子山下,向陽和暖,溝裏有煤,溝外有河,河邊和山上均有平地,不僅能種植,而且便於製陶。現遺址上仍存陶窯、石磨和灰渣。
鵝毛口村由南街、北街、中街三村組成,楊姓住在中街,孟姓住在北街,南街由雜姓組成。民國時期有句順口溜説:“中街人掌權,北街人有錢,南街人穿雙爛板鞋。”
啥意思呢?是説楊姓祖輩有讀書人,能掌權;孟姓淤泥膏地多,有錢;南街都是外來遷户,薄田旱地,難以餬口,生活主要靠下窯背碳,窮得連雙鞋也穿不起。
不知何年,在南街與中街的結合部建起一閣,上下兩層,上層為土木結構,下層為三個石碹的門洞。兩旁是樓梯和人行道,中間是車馬大道,“四清”時毀壞。閣是沒了,但留下個説法:“鵝毛口人不出閣。”其意有二:一是村人在閣東不蓋房;二是為人處事“不出閣”。

鵝毛口行政區劃

屬於懷仁市雲中鎮管轄,下轄南街,中街,北街,小磨。

鵝毛口歷史文化

舊社會,鵝毛口的窮人大多以背碳為生。60歲的王佃忠,他的高祖王啓榮,曾祖王應,爺爺王鳳儀,父親王德都是背碳人。
那時的張瓦溝煤窯是個黑窟窿,鑿有60個“馬鐙梯”,只能放半隻腳,一個台階六七寸高,上下僅能錯開兩人。
背碳人一回背200多斤(老稱),先得站起來,站有“軟站”和“硬站”之分。“軟站”就是自個往起爬,“硬站”就是自己使勁往後靠,後面的人往前推,兩股力一頂就站起來了。
無論是用簍子背還是用繩子背,繩釦都要挽成“活結”,遇到危急情況能抽開,把背上的碳卸掉。爬梯的時候,手要攥成半個拳頭,如果伸開,掉下來的碳就會截斷手指。
背碳人穿着破爛不堪的“窯衣”,連羞都遮不住,繩子深深地勒進肉裏,一天能出一瓢汗,吃的是糠和高粱面窩頭,就得是醃蘿蔔。
冬天出了窯門,把碳背到煤堆,剛才還是大汗淋漓的身子,瞬間就結了薄薄一層冰。因為背的過重,經常有人努出疊都(脱肛)。
王佃忠小時候,有一回到窯門口等他爹,聽得哈赤哈赤的聲音由遠及近,背碳人一個個從窯門出來,汗不打一處流,黑得就像狗熊,根本就認不出誰是他爹。
背碳最怕的是“拋碳”,就是前邊的人繃斷或者是拉開了繩子。有一回王佃忠的爺爺王鳳儀聽得如雷之聲順坡而下,急忙把一條腿跪在台階上,另一條腿死死蹬住下一級,斜轉身子,把頭埋下來,隨着一聲巨響,他背上的碳頂住了“拋碳”。出來後,他腿上綁的五尺長的帶子節節繃斷,腿肚子一個勁兒冒血。
王佃忠的高祖王啓榮29歲時死在窯底;爺爺王鳳儀勞累過度,患了食道癌46歲時亡故;而他的父親王德在張瓦溝煤窯一直背了50年碳,背上隆起一尺多長的肉瘤,硬的,1997年他94歲上去世後,兒女們摸了摸,那厚厚的硬繭才變得軟和起來。
窮人,成家不易。舊時代,中街的施二,南街的石文遷訂婚後沒錢娶親,就集合了親族友好一幫身強力壯的人去搶親。施二去秦城村搶,石文遷去悟道村搶。這石文遷上無片瓦,下無寸土,靠背碳為生。人醜,還禿舌,只是人高馬大,不惜苦力。搶來的老婆卻十分的美貌,她這樣形容自己的醜男人説:“前頭就像避雨的窯窯,後頭就像挖灰的勺勺!”
俊媳婦哭了七天七夜,始與石文遷同房,生有一子。過了五六年,石文遷因勞累而死,女人改嫁他人。
石文遷之母武大女,雖是窮人,卻善良慈悲。1960年是餓死人的年代,村中閻五四要將一兒一女買到外地,武大女出面攔住,把他們收留回家。等饑荒過後,又把這倆孩子還給閻五四。誰知這閻五四好吃懶做,又把他們賣到了西山。
歷史上的鵝毛口村是個重視文化教育的村子,楊姓曾出過七位舉人,孟姓三個。過去,有孟存江者,為村裏老財,娶大二老婆。他的大兒孟田,大學畢業,據説是包蘭鐵路工程師。二兒孟錫,山西大學堂畢業。每逢兒子回家,孟存江就讓他們跟着長工出去鋤田,兒子不願意,孟存江就對他們説:“咱們的光景不可能永遠如此,一旦爬牀(倒黴),會鋤田就還能吃頓米糕。”
光緒年間,中街楊老財,為舉人之後,病亡。有一兒吃喝嫖賭,輸耍不成人。他母親二寡婦整日提心吊膽,擔心他把家產輸光。有個楊天寶,與他們是同宗。有一日,楊天寶對二寡婦説:“這逆子成天鬼混,仗的是你家還有一灣好地。你不如假意把南河堰的地賣給我,把地契給他看,就絕了他的念頭。地契由我保存,一旦學好了,再還給他。”二寡婦不知是計,照此辦理,楊天寶拿到兩家所定契約後便速速進城,在縣衙辦了一張正式的買賣土地契約。第二年,二寡婦安排長工去地裏耕種,楊天寶出面攔住,並拿出了那張正式的契約。二寡婦張口結舌,手腳亂動,一句話也説不出來。兒不成器,地也丟了,回家後她一病不起,嗚呼哀哉了。
這年,鵝毛口要唱大戲,楊天寶去接戲。他剛套好車,馬就驚了,拉着空車狂奔出門,在大門洞擠死了大兒。
馬車一直跑到二寡婦墳頭,站住了。
馬兒恢恢,叫個不停。

鵝毛口風景名勝

忠義寺 忠義寺
忠義寺(別名:關帝廟、老爺廟)
瓜地溝鵝毛口遺址遺址
石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