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鵜燕鸌

鎖定
鵜燕鸌(學名:Pelecanoides urinatrix)是鸌科、鵜燕鸌屬的一種小型的潛水鸌,是在南冰洋有分佈的5種長相酷似海雀的鸌類之一。體長200-250釐米,體重86-186克。身體背部呈黑色,腹部為白色,鳥喙為黑色。翅膀上有很細的白條紋。面部和脖子則更接近棕色。腿黑色。
生活在南緯35°至55°之間的海島上。通常在斜坡上築巢,有時也會建在平地上。繁殖期時,鵜燕鸌常在大陸架上覓食。和鵜燕鸌科的其他鳥類一樣,它們扇動翅膀作為潛水的推力,可以潛到60米深的水下。鵜燕鸌主要覓食甲殼類的浮游動物。分佈於非洲南部、印度洋南部、澳大利亞南部和新西蘭的島嶼上。
中文名
鵜燕鸌
拉丁學名
Pelecanoides urinatrix
別    名
普通鵜燕鸌
外文名
Common Diving-petrel, Common Diving Petrel, Common Diving-Petrel
國際瀕危等級
無危(LC) [1]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鳥綱
鸌形目
鸌科
鵜燕鸌屬
鵜燕鸌
亞    種
6亞種 [2] 
命名者及年代
(Gmelin, 1789)

鵜燕鸌動物學史

1788年,德國博物學家約翰·弗里德里希·格梅林(Johann Friedrich Gmelin)正式描述了普通鵜燕鸌。他將其與其他鵜燕鸌一起歸入"Procellaria"(風鸌屬),並創造了二項式名稱"Procellaria uriatrix"。格梅林的描述基於英國鳥類學家約翰·萊瑟姆(John Latham)於1785年在其《鳥類概要》第二卷中描述的“鵜燕鸌”。萊瑟姆報告説,在新西蘭南島北端的夏洛特皇后灣發現了大量的該物種。普通鵜燕鸌最終歸入"Pelecanoides"(鵜燕鸌屬),是該屬的5種鸌鳥之一,由法國自然學家伯納德·熱爾曼·德·拉塞佩德(Bernard Germain de Lacépède)於1799年引入。該屬名"Pelecanoides"的意思是“類似鵜鶘”,之所以被命名為鵜燕鸌,是因為它們具有可擴展的喉袋,可以用來攜帶食物。它的種詞名稱“urinatrix”源自拉丁語“urinator”,意思是“潛水員”。 [4-5] 
該物種共有6個亞種,其身體尺寸各不相同,特別是鳥喙的尺寸,大小不一。其亞種名稱包括"chathamensis",指的是查塔姆羣島;"exsul",意思是“孤立”或“偏遠”;"dacunhae",指的是特里斯坦·達庫尼亞羣島;"berard",紀念法國航海家奧古斯特·貝拉德(Auguste Bérard);"coppingeri",紀念皇家海軍外科醫生和博物學家理查德·威廉·科平格(Richard William Coppinger)。 [6] 
鵜燕鸌

鵜燕鸌形態特徵

普通鵜燕鸌與其他鵜燕鸌一樣,體型較小,體長20-25釐米,體重86-185克。它們體格健壯,喙部粗壯,背部羽毛黑色,下頦、胸部和腹部羽毛白色。肩部有白色尖端,在翅膀上形成淡淡的條紋。面部和頸部兩側的棕色多於黑色,黑色羽毛逐漸褪色為腹面的白色羽毛。喙黑色,腿和腳藍色。該物種與南喬治亞鵜燕鸌沒有區別,但它們可以通過外部初級羽毛的棕色內網來區分(南喬治亞鵜燕鸌的顏色為淺色)。它們的喙和鼻孔的尺寸和結構也與其他鸌科物種不同。6個公認的亞種在身體尺寸和喙尺寸上略有不同,但尚未進行全面的研究。性別二態性尚未報道。與其他鵜燕鸌一樣,該物種能夠將獵物儲存和運輸在由喉嚨中可擴張的皮膚部分形成的喉袋中。它們的屬名"Pelecanoides"暗示了這一特徵,指的是它與鵜鶘鵜鶘科)的喉囊的相似性。 [3] 

鵜燕鸌棲息環境

一年中的大部分時間(10個月),普通鵜燕鸌生活在它們繁殖的大洋島嶼上或附近。島嶼通常沒有捕食者,但在某些地區引入了非本地捕食者。築巢羣出現在島嶼植被茂盛的斜坡上,偶爾也出現在平坦的地面上。築巢洞穴通常發現於鬆軟的土壤、沙子或碎石中。它們主要在這些島嶼周圍的近岸地區進食,但在繁殖季節以外的遠洋水域也觀察到它們的蹤跡。在一年中它們不在繁殖地的兩個月裏,它們的棲息地和分佈並不為人所知。 [3] 

鵜燕鸌生活習性

鵜燕鸌行為

鵜燕鸌一年中大部分時間,都生活在島嶼上,形成密集的繁殖羣。它們在繁殖島周圍的近海和大陸架區域覓食。它們在繁殖季節在洞穴中過夜,似乎主要在白天覓食,儘管它們也在夜間以垂直遷移的浮游生物為食。在繁殖季節之外,它們會單獨活動,並且在覓食時通常不會與其他鳥類交往。該物種是留鳥,全年都或多或少地留在繁殖地,儘管它們可能會在繁殖季節之外冒險進入公海覓食,而且一些研究表明它們會進行季節性活動。與其他鵜燕鸌一樣,這些鳥在靠近水面時以特有的快速拍打翅膀飛行。它們似乎一下子就換掉了所有的飛羽,導致它們在數週內無法飛翔。然而,失去主要羽毛並不會影響它們潛水和捕獲獵物的能力。 [3] 

鵜燕鸌叫聲

鵜燕鸌是吵鬧的鳥類,經常在飛行、接近或離開棲息地以及在地面或巢穴時發出叫聲。雄鳥和雌鳥使用不同的叫聲。雄鳥的叫聲有點像不斷上升的“kooo-ah”,而雌鳥的叫聲則較長,“kuaka-did-a did”。 [3] 

鵜燕鸌食性

鵜燕鸌主要在繁殖地周圍的近岸地區覓食,利用翅膀將自己推入水下,並在水下追逐中捕獲大部分獵物。它們可以潛到60米的深度。腿是用來掌舵的。它們的食物主要是水生甲殼類,包括是橈足類端足目(特別是Hyperiella antarcticaHyperoche medusarum)、磷蝦和一些等足目南喬治亞鵜燕鸌似乎專門捕食磷蝦,而鵜燕鸌則潛入更深的地方尋找獵物,在繁殖季節主要捕食橈足類和片足類動物,儘管在繁殖季節之外它們會捕食更多的磷蝦。 [3] 

鵜燕鸌天敵

鵜燕鸌在繁殖地會被非本地掠食者捕食,例如家貓黃胸鼠白鼬黃鼠狼。和其他鵜燕鸌一樣,它們似乎是為了應對威脅而潛水,而不是飛翔。它們似乎主要在夜間訪問自己的築巢地,在它們的洞穴外短暫着陸,並在抵達後迅速撤退到安全的洞穴中,從而逃脱了海鷗和賊鷗的大量捕食。如果它們被迫在陸地上步行一段距離才能到達洞穴,它們很可能會成為更大的鳥類的獵物。 [3] 

鵜燕鸌分佈範圍

繁殖地:澳大利亞、智利、福克蘭羣島(馬爾維納斯)、法屬南部領地、赫德島和麥克唐納羣島、新西蘭、聖赫勒拿島、阿森松島和特里斯坦達庫尼亞、南喬治亞島和南桑威奇羣島;
非繁殖地:烏拉圭;
留鳥:阿根廷和南非;
遊蕩:南極洲;
來源不確定(季節性不確定):巴西、諾福克島。
普通鵜燕鸌分佈於南大西洋的南喬治亞島、福克蘭羣島(馬爾維納斯羣島)、特里斯坦達庫尼亞羣島和戈夫島(聖赫勒拿島至英國)、南印度洋的海洋島嶼周圍。新西蘭南部和東部(例如安提波德斯羣島),以及新西蘭北島和塔斯馬尼亞島(澳大利亞)。 [1] 
鵜燕鸌分佈圖 鵜燕鸌分佈圖 [1]

鵜燕鸌繁殖方式

鵜燕鸌的交配尚無充分記錄。雄性和雌性在產卵之前就開始造訪築巢地。個體佔據較小的築巢區域,並在鬆軟的土壤、沙子或碎石上挖一個長達1.5米的洞穴,通常用一些植被或岩石來幫助隱藏洞穴入口。此時鳴叫是為了表明自己的領地已有人居住,也許是為了尋找配偶。雄性和雌性共同幫助撫養後代。 [3] 
交配系統一雄一雌制。鵜燕鸌一年中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大型繁殖羣中築巢。巢穴位於洞穴、岩石縫隙中或茂密植被的保護下。洞穴挖在柔軟的基質中,通常用植被或岩石遮擋洞穴入口。洞穴長25-150釐米。有些羣落的密度為每平方米1個巢。這些鳥在繁殖開始前大約5個月聚集在繁殖羣中。不同種羣的繁殖季節存在差異。在產卵前期,鳥羣正忙於飼養鳥類。雌性出海覓食,然後返回羣落產下一枚白色的卵。 [3] 
在其活動範圍的最北端,產卵時間約為7月,在其活動範圍的最南端,則最晚可在12月產卵。產卵期可以延長,克羅澤羣島的產卵期為7周。卵孵化53-55天,幼鳥育雛10-15天,然後進行餵養,直到它們大約35天大,體重為成年體重的115%-125%。45-59天即可長出羽毛。年輕的鵜燕鸌在孵化後的第二年開始訪問繁殖地,並在第二年或第三年首次繁殖。 [3] 
鵜燕鸌父母都會參與孵化、育雛和餵養雛鳥。剛孵化出來的雛鳥身上覆蓋着灰色的絨毛。育雛期結束後,父母平均每天探望幼鳥1.88次,並提供約26克的反芻食物。 [3] 
成鳥的年平均存活率估計為75%,因此野生狀態下的最大年齡估計約為6.5歲。幼小的雛鳥成活率很高,約為87%,但飛後死亡率可能很高。 [3] 

鵜燕鸌亞種分化

鵜燕鸌(6亞種)

中文名稱
學名
命名者及年代
1
鵜燕鸌福克蘭羣島亞種
Pelecanoides urinatrix berard
(Gaimard, 1823)
2
鵜燕鸌查塔姆島亞種
Pelecanoides urinatrix chathamensis
Murphy & Harper, 1916
3
鵜燕鸌智利南部亞種
Pelecanoides urinatrix coppingeri
Mathews, 1912
4
鵜燕鸌特戈島亞種
Pelecanoides urinatrix dacunhae
Nicoll, 1906
5
鵜燕鸌遠海亞種
Pelecanoides urinatrix exsul
Salvin, 1896
6
鵜燕鸌指名亞種
Pelecanoides urinatrix urinatrix
(Gmelin, 1789)
[2] 

鵜燕鸌保護現狀

鵜燕鸌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8年8月7日——無危(LC)。 [1] 

鵜燕鸌種羣現狀

2004年(Brooke)估計普通鵜燕鸌的全球物種數量超過16,000,000只。
趨勢理由:由於入侵物種的捕食,種羣數量被認為正在下降。 [1] 
參考資料
  • 1.    Common Diving-petrel Pelecanoides urinatrix  .The IUCN Red List.2023-01-01[引用日期2024-03-07]
  • 2.    Pelecanoides urinatrix (Gmelin, 1789)  .ITIS[引用日期2024-03-07]
  • 3.    Pelecanoides urinatrix common diving petrel  .Oiseaux[引用日期2024-03-07]
  • 4.    Johann Friedrich Gmelin.Systema naturae per regna tria naturae : secundum classes, ordines, genera, species, cum characteribus, differentiis, synonymis, locis (in Latin). Vol. 1, Part 2 (13th ed.).Lipsiae:Emanuel,1788
  • 5.    John Latham.A General Synopsis of Birds. Vol. 2, Part 2.London:Printed for Leigh and Sotheby,1785:413–414
  • 6.    Bernard Germain de Lacépède.Tableau des sous-classes, divisions, sous-division, ordres et genres des oiseux". Discours d'ouverture et de clôture du cours d'histoire naturelle (in French).Paris:Plassan,1799:13
  • 7.    Pelecanoides urinatrix  .naturep[引用日期2024-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