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鵁,漢語三級字 [4]  讀作鵁( jiāo) [6]  字從交從鳥,交亦聲。“交”本義指“(位置)相交、相錯”,引申指“較量”、“比武”。“交”與“鳥”聯合起來表示“鳥類比武中的優勝者”。本義:鳥類比武中的優勝者。解釋為古書上説的一種水鳥。
中文名
拼    音
jiāo
部    首
筆    畫
11
繁    體
注    音
ㄐ一ㄠ
五    筆
UQQG(86).URQG(98) [5] 
倉    頡
YKPYM
鄭    碼
SOOR
字    級
三級(7224) [4] 

現代釋義

基本釋義
〔~(鶄)〕一種水鳥,即“赤頭鷺”。嘴長,腳高,體長約五十釐米。入夏,雄的頭、頸及羽冠呈慄紅色。分佈於中國南方及印度等地。
~鶄(jīng):古書上説的一種水鳥,樣子像野鴨子而小一些,腳長在接近尾巴的部位。又做交精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唐韻》古餚切《集韻》《正韻》居餚切,𠀤音交。《説文》鵁鶄也。《爾雅·釋鳥》鳽,鵁靑。《郭注》似鳧。腳高,毛冠。《郉疏》鵁鶄一名鳽。《博物志》鵁鶄,巢於高樹,生子穴中,銜其母翼,飛下飮食。《師曠·禽經》鵁鶄,睛交而孕。
曰旋目其名鷃,方目其名鴋。《司馬相如·上林賦》鵁鶄䴋目。《正字通》鵁鶄,似鳧。腳高,觜丹,頂有紅毛如冠。
鵁鸕。《爾雅·釋鳥》鴢頭鵁。《郭注》似鳧。江東謂之魚鵁。《釋文》許交切,音骹。《郉疏》一名頭鵁。《司馬相如·上林賦》𪈁鴜鵁鸕。《注》魚鵁也。
《山海經》蔓聯山有鳥,羣居而朋飛,其毛如雌雉,名曰鵁。
《集韻》虛交切,音虓。義同。 [2] 

相關詩詞

鵁鶄鸀鳿窺,瀲灩無因見。——唐·陸龜蒙《江南曲》
雀啄江頭黃柳花,鵁鶄鸂鶒滿晴沙。——唐·杜甫《曲江陪鄭八丈南史飲
狒狒啼深竹,鵁鶄老濕沙。——唐·李賀《追賦畫江潭苑四首
鼯鼠夜喧孤枕近,鵁鶄曉避客船飛。——唐·韓翃《送客還江東》
鵁鶄夜警池塘冷,蝙蝠晝飛樓閣空。——唐·吳融《無題》
鵁鶄飛起郡城東,碧江空,半灘風。——唐·牛嶠《江城子(鵁鶄飛起郡城東)》
鵁鶄浪起蒲茸暖,翡翠風來柳絮低。——宋·彭元遜《瑞鷓鴣(揹人西去一鶯啼)》

古文記載

又北二百里,曰蔓聯之山,其上無草木。……有鳥焉,羣居而朋飛,其尾如雌雉,名曰鵁,其鳴自呼,食之已風。——《山海經·卷三·北山經》 [1] 
註釋:再往北二百里,就是蔓聯山,山上沒有花草樹木。……山中有一種鳥,喜歡成羣棲息、飛行,尾巴與雌野雞相似,名字叫鵁。它叫的聲音便是自身名稱的讀音,人吃了它的肉就能治好風痹病。

音韻集匯

◎ 粵語:gaau1
◎ 潮州話:gau1

上古音系

字頭
聲符
韻部
對應廣韻小韻
擬音
註解
kreːw
見爾雅

廣韻

字頭
小韻
反切
聲母
韻母
韻目
調
韻系
韻攝
廣韻目次
高本漢
王力
李榮
邵榮芬
鄭張尚芳
潘悟雲
蒲立本
推導現代漢語
古韻羅馬字
有女羅馬字
註解
古餚
平聲
二等
開口
下平五餚
kau
kau
kau
kau
kɣau
kɯau
kaɨw
jiao1
krau
keau
鵁鶄鳥

洪武正韻牋

字頭
小韻
反切
韻目
韻部
聲調
居餚
十三爻
平聲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