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鴻雁

(鴨科雁屬的鳥類)

鎖定
鴻雁(學名:Anser cygnoides):是鴨科、雁屬的大型水禽。體長90釐米左右,體重2.8-5千克。嘴黑色,體色淺灰褐色,頭頂到後頸暗棕褐色,前頸近白色。遠處看起來頭頂和後頸黑色,前頸近白色,黑白兩色分明,反差強烈。
主要棲息於開闊平原和平原草地上的湖泊、水塘、河流、沼澤及其附近地區。以各種草本植物的葉、芽、包括陸生植物和水生植物、蘆葦、藻類等植物性食物為食,也吃少量甲殼類和軟體動物等動物性食物。性喜結羣,常成羣活動,特別是遷徙季節,常集成數十、數百、甚至上千只的大羣。分佈於中國、西伯利亞南部、中亞,從鄂畢河、託博爾河往東,一直到鄂霍次克海岸、堪察加半島和庫頁島;越冬在朝鮮半島和日本。
鴻雁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以傳書使者的形象頻繁地出現在文人墨客的詩作中,寄託人們的離愁別緒及渴望音訊暢通的無限遐想。唐代大詩人杜甫所作的《天末懷李白》中,便有“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的詩句,表達他盼望李白書信到來的急切心情;唐代詩人王灣的“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李煜的“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也都通過鴻雁來闡釋異鄉遊子的懷鄉之情。
中文名
鴻雁
拉丁學名
Anser cygnoides
別    名
原鵝
隨鵝
奇鵝
黑嘴雁
沙雁 展開
別名
原鵝
隨鵝
奇鵝
黑嘴雁
沙雁
草雁 收起
外文名
Swan Goose
同義學名
Anser cygnoides (Linnaeus, 1758)
國際瀕危等級
瀕危(EN) [1] 
中國動物保護等級
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 [3]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鳥綱
雁形目
鴨科
雁屬
鴻雁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亞    綱
今鳥亞綱
亞    科
雁亞科
雁族
亞    種
無亞種 [21] 
命名者及年代
(Linnaeus, 1758)
保護級別
“三有”野生動物名錄 [11] 

鴻雁形態特徵

鴻雁雌雄相似。但雌鳥體型略小,兩翅較短,嘴基疣狀突亦不明顯。成鳥從額基、頭頂到後頸正中央暗棕褐色,額基與嘴之間有一條棕白色細紋,將嘴和額截然分開。頭側、頦和喉淡棕褐色,嘴裂基部有兩條棕褐色顎紋。背、肩、腰、翅上覆羽和三級飛羽暗灰褐色,羽緣較淡或較白,形成明顯的白色斑紋或橫紋。尾上覆羽暗灰褐色,但最長的尾上覆羽純白色,尾羽灰褐色。前頸和頸側白色,前頸下部和胸肉桂色,向後逐漸變淡,到下腹則全為白色。尾下覆羽亦為白色,兩脅暗褐色,具棕白色羽端;翼下覆羽及腋羽暗灰色。嘴黑色,虹膜紅褐色或金黃色,跗蹠橙黃色或肉紅色。 [2] 
雄鳥上嘴基部有一疣狀突。雛鳥體被絨羽,上體黃灰褐色,下體淡黃色,額和兩頰淡黃色,眼周及眼先灰褐色,額基無白紋。嘴黑色,嘴尖淡黃色,虹膜淡黃色。 [2] 
幼鳥全身被以絨羽,額和兩頰淡黃;眼周及眼先灰褐;額基無白色狹紋圍繞着;上體灰褐,羽軸黃色;下體亦黃色,向後漸淡。嘴黑色,上、下嘴尖端淡黃色,上嘴基部無白紋。虹膜淡黃色。 [2]  [5] 
大小量度為:體重♂2850-4250克,♀2800-3450克;體長♂821-930毫米,♀800-850毫米;嘴峯♂89-99毫米,♀75-95毫米;翅♂442-468毫米,♀375-445毫米;尾♂128-156毫米,♀103-134毫米;跗蹠♂77-97毫米,♀75-85毫米。(注:♂雄性;♀雌性) [2] 

鴻雁棲息環境

鴻雁主要棲息於開闊平原和平原草地上的湖泊、水塘、河流、沼澤及其附近地區,特別是平原上湖泊附近水生植物茂密的地方,有時亦出現在山地平原和河谷地區。冬季則多棲息在大的湖泊、水庫、海濱、河口和海灣及其附近草地和農田。 [2]  在換羽或幼鳥沒有飛行能力時,多在河、湖、水庫的水域或蘆葦叢中活動,遇驚擾時向深水或蘆葦中游去。 [6] 

鴻雁生活習性

鴻雁遷徙

每年9月下旬至10月末即開始大量從繁殖地遷往越冬地,有的早在9月初至9月中旬即開始遷徙。遷徙時常集成數十、數百、甚至上千只的大羣。1993年10月末至11月初,曾在吉林省白城地區見到一羣多達500多隻的鴻雁遷徙羣。遷徙是逐步分批進行的,從9月下旬一直持續到10月末至11月初。據在吉林省西部草原的觀察,常常是遷走一批再來一批,每批的遷離與遷來,常與氣候的突然變冷有關。每當寒潮來臨,停留的鴻雁突然遷走,不久另一批又遷來。春季遷徙出現在3月中旬至4月末,持續約一個多月。但春季遷徙羣明顯較秋季小,通常十幾只至幾十只,截止到1983年4月最多一次是在琿春見到110只。 [2] 

鴻雁習性

性喜結羣,常成羣活動,特別是遷徙季節,常集成數十、數百、甚至上千只的大羣,即使在繁殖季節,亦常見4-5只或6-7只一起休息和覓食。善游泳,飛行力亦強,但飛行時顯得有些笨重。警惕性強,行動極為謹慎小心,休息時羣中常有幾隻‘哨鳥’站在較高的地方引頸觀望,如有人走近,則一聲高叫,隨即而飛,其他鳥也立刻起飛。飛行時頸向前伸直,腳貼在腹下,一個接着一個,排列極整齊,成‘一’字或‘人’字形,速度緩慢,徐徐向前。邊飛邊叫,聲音洪亮、清晰、單聲,但拖得較長,似‘嗯-嗯-’聲,數里外亦可聽見。 [2] 

鴻雁食性

主要以各種草本植物的葉、芽、包括陸生植物和水生植物、蘆葦、藻類等植物性食物為食,也吃少量甲殼類和軟體動物等動物性食物,特別是繁殖季節。冬季也常到偏遠的農田、麥地、豆地覓食農作物。覓食多在傍晚和夜間。通常天一黑即成羣飛往覓食地,清晨才返回湖泊或江河中休息和游泳,有時也在岸邊草地上或沙灘上休息。 [2] 

鴻雁換羽

鴻雁的換羽期是每年的6、7月份,持續將近一個月左右時間。對於鴻雁來説,換羽期是它們最危險的時期。因為換羽時它們的羽毛幾乎同時全部脱下,在這段時間裏它們喪失了飛翔能力,人獸很容易就能捕捉到它們。所以換羽時本來警惕性極高的雁羣大多集中在人獸難以靠近的地方,以確保本身的安全。 [9] 

鴻雁分佈範圍

鴻雁世界

留鳥:中國、朝鮮、韓國、蒙古和俄羅斯;
遊蕩(繁殖地):哈薩克斯坦;
遊蕩(旅鳥):土庫曼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
遊蕩:日本。 [1] 

鴻雁中國

在中國主要繁殖於黑龍江省、吉林省和內蒙古自治區;越冬在長江中下游和山東、江蘇、福建、廣東等沿海省份,偶見於台灣,也發現少數在遼寧和河北省越冬;遷徙時見於新疆北部阿爾泰山脈、西部天山、青海柴達木盆地、河北和河南等省。 [2] 
鴻雁分佈圖 鴻雁分佈圖

鴻雁繁殖方式

繁殖在西伯利亞和中國東北。繁殖期4-6月。3月末4月初遷入中國東北繁殖地。對的形成多在遷徙途中和進入繁殖地後,也有部分在越冬地即已形成。求偶行在飼養條件下的觀察,雄鳥首先在雌鳥前面激動的遊動,同時尾垂直豎起,並反覆的進行頭浸水運動,有點像覓食動作。交配時雄鳥開始張開翅,雌鳥開始鳴叫,同時雌雄鳥都伸長脖子,兩翅半張,雄鳥上到雌鳥背上進行交配。 [2] 
常成對營巢繁殖。巢多築在草原湖泊岸邊沼澤地上或蘆葦叢中,亦有在靠近山地的河流岸邊營巢的。營巢地方通常植物茂密,環境偏僻,難於進入,很少在開闊而又裸露的荒漠平原上營巢。巢材為幹蘆葦和乾草,巢中心呈凹陷狀,內墊以細軟的禾本科植物、乾草和絨羽。每窩產卵4-8枚,多為5-6枚。卵呈乳白色或淡黃色,大小為76-89毫米×53-59毫米,平均重130.5克。雌鳥單獨孵卵,雄鳥通常守候在巢附近警戒。如有入侵者,它們常常偽裝成跛腳或一隻翅膀塌下,裝成受傷的樣子將入侵者從巢附近引誘開,然後又偷偷回到巢前,孵化期28-30天。 [2] 
雛鳥孵出後,由雙親帶領着游水,或在湖邊沙灘和草地上休息和覓食。發現危險,雙親中一隻發出驚叫,同時護送小鳥隱蔽於附近草叢中或遊至遠處。換羽期開始後成鳥離開幼鳥,集中在湖泊、海濱、河岸等人跡罕至之處換羽。時間在6月中下旬至7月中旬,換羽時飛羽幾乎同時脱下,在一定時間內喪失飛翔能力。幼鳥2-3年性成熟。 [2] 

鴻雁保護現狀

鴻雁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23年7月18日——瀕危(EN) [1]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2021年2月5日)二級。 [3] 

鴻雁種羣現狀

2012年據估計,鴻雁的全球物種數量約為60000-90000只。統計了2004年長江下游流域的60886只和2005年的61178只。此外,據估計,韓國的遷移數量約為50-1000只,越冬數量約為50-1000只。2011年1月對長江濕地的最新協調調查發現,總共有87544只個體,建議對上限值進行向上修正,以將成熟個體估計為90000只。但是,與物種數量規模的真正增加相比,這種明顯的增加很可能是更好的計數覆蓋範圍的結果(2012年)。 [1] 
趨勢判斷:2001年,在俄羅斯東部和蒙古以及中國越冬地區,該物種在部分繁殖範圍內的種羣數量出現了大幅下降。物種數量被懷疑迅速減少,與農業和發展的狩獵和濕地轉換水平一致,這兩種威脅都在繁殖地和越冬地上發生。2011年1月進行調查後,物種估計數的增加不太可能代表物種的實際增加。 [1] 
發現記錄:2022年8月,青海省林草局在全省鳥類保護管理新聞發佈會上公佈,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鴻雁為青海有記錄但無影像記錄的鳥種。 [4] 

鴻雁瀕危原因

濫捕濫獵:鴻雁體型大,且肉嫩味美,是中國20世紀50年代重要的狩獵鳥類。鴻雁羽絨又是十分理想的填充材料,可用於羽絨服加工等。飛羽可作為裝飾品或製成工藝品,具有一定的經濟意義,所以對鴻雁的捕獵一直屢禁不止。 [10] 
食物來源減少:濕地附近工業生產、礦業開發和旅遊開發產生的工業和生活垃圾在沒有得到恰當處理的情況下排放到濕地中,導致水域污染日益嚴重,也直接影響了漁業生產能力,更是長期威脅到當地有限的淡水資源,使鴻雁食物來源減少,覓食困難。 [10] 
棲息地破壞:不合理的水利工程修建,使濕地水源遭到破壞而使濕地萎縮,或者改變湖泊原有的水位線使原本適宜鴻雁生存的濕地被淹沒。 [10] 
地區性乾旱:由於受氣候暖幹化的影響,鴻雁主要繁殖分佈區域降雨量減少,造成部分濕地呈萎縮狀態,不少湖泊由於水位過淺,周邊蘆葦沼澤乾枯,直接影響鴻雁的繁殖種羣。 [10] 

鴻雁保護措施

2020年,國家林草局發佈了《關於規範禁食野生動物分類管理範圍的通知》,對鴻雁禁止以食用為目的的養殖活動,除適量保留種源等特殊情形外,引導養殖户停止養殖。 [8] 
自2007年以來,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會同蒙古國家中央獸醫實驗室和蒙古科學院開展了蒙古水鳥環志。2008年,在蒙古中部與北部為水鳥安裝彩色無線電項圈的研究項目中,有151只鴻雁被安裝了環志,為研究鴻雁的遷徙路線提供科學依據。 [13]  俄羅斯也建立多個保護區,如在俄羅斯達烏利亞國際自然保護區就發現過鴻雁。 [14] 
中國已經加入了《生物多樣性公約》(CBD)、《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和《關於特別是作為水禽棲息地的國際重要濕地公約》,並先後與日本、澳大利亞、韓國、俄羅斯和新西蘭簽署了雙邊候鳥保護協定,加入了東亞——澳洲遷徙水鳥保護合作伙伴關係(EAAFP),並通過建設自然保護區、加強棲息地維護巡護與野外救護、打擊盜獵及非法貿易、積極開展跨國保護合作等措施,紮實推進野生動物遷徙物種的種羣及其棲息地保護工作。 [12] 

鴻雁主要價值

鴻雁生態

鴻雁在覓食過程中,喜歡在淺水中或鬆軟的泥灘上挖掘食物,會將一些直立莖植物連根拔起,不僅為新的草籽發芽和生長提供了空氣、水分和空間,也為淺水生草類增加了陽光照射。 [7] 

鴻雁科學

為了降低無人機集羣控制的複雜度,高效解決大規模無人機集羣控制和長距離飛行時集羣變拓撲問題,設計了一種仿鴻雁羣編隊的無人機集羣自主協同控制方法,借鑑自然界中的鴻雁編隊行為機制,開發了面向無人機平台的分佈式仿生集羣控制系統。鴻雁是一種常見的集羣鳥類,其在遷徙途中表現的自組網和編隊變拓撲行為與無人機集羣飛行有極高的相似性。仿鴻雁編隊行為機制的無人機集羣飛行驗證系統採用了低成本四旋翼無人機,利用無線局域網進行組網通信.外場飛行試驗結果表明,自然界中的鴻雁編隊行為機制有助於無人機集羣的快速精準編隊控制,實現了無人機的位置實時變拓撲,提高了無人機集羣飛行的魯棒性 [20] 

鴻雁文化

書信:古人以鴻雁代書信,有所謂“雁帛”“雁書”“雁足”等。史載,漢武帝時蘇武出使匈奴,被拘禁後威武不屈,徙居北海牧羊十九年。後以雁足系帛書,告知漢室自己的處境,終於得歸故國。由此,人們就將書信與來去有時的鴻雁聯繫了起來。唐王勃《採蓮曲》詩有云:“不惜西津交配解,還羞北海雁書還。”元王實甫《西廂記》亦云:“自別顏範,鴻稀鱗絕,悲愴不勝。”便是借鴻雁代書信。 [15] 
詩詞:在中國古代詩詞中,鴻雁具有豐富的象徵意義,如借鴻雁表達思鄉懷親之情,謝榛的《秋日懷弟》中就有“遙想故園揮涕淚,況聞寒雁下江湖”的句子,除此之外,鴻雁還有懷念故國的意思,例如庾信的《重別周尚書》中也有“陽關萬里道,不見一人歸。唯有河邊雁,秋來南向飛”的句子。 [17] 
在中國古詩詞裏,鴻雁文化意藴非常濃厚。古典詩詞裏經常會運用託物言志的手法,所以鴻雁便成為很多文人運用到的意象,具備典型的象徵含義。蘇軾貶謫天涯,以“鴻雁”自況,從“飛鴻”“孤鴻”“暮鴻”到“歸鴻”,經典地再現了蘇軾青年為官到謫居四方的心路歷程,透視出東坡先生在困頓境遇中豁達超脱的生命感悟。蘇軾以“鴻雁”自況,有的用以抒發離別的感傷或懷念老友,有的感慨時事變遷,有的借景抒發自己的情感;“飛鴻”“孤鴻”和“歸鴻”這三個鴻雁意象反映出從其青年為官到晚年四處貶謫時期的心理路程,展現出仕途艱難而開朗豁達的人生境界。 [18] 
郵票:中國郵政的徽志就是一隻鴻雁。“鴻雁”是書信的代稱,有時亦代指郵遞員。為加強海峽兩岸郵政、集郵合作與交流,2014年5月中國郵政和台灣郵政部門特別各以《鴻雁傳書》為主題發行特種郵票1枚。 [16] 
鴻雁傳書 鴻雁傳書
聲樂:聲樂作品《鴻雁》是音樂家呂燕衞先生在2009年創作並收錄的一首聲樂作品,該作品採用了五聲調式作為歌曲的旋律調性,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成為深受人們喜愛的一首經典歌曲。作品發表後,受到了廣大音樂愛好者的追捧。 [19] 
吉祥物:鴻雁來去有時、行止有序,與傳統倫理文化中的原則吻合,被賦予豐實的文化內涵,也就成了吉祥物。此外,“鴻”字有“巨大”的意思,鴻文、鴻裁、鴻恩、鴻圖、鴻儒等詞彙中的“鴻”,都是這個意思。這無疑也給鴻雁增添了一些正方向的積極意義。唐代科舉新進士有題名雁塔之舉,後世則以“雁塔題名”為科考高中的祝吉之語。 [15]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