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鴨橋村

鎖定
鴨橋村,隸屬於廣東省興寧市寧中鎮,位於寧中鎮南面,距離鎮政府駐地3公里。
中文名
鴨橋村
行政區劃代碼
441481128205
行政區類別
行政村
所屬地區
廣東省興寧市寧中鎮
地理位置
寧中鎮南面
電話區號
0753
郵政編碼
514000
人口數量
165 人
車牌代碼
粵M

鴨橋村地理位置

鴨橋村位置境域

鴨橋村行政區劃

鴨橋村共有自然村5個,村民小組32個。村“兩委”幹部共8人,農村黨員數55人。

鴨橋村自然資源

截止2006年底,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96畝(其中:田89畝,地107畝),人均耕地1.2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1258.1畝,其中經濟林果地824畝,人均經濟林果地5.02畝,主要種植泡核桃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50畝;草地200畝;荒山荒地200畝,其他面積690.9畝。

鴨橋村經濟社會

鴨橋村人口

截至2006年底,該村有農户36户,共鄉村人口165人,其中男性86人,女性79人。其中農業人口164人,勞動力81人。
該村以漢族為主(是漢族、彝族混居地),其中彝族53人。
該村人畜混居的農户12户,佔農户總數的33.33%。

鴨橋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5.02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4.48萬元,佔總收入的44.19%;畜牧業收入7.56萬元,佔總收入的23.07%(其中,2006年內出欄肉豬120頭,肉牛14頭);林業收入0.58萬元,佔總收入的 1.77%;第二、三產業收入2.40萬元,佔總收入的7.32%;工資性收入7.75萬元,佔總收入的23.65%。
農民人均純收入1320元,農民收入以勞務輸出等為主。
全村外出務工收入7.75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42人(佔勞動力的51.85%),在省內務工20人,到省外務工22人。全村共擁有摩托車1輛。

鴨橋村社會事業

鴨橋村教育事業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禮樂完小,中學生就讀到洛黨中學。
該村距離小學校4公里,距離中學10公里。
截止2006年底,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3人,其中小學生14人,中學生9人。

鴨橋村醫療衞生

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54人,參合率93.90%;享受低保18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衞生所和鎮衞生院, 距離村委會衞生所0.5公里,距離鎮衞生院10公里。

鴨橋村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6年底,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五通,無路燈。
全村有20户通自來水,有116户飲用井水,有16户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佔農户總數的44.44%)。有36户通電,有25户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户25户(分別佔農户總數的100%、 69.44%和69.44%);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移動電話的農户數34户,其中擁有移動電話農户數17户(分別佔總數的94.44%和47.22%)。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户33户。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60畝,有效灌溉率為30.61%,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6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37畝。
該村到2006年底,農户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4户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4户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8户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鴨橋村歷史人物

李任重 (1881-1913年),字君博,興寧寧中佛嶺李和美屋人,早年師從饒寶書求學。後入汕頭嶺東同文學堂,刻苦學習西方科學文化,取得優異成績。興寧蠶業學堂創辦時聘李為教習。為教學和研究之需,李設計出一種有反光鏡的新式顯微鏡,由興寧大光社的工匠按其設計方案製造。宣統二年(1910年),南洋勸業會向全國各地徵集新產品舉辦博覽會,李設計並督造的顯微鏡、天體望遠鏡和雙筒望遠鏡等,在博覽會上展出後,被認為“設計新穎、使用方便、別具匠心”。後經清政府農工商部評議,並由南洋第一次勸業會農工商部審查總長核定,於同年十月四日頒獎。獎狀中稱李為“中國新顯微鏡製造家”,其展品榮獲金牌獎。
民國二年(1913年),李因心臟病在家逝世 [1] 

鴨橋村旅遊信息

交通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0.5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0公里。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