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鴢是漢語詞彙,解釋為一種鳥,即“魚鵁”。
中文名
拼    音
yāo
部    首
倉    頡
VIKSF
總筆畫
16
部外筆畫
5
筆順編號
5545332511154444
五筆86
XLWO
五筆98
XEQO
四角號碼
27727
Unicode
CJK 統一漢字U+9D22

基本釋義

一種鳥,即“魚鵁”。 [1]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廣韻》烏皎切《集韻》伊鳥切,𠀤音杳。《玉篇》鴢,魚𪁉也。《爾雅·釋鳥》鴢頭𪁉。《郭注》似鳧,江東謂之魚𪁉。《山海經》靑要山有鳥名鴢,狀似鳧,身靑,朱目,赤尾,食之宜子。
《廣韻》《集韻》𠀤於絞切,音拗。
《集韻》於交切,音坳。
伊謬切,音幼。義𠀤同。 [2] 
山海經
其中有鳥焉,名曰鴢(yǎo),其狀如鳧,青身而朱目赤尾,食之宜子。有草焉,其狀如葌(jiān),而方莖黃華赤實,其本如藁(gǎo)本⑧,名曰荀草,服之美人色。⑧藁本:也叫撫芎(xiōng)、西芎,一種香草,根莖含揮發油,可作藥用。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