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鴞鳥

鎖定
聊齋志異》十二卷篇目,鴞,是我國古代對貓頭鷹一類鳥的統稱。
作品名稱
鴞鳥
作    者
蒲松齡 著
作品出處
全本新注聊齋志異
主    編
朱其鎧

鴞鳥作者簡介

蒲松齡(1640~1715),又名柳泉居士,聊齋先生,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今淄博)人。早歲即有文名,深為施閏章、王士禛所重。屢應省試,皆落第,年七十一歲始成貢生。除中年一度作幕於寶應,居鄉以塾師終老。家境貧困,接觸底層人民生活。能詩文,善作俚曲。曾以數十年時間,寫成短篇小説集《聊齋志異》,並不斷修改增補。其書運用唐傳奇小説文體,通過談狐説鬼方式,對當時的社會、政治多所批判。著有《聊齋文集》、《聊齋詩集》、《聊齋俚曲》及關於農業、醫藥等通俗讀物多種。還有文集13卷400多篇,詩集8卷900多篇,詞1卷100多闋,以及俚曲14種、戲3部、雜著5種。 [1] 

鴞鳥出處

小説,載於清代蒲松齡《聊齋志異》卷十二。

鴞鳥原文

長山楊令[1],性奇貪。康熙乙亥間,西塞用兵[2],市民間騾馬運糧。 楊假此蒐括,地方頭畜一空。周村為商賈所集[3],趁墟者車馬輻輳[4]。楊 率健丁悉篡奪之,不下數百餘頭。四方估客,無處控告。時諸令皆以公務在 省。適益都令董、萊蕪令範、新城令孫[5],會集旅舍。有山西二商,迎門號 訴。訴有健騾四頭,俱被搶掠,道遠失業,不能歸,哀求諸公為緩頰也[6]。 三公憐其情,許之。遂共詣楊。楊治具相款。酒既行,眾言來意。楊不聽。 眾言之益切。楊舉酒促酹以亂之[7],曰:“某有一令[8],不能者罰。須一 天上、一地下、一古人,左右問所執何物,口道何詞,隨問答之。”便倡雲[9]:“天上有月輪,地下有崑崙,有一古人劉伯倫[10]。左問所執何物,答 雲:‘手執酒杯。’右問口道何詞,答雲:“道是酒杯之外不須提。’”範 公雲:“天上有廣寒宮[11],地下有乾清宮[12],有一古人姜太公[13]。手 執釣魚竿,道是‘願者上鈎’[14]。”孫雲:“天上有天河,地下有黃河, 有一古人是蕭何[15]。手執一本大清律,他道是‘贓官贓吏’。”楊有慚色, 沉吟久之,曰:“某又有之。天上有靈山[16],地下有太山,有一古人是寒 山[17]。手執一帚,道是‘各人自掃門前雪’。”眾相視覥然。忽一少年傲 岸而入,袍服華整,舉手作禮。共挽坐,酌以大斗[18]。少年笑曰:“酒且 勿飲。聞諸公雅令,願獻芻蕘[19]。”眾請之。少年曰:“天上有玉帝,地 下有皇帝,有一古人洪武朱皇帝[20]。手執三尺劍,道是‘貪官剝皮’[21]。” 眾大笑。楊恚罵曰:“何處狂生敢爾!”命隸執之。少年躍登几上,化為鴞[22],衝簾飛出,集庭樹間,回顧室中,作笑聲。主人擊之,且飛且笑而去。
異史氏曰:“市馬之役[23],諸大令健畜盈庭者十之七[24],而千百為羣,作騾馬賈者,長山外不數數見也[25]。聖明天子愛惜民力,取一物必償其值,蔫知奉行者流毒若此哉!鴞所至,人最厭其笑,兒女共唾之,以為不 祥。此一笑,則何異千鳳鳴哉!” [1] 

鴞鳥註釋

據《聊齋志異》鑄雪齋抄本
[1]長山:山東省舊縣名,一九五六年併入鄒平縣。楊令:疑指楊傑。楊傑,奉天監生,康熙二十八年任長山令,康熙三十四年(乙亥年)去職。
[2]“康熙乙亥間”二句:《清■》卷五:康熙乙亥三十四年,“冬十月, 噶爾丹入寇,十一月以費揚古為撫遠大將軍率兵討之。”次年,“春二月, 帝親征噶爾丹。”“五月,大將軍費揚古破噶爾丹於昭莫多。”西塞,西部 邊塞地區。
[3]周村;今山東省淄博市周村區。
[4]趁墟:俗稱趕集。墟,鄉村市集。
[5]益都:舊縣名,今山東省青州市。萊蕪:今山東省萊蕪縣。新城:今 山東省桓台縣。
[6]緩頰:代説人情。
[7]促酹(jiao 嚼):勸飲。酹,乾杯。
[8]令:酒令。
[9]倡,倡導、起頭。
[10]劉伯淪:劉伶,字伯倫,晉代沛人。與阮籍、嵇康等友好,時稱竹林七賢。劉伶縱酒放達,有《酒德頌》,自稱“惟酒是務,焉知其餘。”(見《晉書·劉伶傳》)
[11]廣寒宮:神話傳説月中的仙宮。《洞冥記》:“冬至後,月養魄於 廣寒。”
[12]乾清宮,在北京故宮“內庭”最前面,建於明永樂十八年。清康熙 前,為皇帝居住和處理政務之處。
[13]姜太公:即太公望呂尚。姓姜名牙,又稱姜子牙。曾佐武王伐紂, 有功勳,封於齊。
[14]願者上鈎:傳説姜太公釣於渭濱,直鈎不設餌。明葉良表《分金記·強 徒奪節》:“自古道,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鈎。不願,怎強得他?”
[15]蕭何:漢初沛(今江蘇省沛縣)人。秦二世元年(前 209)佐劉邦 起義建立漢王朝,為丞相,封酇侯。漢之律令典制,多其制定,故世稱蕭河 定律。
[16]靈山:神話傳説中山名,可做天梯。見《山海經·大荒西經》。
[17]寒山:唐代大曆年間僧人,曾隱居唐興縣(今浙江省天台縣)寒巖, 為國清寺僧人。有詩名。
[18]大斗:大酒杯。
[19]獻芻蕘:進獻芻蕘之言。對己言的謙詞。《詩·大雅·板》:“先 民有言,詢於芻蕘。”芻蕘,割草打柴的人。
[20]洪武朱皇帝:指明太祖朱元漳。其年號為“洪武”。
[21]貪官剝皮:貪官污吏應處死剝皮。明太祖嚴懲貪官,貪贓六十兩以 上,梟首示眾,剝皮束草,懸於官府座旁,以儆效尤。見《草本子》。
[22]鴞(xiāo 枵):鳥名,俗稱“貓頭鷹”,認為是不祥之鳥。諺雲:“不怕貓頭鷹叫,就怕貓頭鷹笑。”謂笑則主兇。
[23]市馬之役:指上述康熙年間徵購民間騾馬的事件。
[24]大令:指縣令。
[25]數數(shuòshuò朔朔);屢次、經常。 [1] 

鴞鳥譯文

長山縣有個姓楊的縣令,為官極其貪婪。康熙乙亥年間,朝廷往西部邊疆用兵,購買民間的騾馬運送軍糧。楊縣令以此為藉口,大肆搜刮,將地方上老百姓的牲畜搶了個乾淨。周村是商人云集的地方,每逢集日,車水馬龍。楊縣令率領手下走卒,明火執仗,在集上搶奪了不下數百頭牲畜,各地商人,無處控告。
當時山東各縣縣令都因有公務全在省城裏。正好益都縣的董縣令、萊蕪縣的範縣令和新城縣的孫縣令在旅店裏會聚到一起。有兩個山西商人在門外大聲喊冤。原來,兩位商人有四頭健壯的騾子,被楊縣令搶了,出門在外,又遠離家鄉,丟失了財產,沒法回家,懇求各位老爺給講講情。三縣令覺得他們可憐,答應下來,於是便一塊去拜訪楊縣令。楊縣令置酒款待。酒席上,三人説明來意,請楊縣令還給商人騾子,楊縣令不聽。三人苦勸,楊縣令忙舉杯勸酒,不讓他們説下去,説:“我有一個酒令,不能對的罰酒。這個酒令必須是説一個天上的東西,一個地下的東西,還要説個古人。左問手拿什麼東西,右問嘴裏説什麼話,隨問隨答。”自己先行令,説:“天上有個月輪,地下有個崑崙,有個古人叫劉伯倫。左問手拿什麼東西,回答是‘手持酒杯’,右問嘴裏説什麼話,説是‘酒杯之外的事不要提’。”範縣令接着説:“天上有廣寒宮,地下有乾清官,有個古人叫姜太公。手持釣魚杆,嘴裏説是‘願者上鈎’。”第三個是孫縣令,也説道:“天上有條天河,地下有條黃河,有個古人名叫蕭何,手拿一本《大清律》,嘴裏説是‘贓官贓吏’。”楊縣令一聽,臉上不自在,沉吟了一會兒。説:“我又有了一個:天上有座靈山,地下有座泰山,有個古人叫寒山。手裏拿把掃帚,説是‘各人自掃門前雪’。”三人互相看看,臉上都有慚色。
忽然,一個少年從門外昂然進來,衣着華麗整潔,對四人舉手行禮。大家一塊請他坐下,拿大杯讓他喝酒。少年笑着説:“酒先別喝。聽見各位大人正行酒令。我也湊上一個。”大家便請他説,少年説道:“天上有玉帝,地下有皇帝,有個古人是洪武朱皇帝,他手持三尺劍,説是‘贓官應該剝皮’。”大家大笑。楊縣令憤怒地罵道:“哪裏來的狂徒竟敢如此!”命差役抓起來。少年一躍,跳到桌子上,變成了一隻鴞鳥,衝簾飛出,落到院子中的樹梢上,回顧室中。口裏作人笑聲。主人忙拿東西打它,鴞鳥笑着飛走了。 [2] 
異史氏説:“朝廷向民間徵購騾馬的事件,使得縣官們十之有七都是健壯的牲畜充斥在自家的庭院,而以千百頭為一羣,作騾馬生意的人,在長山縣之外卻不常見了。聖明的天子愛惜老百姓的財力,取一件東西必定以同樣的價值償還,怎知奉命而行的人卻如此為所欲為呢!貓頭鷹無論到哪兒,人們都最討厭它的笑聲,兒女們總是一起唾罵它,認為它的笑是不吉利的徵兆。可是這一次貓頭鷹的一笑就截然不同了,在人們的心目中,大概它和鳳凰的嗚叫聲沒有什麼區別吧!”
參考資料
  • 1.    蒲松齡 著,朱其鎧 主編.全本新注聊齋志異.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7年
  • 2.    資料  .新學網[引用日期2014-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