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鴛鴦賦

鎖定
《鴛鴦賦》是南朝梁陳時期文學家徐陵創作的詠物小賦。這是一篇詩化的宮體賦。此賦前半篇連用數典寫人不能成雙,後半篇則是對鴛鴦比翼的歌頌。全賦語言精工,華美鋪排,悱惻動情,真摯感人,用事巧妙,呼應別緻。
作品名稱
鴛鴦賦
作    者
徐陵
創作年代
南朝梁代
出    處
藝文類聚
作品體裁
駢賦

鴛鴦賦作品原文

鴛鴦賦
飛飛兮海濱,去去兮迎春。炎皇之季女,織素之佳人。未若宋王之小史,含情而死。憶少婦之生離,恨新婚之無子。既交頸於千年,亦相隨於萬里。山雞映水那自得,孤鸞照鏡不成雙。天下真成長合會,無勝比翼兩鴛鴦。觀其哢吭浮沈,輕軀瀺灂。拂荇戲而波散,排荷翻而水落。特訝鴛鴦鳥,長情真可念。許處勝人多,何時肯相厭。聞道鴛鴦一鳥名,教人如有逐春情。不見臨邛卓家女,只為琴中作許聲 [1] 

鴛鴦賦註釋譯文

鴛鴦賦詞句註釋

⑴去去:越離越遠。
⑵炎皇之季女:《漢書·張良傳》顏師古注,赤松子,仙人號也。常止西王母石室,隨風雨上下。炎帝少女追之,亦得仙去。
⑶織素之佳人:漢樂府《上山採蘼蕪》:“新人工織縑,故人工織素;織縑日一匹,織素五丈餘。將縑來比素,新人不如故。”
⑷宋王之小史:《搜神記》:宋康王埋韓憑夫妻,使其冢相望。宿夕文梓生於兩冢之端,屈體相就;又有鴛鴦,雌雄各一,恆棲樹上,晨夕交頸。小史,指韓憑。
⑸“憶少婦”兩句:《玉台新詠》:漢建安中,焦仲卿妻劉氏為仲卿母所遣,其家逼嫁,沒水,仲卿亦縊。人哀之,為詩云:“中有雙飛鳥,自名為鴛鴦。”
⑹交頸:兩頸相依,表示親密。
⑺山雞:錦雞。傳説愛其毛羽,常照水而舞。
⑻“孤鸞”句:範泰《鸞鳥詩序》:昔賓王結置峻卵之山,獲一鸞鳥,王甚愛之。三年不鳴,其夫人日:“嘗聞鳥見其類而後鳴,何不照鏡以映之?”鸞睹影,悲鳴而絕。
⑼哢吭(lòng háng):鳥鳴。
⑽瀺灂(chán zhuó):出沒貌。
⑾許:這樣。
⑿“不見臨邛”兩句:司馬相如遊臨邛,富人卓王孫有女文君新寡。相如過飲於卓氏,以琴心挑之,其歌日:“同緣交頸為鴛,胡頡頏兮共翱翔!”於是文君夜棄相如,同歸成都。 [1] 

鴛鴦賦白話譯文

飛呀飛呀直到海濱,不遠萬里前去迎春。炎帝成仙的少女,工於織素的佳人,都比不上那含情而死,化為鴛鴦的宋王小史的妻子。感念賢淑少婦生遭離遣,憾恨燕爾新婚不得嗣子。不但耳鬢廝磨以至千年,而且相親相隨跟從萬里。山雞映水能得到什麼?孤鸞照鏡也難以成雙,天下真成長會久合之美事,也不如比翼相伴雙鴛鴦。你看它們鳴和浮沉,輕游出沒,撥拂荇草嬉戲,清波盪漾,撞動荷葉翻飛,水珠滾落。實在驚訝鴛鴦鳥,綿綿長情真讓人念慕;這長情勝人許多倍,無論何時絕不彼此厭棄!只一聽“鴛鴦”這名字,就讓人春心萌動情難捺;你不見那臨邛卓文君,就因為相如鼓鴛鴦琴歌而夜奔。 [1] 

鴛鴦賦創作背景

《鴛鴦賦》是徐陵仕梁時的作品,當作於梁武帝太清二年(548年)之前。徐陵自十五歲入蕭綱幕府,在梁朝主要在蕭綱身邊過着比較平靜的文土生活。《藝文類聚》卷九十二《鳥部下》“鴛鴦”條,內有梁簡文帝、梁元帝、周庾信和陳徐陵的《鴛鴦賦》各一篇。此賦乃是蕭綱為太子時,諸人與他唱和之作。《藝文類聚》稱梁簡文帝、梁元帝、周庾信、陳徐陵,皆後人追題。按寫作此題小賦時,實際上蕭綱為太子,蕭繹為湘東王,徐陵應在身邊。 [2-3] 

鴛鴦賦作品鑑賞

鴛鴦賦整體賞析

《鴛鴦賦》是一篇讚美鴛鴦的詠物小賦。開篇“飛飛"兩字,“扇”出一片羽翮振動之聲;“去去”二字,已見比翼齊飛之雙鳥越去越遠。此二句如一個序幕鏡頭,一掠而過(鳥翼扇風之聲才聞,及循聲而望,但見雙鳥已在遠方矣);起既突兀,收也迅速,且餘音嫋嫋,蓋只讓人僅得鴛鴦之形於“序幕”,下面卻待從頭説起。
“炎皇之季女,織素之佳人”,此皆用情至專,事蹟感人之少女美婦。“未若”二字瘦硬勁折。小史夫婦生前既相親相愛,死後亦化為鴛鴦長命之鳥,“晨夕交頸”,永不分離,使他們的愛情達到了永恆。這裏運用傳説,非惟構成對比而已,乃是為了由此傳説,引出所“賦”鴛鴦,用意含蓄。宋王小史勝炎皇之女、織素佳人的唯一原因,在於“化鴛鴦”而已;倘其不化,則非“未若”。看似頌人,實乃頌鴛鴦。以下“憶少婦”兩句用焦仲卿妻事,目的亦同。值得稱讚的是:作者將這兩個傳説實在用“活”了:道他寫人,然人與鴛鴦有關;道他寫鴛鴦,可鴛鴦確是由人所化,況字面實在全是寫人,更無一字涉及鴛鴦。寫人寫鳥,兩者兼備,如鹽溶水,不可辨及,而其妙處益覺無窮。
鴛鴦“既交頸於千年,亦相隨於萬里”,而山雞、孤鸞則顧影無偶,自憐自傷,境況着實淒涼已極。於是“天下真成長合會,無勝比翼兩鴛鴦”的由衷感嘆油然而生,衝口而出。山雞、孤鸞是反襯對照之筆,若“天下之長合會”,亦無勝“比翼之鴛鴦”,則對此鳥的讚美和歌頌,幾達宗教的狂熱崇拜程度。此句感嘆也緣前面兩個傳説而發:恩愛夫妻生前難盡親密之情,死後乃化鴛鴦以續。則鴛鴦此鳥,實值歌頌。
既尊崇其精神,亦必喜悦其行貌。“觀其”以下四句,寫盡鴛鴦可愛動人之態:其哢吭,其瀺灂,其拂荇散波,其排荷落水,其游水戲嬉,其相親依飛。一切可愛和諧之貌,如在眼前。“輕”“拂”“戲”“排”“瀺灂”等詞尤為傳神,生動準確地描出鴛鴦的可愛動態,使人耳悦其聲,目悦其行,心悦其性,及最後“特訝鴛鴦鳥”,至於心蕩神迷,完成了一個心理活動的過程。
末四句情感昂揚,讚美歌頌達到了頂峯。“只聞鴛鴦名,已有逐春情”,雖不免有點誇張,然也有史實證之:出於富家名門的卓文君,之所以敢於衝破封建禮教的束縛,私奔窮書生司馬相如,就因為相如鼓琴歌以“鴛鴦”二字挑之。可見鴛鴦對人的感召之力是多麼神奇。末尾用卓文君事,一者證其“聞道”云云的論斷,二來也以文君之孀居,呼應山雞、孤鸞之顧影無偶。文君聞鴛鴦琴歌能再次得偶,而山雞映水無得,孤鸞照鏡氣絕,則境界更加深化,含義更加深刻。
徐陵以寫宮體詩出名,詩文綺豔,為歷代評家所抑。此賦華美鋪排,語言精工,雖為言情之作,不脱浮豔之氣,然悱惻動情,真摯感人,且用事巧妙,呼應別緻。 [1] 

鴛鴦賦名家點評

中國賦學研究會理事長馬積高賦史》:其賦今僅傳《鴛鴦賦》一篇。因蕭綱、蕭繹、庾信集中均有同題之賦,可推是他在梁朝任東宮學士時所作。這四賦構思基本相同,都是借鴛鴦來表現男女戀情,徐作尤含蓄有致,錢鍾書頗賞之。但在整個齊梁詠物抒情小賦中,它並不是很出色的。 [4] 

鴛鴦賦作者簡介

徐陵(507年—583年),南朝梁陳間文學家。字孝穆,東海郯(今山東郯城)人。梁太子左衞率徐摛之子。梁武帝時官東宮學士。陳朝建立後,歷任尚書左僕射、丹陽尹、中書監。其詩大都聲調流轉而文辭綺豔,駢文亦以精巧工麗見稱。與庾信齊名,並稱“徐庾”。原有集,已散佚,後人輯有《徐孝穆集》。另編有《玉台新詠》。 [5] 
參考資料
  • 1.    魏耕原.歷代小賦觀止[M].西安: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281-284
  • 2.    田久增.徐陵文學思想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09:16
  • 3.    穆克宏.徐陵論[J].楚雄師範學院學報,2002,17(2):1-7
  • 4.    馬積高.賦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226
  • 5.    夏徵農 等.辭海(縮印本)[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