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鳴鳳山

鎖定
湖北宜昌市遠安縣城之西,叢山中聳立着獨立一峯,叫鳴鳳山。“如鳳之將嘯”,是袁中道對鳴鳳山的形容。始建於南北朝,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其間幾經擴建與修葺,80年代初,一度形成過正月間裏十萬香客朝鳴鳳的盛大場面。
鳴鳳山兩面朝陽,三面環水,四面斷崖,五龍拱頂,從地形山勢上呈現出中國傳統文化所強調的名山氣質。登臨山頂,極目眺望,眾山低矮臣服於前,一水九曲環繞於下,莽莽蒼蒼,天地悠遠,開人襟懷。
中文名
鳴鳳山
地理位置
宜昌市遠安縣鳴鳳鎮鳳山村三組 [3]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開放時間
全年 08:00-17:00 [3] 
景點級別
AAAA級
門票價格
60元 [3] 
佔地面積
3000 m²
著名景點
太極圖
所屬國家
中國
所屬城市
湖北省宜昌市
官方電話
0717-3812483 0717-3823333 [4] 

鳴鳳山歷史沿革

湖北 宜昌市遠安縣城之西,叢山中聳立着獨立一峯,叫鳴鳳山。“如鳳之將嘯”,是袁中道對鳴鳳山的形容。
黃帝在南下途徑鳴鳳山(鳴鳳鎮)時,看到丹霞地質景觀,“紅色山,紅色石,紅色土,且山環水繞”,深為震撼,稱為“寶山福地”。而後黃帝嫘祖選擇“鳴鳳山山洞”成婚,此洞得名“軒轅洞”,“鳥獸蟲魚”眾蒼生感恩於黃帝、嫘祖,爭相齊鳴,因嫘祖為黃帝正妃,一龍一鳳,“鳴鳳”一詞最初得名。
嫘祖長子玄囂出生時,天空有五隻鳳凰飛來鳴鳳山,繞山盤旋齊鳴,所以玄囂被稱為鳳鳥氏,百鳥之王,掌管鳳鳥,“鳴鳳”一詞第二次得名。
每逢嫘祖過壽,以及後來祭祀、懷念母親,玄囂均會引百鳥而朝鳴鳳山, “鳴鳳”一詞第三次得到印證。
少昊(玄囂)是中國嬴姓及其秦、譚、徐、黃、江、李、趙、梁、蕭、馬等數百個漢族姓氏的始祖。後裔氏族,崇拜鳳鳥圖騰,在玄囂的出生地鳴鳳山一帶一直留傳着養殖鳳鳥(孔雀)的習俗。每逢祭祖、廟會等重大活動,鳴鳳山都會放飛百鳥,以祭拜祖先。“鳴鳳”一詞第四次得到印證。
鳴鳳山 鳴鳳山
始建於南北朝梁武帝年間的鳴鳳山道觀,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其間幾經擴建與修葺,到清咸豐年間,廟宇達到鼎盛時期,與武當山全真派一脈相傳,遙相呼應,“武當遠,鳴鳳險”的説法在民間廣為流傳。道觀建築面積達3000平方米,分三層四殿,高十餘丈,依山鑿石,銅瓦白牆,勢出半天,金碧輝煌。80年代初,一度形成過正月間裏十萬香客朝鳴鳳的盛大場面。

鳴鳳山歷史傳説

傳説中有一隻得道的鳳凰翱翔九天之上,翩躚低鳴,俯瞰茫茫塵世,想尋找一個棲息之地。當它飛臨鳴鳳山上空時,但見一派丹山秀水,色渥如丹,燦若明霞。山不高而精巧,水不深而清澈,地不廣而肥沃。美輪美奐,宛然世外仙境,頓時敞開金嗓,長空歌鳴,聲震玉宇。然後翩翩而降,收翅落於鳴鳳山頂,一時整個鳴鳳山通體光芒四射,眩人眼目,光芒上達天眼,玉帝驚問左右,全真長老奏報玉帝,此乃鳴鳳山是也。於是鳴鳳山正式被玉帝載入金冊,鳴鳳山至此揚名天下。

鳴鳳山主要景點

鳴鳳山景觀
鳴鳳山景觀(3張)
從鳴鳳山山門出發,路隨水曲,蜿蜒深入,依次民間傳説極為靈驗的煙霞洞(每到冬季有紫煙飄繞,明朝詩人楊琅樹有詩讚曰:尋山才入境,一口野風清。流水聲中路,白雲影中行。鳥飛千壑響,日照半山明。緩步臨仙洞,煙霞漸漸平。)、多子巖(巖為橫陳的一石縫,狀如女陰,其內卵石累累,頗為寫意。)、沮江赤壁、雲霞洞(每當夕陽西沉,一洞燦爛煙霞恍若仙境;這裏是佛教所在地,這種一山佛道並存的現象在全國尚屬罕有。),過頭天門,拾級而上,到達文昌祠(文曲星所居之地),過儀明崗、文廟就可看到氣勢磅礴、雕工精美的龜蛇二將大型石雕,此雕塑因石賦形,已有800多年曆史,下有明朝 書法家 簡而可書寫的“鸞鳳常鳴”四個隸書大字。石鑿台階梯形列布于山刃之上,驚險雄奇,沿石階而上,即到達鳴鳳山金頂。巍峨聳峙、氣勢恢宏的道教聖地鳴鳳山以它超然出塵的姿態出現在世人面前。

鳴鳳山景區大門

遊鳴鳳山,可取北路而上。一進入風景區的大圓門,就能看見山崖上兩個5米見方的紅色石刻大字——“鳴鳳”,這是我國當代著名作家王蒙先生的墨跡。再走幾步便是“刑部蘇爺爺遺靴處”,於石壁之上刻了一個偌大的朝靴。相傳蘇爺爺只是明萬曆年間刑部的一箇中層官員,等於如今的“ 處級”幹部,遊玩時,丟了一隻靴子,也要勒石紀念,真是好一派“官”氣!復前行,迎面又見一人形巨石,酷似觀音。在觀音石的對面,隔着鳴鳳河有一酷似鯰魚嘴的石巖,名打子巖。再往前走,便有“煙霞洞”、“雲霞洞”、“環蓬島”、“永聖宮”、“三清殿”、“炮台石”、
“蓮台池”和“仙人釣磯”諸景。未曾上山,便讓你感到移步換景,應接不暇,真是一個山洞一個神話,一場石頭一個傳説。 [1] 

鳴鳳山太極圖

行至山腳,又讓你眼界大開,驚詫不已。一個直徑60米、高1米的巨大道教標誌——太極圖,坐落在鳴鳳河邊的平壩之上。人言對着太極中心喊話,可聞回聲,如同北京的迴音壁一般。
遊了太極圖後,踩着石墩過鳴鳳河就到了登山入口處——頭天門。頭天門上有一座金碧輝煌的廟宇,供奉 着真武祖師、無量佛和頭天王爺的塑像。進了頭天門,沿天梯登山,石級陡峭難上,一步一身汗,一步一聲嘆。從頭天門到山頂共1988級石梯。遙想當年,先民們鑿此石梯該是何等不易!而登山朝拜者又是何等虔誠! [1] 

鳴鳳山鳴鳳山大觀

這裏,更值得一看的是鳴鳳山大觀。鳴鳳山大觀建 築面積達2000多平方米,均依山鑿石而建,共5層,高10餘丈,分正宮、東大宮和西大宮。正宮為紫皇寶殿,聳立在鳴鳳山之峯巔,供奉着玉皇大帝、真武祖師的巨大塑像,四周站立着800靈官——真武祖師的御林軍。東大宮為元鶴樓,殿上供奉着雷公菩薩。西大官稱長春樓,殿上供奉着觀音菩薩。在三大殿的下面,還有父母殿和王爺殿,供奉着真武祖師的義母和舅舅王善。各殿宇皆紅石牆、琉璃瓦,雕樑畫棟,飛檐斗拱,金碧輝煌,雄偉壯觀。特別是正宮紫皇寶殿,其建築更是非同凡響,四根直徑50釐米粗的楠木大柱,皆用紫銅金水包裹,雕龍刻鳳,精妙絕倫;殿頂之上蓋有全國各地香客所捐的兩千多塊銅瓦,正中鑲嵌一顆直徑30釐米的玉珠,光芒四射,耀眼眩目;殿中的一面法鼓,直徑2米,鼓面彩繪太級圖案,鼓響如雷,聲震九霄,方圓十里可聞其聲!各殿菩薩塑像或神聖,或威嚴,或勇猛,或慈悲,神態各異,栩栩如生,香火常年不斷。此外,山上還有“明月閣”、“清風亭”、“趙公台”、“和合石”、“聚仙橋”、“觀音洞”、“南巖宮”、“太陽宮”、“鳳鳴樓”和“龍頭香”等着名景點,供遊人、香客遊玩、觀賞。歷代達官貴人、騷人墨客遊鳴鳳山留下了一百多篇詩詞歌賦,其中明代進士向儒道的一首《三月三日登鳴鳳山》正合我今日情懷,拿來借花獻佛:“三月山城花亂開,同人攜我上仙台,凝眸遠鑑乾坤小,索筆分題雅頌來。紅樹枝頭懸日影,碧沙澗裏隔塵埃。徘徊不盡登臨趣,回首東風一快哉。” [1] 

鳴鳳山詩詞記載

自南北朝遊方高道慧眼識珠、結草為廬居住於此以來,歷朝歷代的文人墨客慕名而至,留下大量珍貴的詩篇,從他們的文卷中,我們彷彿還可看見昔日鳴鳳山的輝煌與壯麗。李白因為房族中有一個侄子在離遠安不遠的玉泉寺出家,他得以多次出入遠安,並長住數月。他的詩中這樣寫道:
清溪清我心,水色異諸水,借問新安江,見底何如此。
人行明鏡中,鳥度屏風裏,向晚猩猩啼,空悲遠遊子。
大概是受李白的影響,唐代許多詩人千里遺漏跋涉而來,流連忘返。王維在他的詩中寫道:
言入黃花川,每逐清溪水。隨山將萬轉,趣途無百里。
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裏。漾漾汛菱行,澄澄映葭葦。
我心素已閒,清川淡如此。請留磐石上,垂釣將已矣。
神話與詩篇中的鳴鳳山被描摹得如夢如幻,現實中的鳴鳳山在保存了原貌的基礎上,又被注入了許多人文景觀,前文化部部長、著名作家王蒙先生親筆為鳴鳳山題字。

鳴鳳山實用信息

門票信息
2013年普通門票是68元(不含前山電瓶車)
1.2-1.4米兒童;大、中、小學學生;年滿60-69歲老人憑有效證件享受景區半票優惠34元。
1.2米以下兒童、70歲以上老人、殘疾人及現役軍人憑有效證件免收門票。
年卡
鳴鳳山景區旅遊年卡辦理時間是在每個月的15號,30號(二月份是28號)持本人身份證原件和1寸彩色照片在景區遊客中心辦卡處就可辦理。遠安縣所屬中、小學校學生無身份證的可憑户口辦理;在遠安工作的、長期探親的的外地人士,憑工作證、暫住證或其他相關證明辦理。
年卡實行實名制,持有年卡本人在有效期內(生效之日起一年以內),可以不限次數到景區參觀、遊覽;年卡持卡人不享有景區內的遊船、電瓶車、看錶演,不包含景區內的講解、導遊等收費項目;持卡人在景區內須注意安全,嚴禁在景區河流中游泳、戲水,所發生的安全事故由持卡人本人負全責;不得塗改,仿造,轉借年卡,一經發現景區驗票人員有權沒收。

鳴鳳山景點發展

2013年,遠安縣全面啓動鳴鳳山國家級4A景區創建工作,聘請華師大旅遊規劃學院編制完成了《鳴鳳山旅遊區總體規劃》,景區先後投資8000多萬元,硬化了景區道路,新建了遊客接待中心、景區指示牌生態停車場、旅遊公廁,景觀廊道,景區牌坊、土地廟、永聖宮等基礎設施建設和道教景點,景區面貌煥然一新。2013年9月4日,湖北省A級旅遊景區質量評定委員會組織專家對鳴鳳山景區進行了檢查評定,景區通過國家4A級旅遊景區初評。2014年6月13日,省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下發公告,正式批准鳴鳳山景區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遠安縣首個國家4A級旅遊景區誕生。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