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鳳臨閣

(山西省大同市酒樓)

鎖定
鳳臨閣酒樓位於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區,是古城大同的歷史餐飲名店,迄今已有近500年的發展歷史。
鳳臨閣酒樓始創於明朝正德年間,因明代1518年“游龍戲鳳”的故事和清朝“百花燒麥”的佳話而聞名於世,是歷代名人雅士雲集、美食家樂聚的地方。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鳳臨閣的發展綿延不息,以其悠久歷史、深厚積澱、傳奇故事,成為擁有燦爛文化的名城大同的文化品牌之一。 [1] 
中文名
鳳臨閣
外文名
Feng linge
地理位置
山西 大同 平城區
創始時間
明朝正德年間

鳳臨閣建築

鳳臨閣酒樓
鳳臨閣酒樓(10張)
鳳臨閣酒樓坐落於千年古剎華嚴寺東側,雄立於千年歷史文脈的鼓樓東西街文化軸西端,主樓總建築面積6000平方米,建築飛檐斗拱、雕樑畫棟,內部曲欄迴廊、移步異景,匯聚了中國古代建築的諸多樣式和風格,同時精選了大同歷史名勝景點和故事傳説,精美絕倫的雕刻和雕塑展現在各個建築和環境內,將歷史文化、建築文化、旅遊文化、民間民俗文化與飲食文化融合為一體,形成獨具風貌的“鳳臨閣文化”,與氣韻典雅的古城風貌交映生輝。 [1] 
(圖冊《鳳臨閣酒樓》中圖片來源於中國烹飪學會網站 [1] 

鳳臨閣百花燒麥

鳳臨閣燒賣
鳳臨閣燒賣(2張)
燒麥起源於大同,據説在明朝代王建立代王府之後,御膳房裏就開始了製作燒麥。剛出籠的燒麥非常好看,邊口雪白,如同梨花開瓣,透過麪皮可以看到肉餡,皮薄肉嫩,其味道十分鮮美,色香味形俱佳,被譽為大同一大名吃。後來各大飯店都做燒麥,品種花樣也逐漸增多,計有菜葉燒麥、水晶燒麥翡翠燒麥、金絲蝦燒麥等,而屬鳳臨閣燒麥最為上佳。
1900年8月,慈禧太后偕光緒皇帝為避八國聯軍戰亂來到大同,駐蹕四日,特命鳳臨閣製作御膳,用食盒送至總鎮署,給慈禧、光緒敬膳。鳳臨閣廚師精心製作了九籠“百花燒麥”,透明晶亮的薄皮中,包着雞、鴨、魚、牛、羊、豬等9種肉餡,燒麥上端製成牡丹、芍藥、秋菊等9種花形,餡內澆以相應的花形果汁,鮮而不膩,慈禧食後頗為讚賞,並題字“鳳臨燒麥”,從此鳳臨閣燒麥有了“天下第一籠”的美譽。 [1] 

鳳臨閣鳳趴窩

除了百花燒麥,鳳臨閣還有一道菜也讓慈禧太后讚不絕口,那就是“鳳趴窩”。 [2] 
鳳趴窩 鳳趴窩
鳳趴窩是以整隻雛雞為主料,炸燒烹製成鳳頭鳳尾,周邊圍以鵪鶉蛋。此菜色澤紅潤光亮,雞肉酥爛香濃,一菜兩吃,肉嫩蛋香。但由於當時怕菜名犯忌,廚師便將雞下的卧蛋去掉,以炸山藥粉條代之,並更名為“金鳳卧雪”。此菜端上桌後,只見全雞通身金黃,振翅欲飛,形態逼真,異香撲鼻。慈禧太后品嚐後,連聲稱讚好吃。從此,這道菜聲名大噪,大同民間甚至還盛傳這樣一句話:“名人名樓莫錯過,鳳臨閣裏鳳趴窩。” [2] 

鳳臨閣游龍戲鳳

鳳臨閣建築
鳳臨閣建築(8張)
明代正德年間,大同煤龍鎮(今煤峪口)李家,父母過世,只留下兄妹二人,哥哥叫李龍,妹妹叫鳳姐,兄妹二人變賣家產,在城內九樓巷內開了一家酒樓,取名“久盛樓“,兄妹勤於經營,生意越做越興隆。明朝正德皇帝,生性貪玩,曾兩次來大同微服私訪。正德十三年(1518年),當他慕名來到久盛樓吃酒,看到鳳姐花容月貌,楚楚動人,招待熱情,惹得這位皇帝神不守舍,便以言語相戲,鳳姐正色以拒,怒斥這位客官無禮。正德皇帝無奈,只好露出便服內的赤金蟒服和佩玉,道出自己的身份。在皇權的威力下,鳳姐便委身相許。後鳳姐隨正德起駕回京途中,因沿途跋涉勞累,身染重病,於居庸關下與世長辭,臨終還聲淚俱下地規勸正德皇帝以朝政為重,從速返京。正德厚葬鳳姐與居庸關西,墳丘上白沙白草,現居庸關下還有被稱為北京“關溝十八景”之一的“白鳳冢”遺蹟。為紀念這位美麗而深明大義的女子,久盛樓改名為“鳳臨閣”,經過修葺,煥然一新,前為普座,後為二層樓閣,均有穿廊,二樓上繪有“游龍戲鳳”的壁畫,招徠四方來客,一直成為大同頗有名望的酒樓。後代有修葺,沿襲不衰,綿延至今。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