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鳳歌

(漢語詞彙)

鎖定
鳳歌,漢語詞彙,基本解釋形容簫笙等的吹奏聲。
中文名
鳳歌
拼    音
fèng gē
注    音
ㄈㄥˋ ㄍㄜ
釋    義
形容簫笙等的吹奏聲
鳳    歌
 鳳鳴聲

鳳歌詳細解釋

1. 據《論語·微子》載: 孔丘 到 楚國 去, 楚狂人接輿 唱着“鳳兮”之歌諷刺孔丘 ,走過孔丘車前。後即用“鳳歌”代指狂人之歌。 唐 陳子昂 《酬李參軍崇嗣旅館見寄》詩:“鳳歌空有問,龍性詎能馴。” 唐李白 《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詩:“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 。”
2. 鳳鳴聲。 南朝宋鮑照 《白雲》詩:“鳳歌出雲闕,龍駕戾蓬山 。”
3. 形容簫笙等的吹奏聲。 宋蘇軾 《坤成節集英殿宴教坊詞·問女童隊》:“鳳歌諧律,方資燕俎之歡;鷺羽分庭,忽集壽山之下。”

鳳歌鳳歌歌詞

鳳歌,在儒經《論語》,道經《莊子》裏均有記載。
關於“鳳歌”的歌詞,《論語.微子》的記載29字;而《莊子.人間世》裏93字。
從歌詞內容看,《論語》裏記載的關鍵詞,《莊子》裏都有,且更細化。這符合兩部經書的特點。《論語》是儒經之首,以言簡意賅著稱。《莊子》是國學三玄之一,以隱晦闡微著稱。所以“鳳歌”這首千古老歌,《莊子》版的更豐滿些。
解讀“鳳歌”,還要帶上兩件穿越工具。一是春秋末期的文化背景,二是先秦時期的文字內涵。因為經過兩千多年的演化,現代漢語環境、語意發生了鉅變。
春秋末期,周王朝走向分裂,文化圈也開始分化。標誌性的兩件事,一是孔子拜訪老聃,然後各自奉承對方為“龍”、“鳳”;二是狂接輿“鳳歌笑孔丘”,從此神仙遁去,聖人出世。
關於龍和鳳,沒有誰比誰更高明,只有文化分工的不同。龍和鳳的分工,源自《周易》。
《周易》是周王朝的文化標籤,既是其立國之本,也是構建諸侯政治文化體系的藍本。《周易》又是易學的分支(<連山><歸藏><周易>三支),是世俗化的易學。
在《周易》看來,造物之道,被造物者拆分為乾坤(陰陽),藏於萬物。其中最靈最神之物,便是龍鳳(坎離)。龍是藏在水中的火(坤外乾內),鳳是藏在火中的水(乾外坤內)。分則為龍鳳坎離,合則為乾坤太極(德)。
換句話説,龍和鳳,分別繼承了乾坤文化最純正的血統與基因,肩負傳承中華文明的使命。儒學外秀,以彰顯國人行為;道學內秀,陶冶國人性情;二者從來沒有分開過。
所以“鳳歌”,其實表達的是一對孿生兄弟(兄妹)的心之靈犀。
《莊子》版鳳歌歌詞:
鳳兮鳳兮,【譯:兄弟,兄弟,】
何如德之衰也!【譯:怎來楚地!】*注:楚為荊,雙關語,在道學裏有特指。
來世不可待,【譯:天機未至,】
往世不可追也。【譯:大勢將去。】
天下有道,【譯:乾積】
聖人成焉;【譯:功成,】
天下無道,【譯:坤極】
聖人生焉。【譯:乾生。】
方今之時,【譯:方今之時,】
僅免刑焉。【譯:潛龍勿用。】
福輕乎羽,【譯:乾道輕如羽,】
莫之知載;【譯:藏於無為;】
禍重乎地,【譯:坤道厚如地,】
莫之知避。【譯:藏於無意;】
已乎已乎,【譯:無為】
臨人以德!【譯:大德成!】
殆乎殆乎,【譯:無意】
畫地而趨!【譯:天機通!】
迷陽迷陽,【譯:荊棘遍地,】*注:迷陽,楚方言,荊棘。
無傷吾行!【譯:不可行!】
吾行卻曲,【譯:靈犀一貫,】
無傷吾足!【譯:可飛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