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鳳岐吳氏大宅

鎖定
鳳岐昊氏大宅,位於福建省寧德市柘榮縣乍洋鄉鳳裏村鳳岐自然村,是柘榮縣境內體量最大的古民居,建於清乾隆年間(1736~1795年)。 [1] 
鳳岐昊氏大宅坐東北朝西南,依山而建,狀若城堡,由圍牆內的主體建築、圍牆外的附屬建築、外圍的台逞建築等組成。建築由內向外依次分佈,主從有序,功能分明。建築面積達14311.16平方米,保存尚好之主體建築與附屬建築佔地面積為6268.39平方米。鳳岐昊氏大宅具有較高的藝術、科研歷史及旅遊開發價值。 [1-2] 
2002年,鳳岐吳氏大宅被柘榮縣人民政府公佈為公佈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鳳岐吳氏大宅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3月5日,鳳岐吳氏大宅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4] 
中文名
鳳岐吳氏大宅
地理位置
福建省寧德市柘榮縣乍洋鄉鳳裏村鳳岐自然村
所處時代
佔地面積
6268.39 m²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7-1099-3-397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鳳岐吳氏大宅歷史沿革

鳳岐吳氏大宅建於清乾隆年間(1736~1795年)。 [1] 
2021年,修繕鳳岐吳氏大宅。 [6] 
2022年5月,福建省人民政府批覆關於鳳岐吳氏大宅保護規劃的申請。 [5] 
鳳岐吳氏大宅 鳳岐吳氏大宅

鳳岐吳氏大宅建築格局

鳳岐昊氏大宅坐東北朝西南,依山而建,狀若城堡,由圍牆內的主體建築、圍牆外的附屬建築、外圍的台逞建築等組成。建築由內向外依次分佈,主從有序,功能分明。建築面積達14311.16平方米,保存尚好之主體建築與附屬建築佔地面積為6268.39平方米。 [1] 
鳳岐吳氏大宅

鳳岐吳氏大宅主要建築

鳳岐吳氏大宅主體建築

  • 綜述
吳氏大宅主體建築四面圍以青磚匡鬥牆,平面呈縱向的長方形,通面闊57.33、通進深79.53米,佔地面積3817.66平方米。建築內部齊整規範,形成前後二院三進、左右三路之中軸對稱格局。中軸線從前往後,依次為門埕、門樓、天井、下廳、天井、前院正廳、上覆藻井的台階式上行甬道、後院門廊、天井、後院主廳、天井、三層護坡平台;中軸線兩側各有一縱向的插屏式廊道,將廳堂與天井分隔成一明二暗的空間格局。左右二路各建二層的縱向橫屋,橫屋向內圍閤中軸線各主要建築,向外形成各自的附屬院落,併成為整組建築的有機構成部分。 [1] 
  • 門房
門房建於第三層台埕即門樓坪的東面。門房硬山頂,面闊三間,寬9.36米,明間為通道,左右做門頭房;進深三柱,深2.44米,在中柱位置立門板,前後對稱,檐柱均做三跳丁頭拱挑檐。入門廳之後,東邊是一方形魚池,左轉有石階十二級,拾階而上,是一長方形的門坪,門坪外周圍有女牆,一側還有石凳以供憩息。由門坪右轉,上三級石階,便是主座大門。 [1] 
  • 大門
大門牌樓式,在石框大門之上加覆重檐三樓,橫額正面行書“鳳岐聚秀”,背面行書“仁義為廬”。大門之內有甬道,也是上三級綬帶踏跺石階,接前院之下廳。 [1] 
  • 下廳
下廳面闊七間,總寬25.46米(柱中到柱中,下同);進深五柱帶內廊,深6.38米。下廳進深第二柱位置處有太師壁,上懸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杖朝紀瑞”匾。下廳以太師壁分隔前後,後部面朝前院正廳,與正廳隔前院天井相對,內廊亦與天井二側之邊廊相連,形成二廳對朝的格局。 [1] 
  • 前院
前院是下廳之內的大宅。前院之中庭,以左右二個廊屋分隔出一大二小共三個天井。廊屋以中間之板壁及門窗格扇分隔左右二面走廊,中設立柱承左右三重插拱,上覆二坡頂,屋面與下廳及前院正廳下檐屋面相連。大天井位於中軸線上,寬9.88、深4.95米,居中有甬路,上五級綬帶踏跺石階,通往正廳。
前院正廳重檐懸山頂,面闊七間(明三暗七),寬25.40米,進深七柱帶前廊,深11.48米;除明間前部為單層上覆二面坡木望板外,其餘均為上下二層。在中路主體建築兩側,分佈着左、右二路橫屋式合院建築,橫屋建築面向中軸線,圍合各自小天井而建;橫屋二層,廳堂設於縱軸線上,面朝主座中軸線而建。橫屋外側,有邊廊及花園、附屬建築等。
前院正廳明間之後廊接上行之甬道,置七級垂帶踏跺,通往後院。上行甬道面闊一間,進深三柱,兩側護以欄杆與美人靠;上覆前後三個藻井天花,其中前後兩個為內出一跳之六角藻井,中間為內出三跳之八角藻井,藻井用螭龍形丁頭拱內挑結圈,構造簡潔。甬道兩側,分別立有兩堵磚牆,明暗相間,並以此強調中軸線通道與兩側生活區的界線劃分。 [1] 
  • 後院
後院之平面與前院大致相同,中路主體建築二側,也是左、右二路橫屋式合院建築,橫屋廳堂面朝前天井,上、下二層的房間均可與中路建築相通連。前天井前為門廊,石框門之上懸有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之“霄漢喬松”牌匾;兩側為邊廊,以板壁、門窗格扇分隔中路與兩側之天井合院。天井居中有甬道,上五級垂帶踏跺後升入主廳。主廳重檐懸山頂,面闊七間(明三暗七),寬25.28米,進深九柱帶前廊,深13.01米;一字式太師壁左右甬門上方分立神龕,中懸民國五年(1916年)之“望仰耆英”與“廉慎家風”牌匾。
後院除前庭之一大二小三個並列式天井外,還有後方左右對稱之兩個長方形天井,以及橫屋所屬之左右各三個各式天井,廳堂、廂房、橫屋圍合各自之天井而建,互有從屬而又自成天地。
後院北側依山,用塊石護坡砌出三層高起之平台,做為全宅的屋背。後天井二側,各有九級石階相向而建,拾級而上,可以登臨最下方的第一層台地;台地往東,築有一堵匡鬥磚牆,中開一門,門木框雙坡瓦頂,門楣橫額墨書“菲香居”三字,也是宅主人的一處養心之所;台地二側,各建十三級懸空石梯,登往第二層台地,該層台地的東南角,有一方形水槽,上承泉眼再往下分流,是全宅生活用水的主要來源。在最高處的第三層台地內側建有磚砌之圍牆,與全宅二側之山牆相連,圍合形成完整的合院建築。 [1]  [3] 

鳳岐吳氏大宅外圍建築

在主體建築的兩側圍牆之外,原先左側為書齋,右側為園林,今已倒塌,但地面之石柱礎、天井與台明等遺蹟尚存。主體建築右後方之工房(工人所住)仍然基本保存完整。工房為帶前後天井的三合院建築,其主要建築廳堂保存完好,面闊五間,寬17.79米,進深七柱帶前廊,深9.18米;廳堂二側為橫屋,其中左側橫屋進深一間,右側橫屋進深二間。廳堂與橫屋均上下二層,廊屋左右互為通連。屋後依山,建二層護坡平台。 [1] 

鳳岐吳氏大宅台埕建築

鳳岐吳氏大宅之外圍建築,主要是台埕、糧倉及護坡等。房屋之前,築有高低共三層台埕:最前方是東西走向、用大塊鵝卵石鋪砌的道路;第二層是開闊的旗杆坪,平時主要作為曬穀坪使用,在中軸線左右位置對稱立有一對旗杆;第三層是門樓坪,坪左為門房,坪後則是高起的主座門樓等。建築外圍的二翼,東面是二層高台,植以茂竹;西面地勢相對廣闊,建有糧倉類附屬建築等。 [1] 

鳳岐吳氏大宅歷史文化

  • 相關記載
鳳岐吳氏大宅 鳳岐吳氏大宅
鳳岐村因與北面的鳳裏、南面的長岐兩個古村相鄰,取“鳳至故里(鳳裏)、長期棲息(長岐)”二村之一字“鳳岐”得名。據《延陵吳氏宗譜》記載,明末倭亂,鳳岐吳氏之始祖仲演公於明萬曆年間由沿海遷居大山深處之長岐,其後子孫播衍。至七世祖吳應卯時,因經營竹木製作發家,之後買田收地租,並經營茶葉生意,成為遠近有名的億萬富翁。乾隆、道光年間,其子(望公)分別在福鼎蟠溪鎮蛤蟆袋村、柘榮乍洋鄉鳳岐村、福鼎點頭鎮連山村、福鼎白琳鎮翠郊村建造四座大宅,留與四個兒子(“元、亨、利、貞”四房)繼承使用。鳳岐吳氏大宅,即第二子亨房所有。亨房之主人為九世祖大鵬公,號宜園,贈承德郎。因此,鳳岐吳氏大宅的建造時間,當在清乾隆、嘉慶年間(約1800年前後),距今約200餘年。 [3] 

鳳岐吳氏大宅文物價值

斗拱和門窗木雕多且工藝精美,建築佈局、採光、通風、排水等較為科學,尤其是四周空鬥磚牆中穿插着用火燒烤過的筒竹,增強了防盜功能,有多處三合土仿石構造欄杆和多個水槽。整個建築主體保存尚好,具有較高的藝術、科研歷史及旅遊開發價值。 [2]  [1] 
吳氏大宅所處的閩東北地區(含柘榮、福鼎、壽寧等縣)在地域上與浙江相鄰,在福建民居體系中,屬於分佈範圍相對狹小的“圓作月梁區”。吳氏大宅中普遍存在的曲背彎梁、蝦鬚月梁、檐下牛腿等手法在福建民居中均屬少數現象,因而在福建民居與鄰省建築木構造體系間的技術交流與工藝傳承等方面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 [2]  [1] 

鳳岐吳氏大宅文物保護

2002年,鳳岐吳氏大宅被柘榮縣人民政府公佈為公佈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1] 
2009年,鳳岐吳氏大宅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1] 
2013年3月5日,鳳岐吳氏大宅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 

鳳岐吳氏大宅旅遊信息

  • 地理位置
鳳岐昊氏大宅位於福建省寧德市柘榮縣乍洋鄉鳳裏村鳳岐自然村。
  • 交通指引
柘榮縣人民政府到鳳岐昊氏大宅24千米,駕車約40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