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鳳尾蕨(變種)

鎖定
鳳尾蕨(變種),植株高50-70釐米。根狀莖短而直立或斜升,粗約1釐米,先端被黑褐色鱗片。產河南西南部(內鄉、鎮平、雞公山)等。
中文名
鳳尾蕨(變種)
別    名
井欄草
小葉鳳尾草
拉丁學名
PteriscreticaL. var.nervosa(Thunb.) Ching et S. H. Wu
二名法
Pteriscretica
植物界
分佈區域
河南西南部
株    高
50-70釐米
鳳尾蕨(變種)(中國高等植物圖鑑)大葉井口邊草(中國主要植物圖説蕨類植物門)圖版8:5-11
葉簇生,二型或近二型;柄長30-45釐米(不育葉的柄較短),基部粗約2毫米,禾稈色,有時帶棕色,偶為栗色,表面平滑;葉片卵圓形,長25-30釐米,寬15-20釐米,一回羽狀;不育葉的羽片(2)3-5對(有時為掌狀),通常對生,斜向上,基部一對有短柄併為二叉(罕有三叉),向上的無柄,狹披針形或披針形(第二對也往往二叉),長10-18(24)釐米,寬1-1.5(2)釐米,先端漸尖,基部闊楔形,葉緣有軟骨質的邊並有鋸齒,鋸齒往往粗而尖,也有時具細鋸齒;能育葉的羽片3-5(8)對,對生或向上漸為互生,斜向上,基部一對有短柄併為二叉,偶有三叉或單一,向上的無柄,線形(或第二對也往往二叉),長12-25釐米,寬5-12毫米,先端漸尖並有鋭鋸齒,基部闊楔形,頂生三叉羽片的基部不下延或下延。主脈下面強度隆起,禾稈色,光滑;側脈兩面均明顯,稀疏,斜展,單一或從基部分叉。葉幹後紙質,綠色或灰綠色,無毛;葉軸禾稈色,表面平滑。
河南西南部(內鄉、鎮平、雞公山)、陝西南部(平利、洋縣、略陽)、湖北(興山、巴東、宣恩、來鳳、鶴峯)、江西(廬山、井岡山)、福建(南平)、浙江西部(壽昌)、湖南(龍山、永順、花垣、黔陽、寧遠、洞口)、廣東(連縣)、廣西(隆林、大苗山、瑤山)、貴州(印江、獨山、桐梓、遵義、雷山、貴陽、清鎮、平壩、安順、畢節、大方、安龍、德江)、四川(巫溪、奉節、城口、重慶、南川、灌縣、松潘、馬爾康、大金、寶興、天全、丹巴、康定、榮經、峨眉山、峨邊、石棉、甘洛、越西、屏山、雷波、西昌、普格、布拖、德昌、木裏、洪溪、長寧、崇化、金城山、寶興、廬定)、雲南(鎮雄、嵩明、蒙自、屏邊、德欽、貢山、麗江、維西、大姚、楚雄、賓川、勐海、澄江)、西藏(波密、扎木、林芝、麥通、察隅、錯那、聶拉木)。生石灰岩地區的巖隙間或林下灌叢中,海拔400-3200米。也廣佈於日本、菲律賓、越南、老撾、柬埔寨、印度、尼泊爾、斯里蘭卡、斐濟羣島、夏威夷羣島等地。模式標本採自日本。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