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鳳埡山

鎖定
鳳埡山屬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區,位於天府之國東北部,地處南充市嘉陵區城郊,是鑲嵌在嘉陵江畔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其核心區面積4平方公里,景區基礎設施配套,道路四通八達,生態植被良好,形成了“春天有花、夏秋有果、四季有綠、常年有景”的特色生態景觀。
中文名
鳳埡山
地理位置
天府之國東北部
隸    屬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區
核心區面積
4平方公里

鳳埡山地理位置

鳳埡山
鳳埡山(5張)
2001年,鳳埡山被省委、省政府譽為“具有四川特色農業產業化的一面旗幟”。2004年8月15日,胡錦濤總書記親臨鳳埡山視察,充分肯定其開發模式,並囑託“把鳳埡山建成南充的旅遊勝地”。
站在鳳埡山上遠眺,盡收眼底的是千里嘉陵江浩瀚煙波和嘉陵城區一座座鱗次櫛比的建築。登高望遠,心曠神怡。“久居鬧市,浮華的塵世讓我們眼界縮小了,心靈也不再寧靜。”古牆前一位遊客深有感悟地説,還好,在這裏,可以找到一片慰藉心靈的淨土。

鳳埡山景色景觀

鳳埡山因山體形似鳳凰而得名。與之相對的大小尖山形成羣龍朝聖格局,被人們稱為“千里嘉陵第一山”。景區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黃花梨、桃、枇杷、葡萄、山下紅、櫻花、桂花等各類農作物和花卉、果樹、風景樹、高檔盆景長勢良好,品種達1000餘種,是名副其實的“花果山”,有“天然氧吧的美喻”。

鳳埡山傳説故事

鳳埡山有都尉娘娘的傳説,是古巴國貞潔烈女的真實寫照,該山根置於三總故鄉,與三國文化源頭陳壽著《三國志》駐地緊緊相連,是農耕文明發展到現代的結果,也是農業文明的展示基地,它將農耕文化與現代文明巧妙融合,體現了中國傳統的天人合一、順應自然、實用理性的文化理念。

鳳埡山建設歷史

鳳埡山原是一片草木稀疏,岩石裸露的荒山,2000年初,引進全國十大傑出青年農民歐陽曉玲、省勞模張成富等9位業主實施農業產業化經營,成立景區管委會。在較短的時間裏,便取得了“綠了荒山、興了產業、發了業主、富了農民、成了示範”的喜人成效,規模開發8280畝。2001年鳳埡山興建農家樂和休閒山莊,走上了農業與旅遊雙重並舉,共同發展的道路。隨後在增加科技含量,完善配套設施,擴大產業規模,提升景區檔次上做文章,形成果園5270畝、林業苗木1120畝、生態觀光林3890畝,建起了梨園、枇杷園、梅園、科技母本園、綠化苗木基地等多處景點,新修了釣魚池、仿古城牆、觀光亭等眾多人造景觀,鳳埡山知名度得以極大提升。2005年以“農家樂小區”、“失地農民安身再就業小區”為突破,以“鳳木產業帶”為重點,掀起鳳埡山二次開發熱潮。興建統一為川東北民居的農家樂、休閒山莊共計35户,日接待能力可達10000人。涉及33平方公里的“大鳳埡”總體規劃已經完成,正待專家科學論證。
秉承“生態公園、文化景觀”的理念,在擴大規模的同時,大力美化景區環境、充分挖掘文化底藴,成效顯著,亮點頻顯。2001年全省農業產業化現場會在此召開,被省委、省政府譽為“全省農業產業化的一面旗幟”。2004年7月鳳埡山被評為四川省首批生態園區。由此,鳳埡山模式得以全面推廣,不僅輻射到阿壩洲、涼山洲等少數民族地區,而且還走出國門推廣到緬甸等國家。幾年來在政府,業主的共同努力下,鳳埡山累計共接待參觀者和遊覽者200餘萬人,成為南充市民休閒、觀光、娛樂、度假、迴歸自然的後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