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鳳凰台上憶吹簫·荔粉初裝

鎖定
《鳳凰台上憶吹簫·荔粉初裝》是清代詞人納蘭性德所作的一首詞。上片説在新桃換舊符之際,得到友人千里之外的書信,喜不自禁。下片説自己其實也正在惦記友人,當年元稹與白居易的佳話,並不會讓他們專美獨享。全詞跌宕錯落,用典渾成,對友人之思念和友誼之真摯躍然紙上。
作品名稱
鳳凰台上憶吹簫·荔粉初裝
作    者
納蘭性德
創作年代
清代
出    處
納蘭詞
作品體裁
作品別名
鳳凰台上憶吹簫·辛酉除夕得顧五閩中消息
詞牌名
鳳凰台上憶吹簫

鳳凰台上憶吹簫·荔粉初裝作品原文

鳳凰台上憶吹簫
除夕得梁汾閩中信,因賦
荔粉初裝,桃符欲換,懷人擬賦然脂。喜螺江雙鯉,忽展新詞。稠疊頻年離恨,匆匆裏、一紙難題。分明見、臨緘重發,欲寄遲遲。
心知。梅花佳句,待粉郎香令,再結相思。記畫屏今夕,曾共題詩。獨客料應無睡,慈恩夢、那值微之。重來日,梧桐夜雨,卻話秋池 [1] 

鳳凰台上憶吹簫·荔粉初裝註釋譯文

鳳凰台上憶吹簫·荔粉初裝詞句註釋

①鳳凰台上憶吹簫:詞牌名,雙調九十五字,上片十句四平韻,下片九句五平韻。
②荔:植物名,又稱木蓮。常綠藤本,蔓生,葉橢圓形,花極小,隱於花托內。
③桃符:古時掛在大門上的兩塊畫着門神或寫着門神名字,用於辟邪的桃木板。後在其上貼春聯,借代春聯。
④然脂:泛指點燃火炬、燈燭之屬。
⑤螺江:水名,也稱螺女江。在福建福州西北。宋葛長庚《寄三山彭鶴林》:“瞻彼鶴林,在彼長樂嵩山之上,螺江之角。”
⑥稠疊:稠密重疊,密密層層。頻年:連續幾年。
⑦粉郎:傅粉郎君,三國魏何晏美儀容,面如傅粉,尚魏公主封列侯,人稱粉侯,亦稱粉郎。香令:晉習鑿齒《襄陽記》:劉季和曰:“荀令君至人家,坐處三日香。”後以“香令”指三國魏荀,亦用以借指高雅才識之士。
⑧慈恩:慈恩寺的省稱。唐代寺院名,舊寺在陝西長安東南、曲江北,宋時已毀,僅存大雁塔。今寺為近代新建在陝西西安南郊。唐貞觀二十二年(648年)李治為太子時,就隋無漏寺舊址為母文德皇后追福所建,故名慈恩寺。微之:元慎,字微之。
⑨話秋池:唐李商隱《夜雨寄北》:“問君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卻:再。 [2] 

鳳凰台上憶吹簫·荔粉初裝白話譯文

粉荔枝剛剛裝好,桃符正要換過。此時一派迎新年的景象。而我只思念着你,點上燈燭,給你回信。很高興收到你從福建寄來的書信,也很高興讀到你信中的新詞。積聚多年的離愁別緒,真不是一封書信可以説盡的。分明可以想見,你在寄這封信的時候,肯定總覺得有更多的話要説,於是信封才封好又拆開,反覆多次才寄出。
我明白你題寫梅花的佳句裏藴含了怎樣的深情,我也記得當年的今夕,我們在畫屏下一同題詩的情景。想你此刻孤身遠在家鄉,應該也被思念攪得無法入眠吧?我們心意相同,正如白居易和元稹的夢一般。等你歸來,我們一同聽夜雨滴梧桐的聲音,互訴別情。 [3] 

鳳凰台上憶吹簫·荔粉初裝創作背景

《瑤華集》此篇副題作“辛酉除夕得顧五閩中消息”,故此篇大約作於康熙二十年(1681)除夕。顧貞觀於康熙二十年辛西秋以母喪南歸,據《瑤華集》所題,這首詞是除夕之時,納蘭的好友顧貞觀正身隔異地,遙在遠方,恰逢佳節而起相思了。而納蘭又恰在這個時候偏偏得到了顧貞觀寄自閩中的信函,於是念友之情更切,便作了這首詞。 [1]  [3] 

鳳凰台上憶吹簫·荔粉初裝作品鑑賞

鳳凰台上憶吹簫·荔粉初裝文學賞析

詞的上片由新年的氣象着筆,通過寫除夕時家家户户製作粉荔子、換春聯的熱鬧場景,反襯詞人在讀罷好友來信後的思念之苦,得到友人千里之外的書信,喜不自禁,從來信中,詞人分明看到了友人濃郁的相憶之情,雖是一箋薄紙,卻承載了厚厚的情意,可以想到友人臨發信前匆匆説不盡的情懷。於是賦詞相贈,但又怕時間倉促無法將自己的心意説盡,於是臨發又開封。
詞至下片,詞人借用辛棄疾三山梅花詞和白居易元稹相交的典故表現自己與好友的感情之深。詞人以一種快樂到天真的態度記下了對朋友的想念。“梅花佳句,待粉郎香令”。冬日紅梅大放,梅,乃歲寒三友,其花美豔,其質高潔,讀書人總愛取梅一瓶,共坐聯對作詩。全詞結尾處,詞人由想象着來日相逢之時,聽着雨打梧桐,夜雨漲滿秋池,再與好友一起剪燭夜談,這種感情,樸實,感人,充滿依戀。
詞之上片是從實處落筆,先點除夕之景和懷人之意。下接以“喜螺江雙鯉,忽展新詞”,明“得梁汾閩中信”事。下再轉寫對信文之感受,既再伸懷人之意,又暗透梁汾的一往情深。下片則用虛筆表達,屈曲有致。過片“心知”二字領起,由此一寫渴望酬答共處的優悠生活;一寫回憶當初吟詩題句的美好情景;一寫料想梁汾此時之孤寂;一寫盼望再與梁汾重逢相會。輾轉道來,深情脈脈。其中又借典取譬,就更加深婉之至。這首詞情思細膩,自然真摯,其感情之深之切,躍然紙上。 [4-6] 

鳳凰台上憶吹簫·荔粉初裝名家點評

河南大學副教授程秀波:這首詞是除夕之夜得到友人所寄信函後的懷友之作:薜荔萌發,春聯欲換,在這辭舊迎新的時刻,懷人之情油然而起,遂點燈而賦。卻欣喜地得到了來自閩中友人的書信,展開來奉讀那動人的新詞。這多年的離愁別恨,又豈能在這匆匆書寫的一紙信文中説盡。於是信寫好後,將封寄出,又拆開來,猶恐漏掉什麼、未盡深意。記得曾經的除夕之夜,我們在一起題詩。心中明瞭,那詠梅的佳句還在等待着你回來題賦。料想你獨在閩中,此時正輾轉不眠,而京華舊遊之事猶如夢幻,你已不在其中。遙想他日重逢,當是在梧桐夜雨之時,那時定然能一起追憶今日的情景。 [7] 

鳳凰台上憶吹簫·荔粉初裝作者簡介

納蘭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滿洲正黃旗人,清朝政治人物、詞人、學者。權臣明珠之子。納蘭氏,字容若,號飲水、楞伽山人。室名通志堂、淥水亭、珊瑚閣、鴛鴦館、繡佛齋。原名納蘭成德,為避當時太子“保成”的名諱,改名納蘭性德。一年後,太子改名為胤礽,於是改回成德。順治十一年生,死於康熙二十四年,年僅三十一歲。1676年(康熙十五年)進士,選授三等侍衞,尋晉為一等。著有《通志堂集》,詞作先有《側帽》一集,後增補為《飲水詞》,後人彙輯本則稱《納蘭詞》,今存三百五十首左右。又與顧貞觀合輯《今詞初集》一選,為清初文人詞選中著名之本。納蘭性德性情穎敏,多愁善感,不類貴族子弟。詞風真摯自然而多悽惻哀豔,悼亡之作尤稱絕調。向有滿洲詞人第一之譽,為清詞大家之一。
參考資料
  • 1.    納蘭性德.納蘭性德詞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第117頁
  • 2.    納蘭性德.亦歌解析,落盡梨花月又西: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6:第214頁
  • 3.    納蘭性德著,墨香齋譯評.納蘭詞 雙色插圖版:中國紡織出版社,2015:第198頁
  • 4.    《經典讀庫》編委會編著.人間最美納蘭詞精選:江蘇美術出版社,2013:第229頁
  • 5.    聶小晴.中華經典藏書 納蘭詞:雲南人民出版社,2013:第107頁
  • 6.    張秉戍.納蘭詞箋註:北京出版社,1996:第230頁
  • 7.    納蘭性德著;程秀波註釋.納蘭詞:萬卷出版公司,2011:第21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