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鳩杖首

鎖定
鳩杖首,漢代手杖的頂端裝飾,形為鳩鳥。1980年西安北郊紅廟坡出土。高8.5釐米,長7.2釐米。
中文名
鳩杖首
館藏地點
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所
出土時間
1980年
所屬年代
漢代
出土地點
西安北郊紅廟坡
杖首為鳩鳥狀,靜卧回首,勾喙巨目,腹部為橢圓形,身上錯銀鱗紋表示羽毛。鳩鳥屈卧於座上,座為長方形柱,柱為管狀,兩旁有孔,下可裝杖。鳩杖首是古代老者扶杖的頂端裝飾,形為鳩鳥。這種杖稱王杖,也叫鳩杖。據《後漢書·禮儀志》記載:每年八月(農曆),百姓凡年滿七十者,授之王杖。年滿八十、九十者,另有贈禮。當時以賜杖為一種禮節與褒獎,漢代規定受杖者可享特權,可以自由出入衙門,也可以行走馳道的旁邊,不許給任何侵辱。杖頂端飾鳩鳥有其含意。鳩鳥是不噎的鳥,以鳩鳥飾杖首意為祝老人飲食順暢,不受噎呃,保證健康長壽。此外,‘鳩’與‘九’為同音,古代兩字通用。又因九是個位最高的數,九有獨特的意義,又稱無數,象徵極高、極多、極長、極大之意。漢代墓葬中出土此類器較多,表明老人使用鳩杖較為普遍。現藏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所 [1] 
參考資料
  • 1.    鳩杖首  .西安市文物局.2005-10-07[引用日期2015-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