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鳧氏為鍾

鎖定
鳧氏為鍾,古代關於如何製造編鐘的記載。見於春秋末年齊人所記的宮書《考工記》。其中先講了編鐘(甬鍾)各部分的比例:鼓間之寬度相當於舞部之長度;又將舞部之長度定為三分,去一分,留二分即為舞部之寬度。鉦部的長度相當於甬的長度,又將甬長分為三分,去一分便是衡的圍長;再將甬長分為三段、“二在上,一在下,以設其旋。”此外,“鳧氏為鍾”一節還分析了鐘的厚度、鐘口的廣度對聲音的影響。厚薄不當,會造成鐘聲或“石”或“播”的毛病,“已厚則石”,“以薄則播”;鐘口寬狹不當,會造成鐘聲或“柞”或“鬱”的毛病,“侈則柞、弇則鬱”;鍾甬過長,又會懸鐘不當,使聲音不正,即“長甬則震”。在當時,能在聲學物理方面取得這樣的成就,是非常不簡單的。 [1] 
中文名
鳧氏為鍾
出    處
考工記
參考資料
  • 1.    車吉心主編.《齊魯文化大辭典》:山東教育出版社,1989年6月:第18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