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鳥盡弓藏

(漢語成語)

鎖定
鳥盡弓藏(拼音:niǎo jìn gōng cáng)是一則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成語有關典故最早出自於西漢·司馬遷《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1] 
“鳥盡弓藏”的原義鳥打完了,就把弓收藏起來;舊時用來比喻封建帝王取得政權之後,功臣遭到廢棄或殺害;後比喻目的達到後,將曾經幫助過自己的人一腳踢開。是在句子中可充當謂語、定語;常與“兔死狗烹”連用;含貶義。 [1-2] 
中文名
鳥盡弓藏
拼    音
niǎo jìn gōng cáng
近義詞
兔死狗烹過河拆橋
反義詞
知恩圖報、崇功報德
注音字母
ㄋㄧㄠˇ ㄐㄧㄣˋ ㄍㄨㄥ ㄘㄤˊ
成語出處
《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語法結構
緊縮式
語法屬性
作謂語、定語

鳥盡弓藏成語出處

蜚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西漢·司馬遷《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1] 
後人據此概括出成語“鳥盡弓藏”。 [1] 

鳥盡弓藏成語故事

公元前475年,經過十數年的卧薪嚐膽,越國終於恢復了國力,越王勾踐大舉伐吳,大破吳軍。吳王夫差無奈,只好派太宰伯嚭去向勾踐告饒求和。勾踐想起過去的事,有點動心,但范蠡卻不同意。他勸越王不要留下後患。於是,勾踐拒絕了吳王的求和,繼續攻打吳都姑蘇。伯嚭首先投降,夫差被逼得走投無路,用衣服遮住了自己的臉,自殺了。 [2] 
勾踐做了霸主,開了個慶功大會,大賞功臣。可是滿朝文武,恰恰少了個功勞最大的范蠡。原來,范蠡已經與西施在一天深夜,悄悄地乘着一隻小船,離開越國,遠走他鄉了。 [2] 
范蠡在臨走前,給他共患難的老友文種留下了一封信,信中説:“飛鳥打完,再好的弓箭也要藏起來了;兔子打完了,就輪到將獵狗煮來吃了。越王這個人,只可以同別人一起共患難,不可以同別人共享富貴,你還是趕快走吧。”文種看完,覺得范蠡説得有道理,就以生病為藉口,不去上早朝了。但是過了不久,越王聽信讒言,疑心文種要謀反,就派人送給文種一把劍。文種一看,原來正是當年夫差叫伍子胥自殺的那把寶劍。他頓時明白了越王的意思,感嘆道:“我悔不該不聽范蠡的勸告啊。”於是便拿起劍自殺了。 [2] 

鳥盡弓藏成語寓意

“鳥盡弓藏,兔死狗烹。”觸目驚心的八個字,讓人感到砭人骨髓的寒涼與恐怖。然而,這就是歷史的真實與殘酷,曾經一次次在歷史的舞台上上演。功高蓋世,無可賞賜,只有“賜”死,一了百了,從而根除可能出現的後患。其實這樣做是一個很大的悖論,有時非但不能根除後患,反而導致新患的出現。比如,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為了給皇孫朱允炆掃除後患,大殺功臣,後來燕王起兵靖難時,朝廷幾乎無將可派,結果讓朱棣比較輕易就奪取了朱允炆的皇位。為他人做事的同時,也要為自己預留出一條後路,這未嘗不是一種有效的處世哲學,要知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3-4] 

鳥盡弓藏成語運用

  • 成文用法
“鳥盡弓藏”在句子中可充當謂語、定語;常與“兔死狗烹”連用;比喻事情成功之後,把曾經出過力的人一腳踢開,含貶義。 [1] 
  • 運用示例
三國·曹丕《煌煌京洛行》:“淮陰五刑,鳥盡弓藏。保身全名,獨有子房。” [1] 
宋·劉克莊《讀韓信馬援傳》:“病厭鳶飛鼓譟,晚悲鳥盡弓藏。” [2] 
清·陳忱《水滸後傳》第二十二回:“小弟從徵方臘回來,苦勸我東人隱逸。明知有‘鳥盡弓藏’之禍。” [1] 
現代·魯迅《立此存照》:“倘有不識時務者問:‘如果那時並不鳥盡弓藏,兔死狗烹,而且漢人也配享廟……則將如何?’我覺得頗費唇舌。” [2] 
現代·姚雪垠《李自成》:“一旦義軍戰敗,將軍對朝廷已無用處,鳥盡弓藏,免死狗烹的時候就要到來。” [2] 
參考資料
  • 1.    鳥盡弓藏  .漢典[引用日期2020-02-06]
  • 2.    王俊編著. 讀成語·識天下 走進中國傳統文化 情義篇 2[M]. 北京:開明出版社, 2015.09:39-41
  • 3.    劉加臨編著. 史記中的智慧名言故事 學生版[M]. 南昌:二十一世紀出版社, 2015.01:104
  • 4.    墨人主編. 影響孩子一生的600個成語故事 秋 最新修訂圖文天下中華成語故事[M]. 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2011.01: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