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魯薯3號

鎖定
魯薯3號是一種番薯,原代號79-555,系山東省煙台市農業科學研究所、五蓮縣農業局徐薯18號為母本,美國紅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1989年通過山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別    名
原代號79—555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茄目
亞    目
百合亞目
薯蕷科
薯蕷屬
中文名
魯薯3號

魯薯3號品種介紹

山東省煙台市農科所選出。莖葉生長旺盛,產量高,莖、葉粗蛋白含量分別為10.89%和26.02%,具有較高的飼用價值。薯塊紡錘形,薯皮紫紅色,薯肉白色。薯塊烘乾率25.9%,薯幹澱粉含量63.39%、可溶性糖7.82%、粗蛋白4.78%、粗纖維4.28%。畝產鮮薯約2000公斤。抗莖線蟲病和根腐病,每畝密度3000—3500株。

魯薯3號特徵特性

頂葉綠色,其他葉亦為綠色,葉片較大,心臟形,葉脈、葉基淡紫色。 莖蔓綠色,較粗,中長。薯塊短紡錘形,薯皮紫紅色,薯肉白色。春薯烘乾率30.8%,夏薯烘乾率27.3%。食味一般。
萌芽性較好,莖蔓分枝中等。結薯較早,薯塊集中,整齊度好。耐貯藏。抗旱、耐瘠薄。抗根腐病、莖線蟲病、根結線蟲病、黑斑病。抗澇性較差。

魯薯3號產量表現

1986~1987年山東省甘薯新品種區域試驗,在無病地平均春薯單產鮮薯2321.0千克,比對照種徐薯18號增產7.5%;產薯幹725.4千克,比對照種減產4.5%。夏薯單產鮮薯1862.0千克,較對照種增產1.3%;產薯幹506.2千克,比對照種減產7.9%;據在根腐病、莖線蟲病和黑斑病混合發生地的試驗結果:薯幹單產500.2千克,比單抗根腐病的徐薯18號增產204.3%,比抗病性較好的青農2號增產14.7%。

魯薯3號栽培要點

因抗旱耐瘠,適宜在一般肥水條件下和山區旱薄地種植,澇窪地不宜種植。育苗時採用中大薯塊,稀排種,施足基肥,培育壯苗。適時早栽,作夏薯栽植越早越好。春薯栽植密度3500株左右,夏薯栽植4000株左右為宜。生育中、後期遇澇,應注意排除田間積水。

魯薯3號應用前景

因該品種抗多種病害,在山東、遼寧、河南等省的甘薯根腐病、莖線蟲病和黑斑病發生區均可種植,特別是多種病混生地種植增產顯著,應繼續種植。無病區不宜應用。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