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鱗蛇

鎖定
巨蟒。長達一丈多,有四隻腳,鱗有黃、黑二種顏色,能食麋鹿。春、冬兩季生活在山中,夏、秋則生活在水中,能傷人。當地人將其捉而食,取膽治病。它生在雲南的邊遠地帶。
中文名
鱗蛇
別    名
蟒蛇
動物界
史料記載
《本草綱目·鱗二·鱗蛇》
拼    音
lín shé
注    音
ㄌㄧㄣˊ ㄕㄜˊ

目錄

鱗蛇蛇肉

性味
味甘,性平,有毒。
功效主治
主治殺蟲,去死肌,治大風。

鱗蛇蛇膽

性味
味苦,性寒,有小毒。
功效主治
解藥毒,治惡瘡及牙齒疼痛 [1] 

鱗蛇引證解釋

巨蟒名。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鱗二·鱗蛇》:“按《方輿勝覽》雲:鱗蛇出 安南 、 雲南 、 鎮康州 、 臨安 、 沅江 、 孟養 諸處,巨蟒也。長丈餘,有四足,有黃鱗,黑鱗二色,能食麋鹿。春冬居山,夏秋居水,能傷人…… 珍 按,此亦蚺蛇之類,但多足耳。”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