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鱗柄短腸蕨

鎖定
鱗柄短腸蕨(Diplazium squamigerum (Mett.) Matsum.)是蹄蓋蕨科短腸蕨屬植物,根狀莖橫走,斜升至直立,黑褐色,先端密被鱗片;鱗片闊披針形,長約7-10毫米,黃褐色或黑褐色,膜質,邊緣有小齒;葉遠生至簇生。
中文名
鱗柄短腸蕨
拉丁學名
Diplazium squamigerum (Mett.) Matsum. [2] 
植物界
蕨類植物門
木賊綱
水龍骨目
蹄蓋蕨科
雙蓋蕨屬
鱗柄短腸蕨

鱗柄短腸蕨形態特徵

鱗柄短腸蕨葉子形態

鱗柄短腸蕨
鱗柄短腸蕨(16張)
能育葉長30-80(-110)釐米;葉柄長20-35(-50)釐米,直徑2-4毫米,基部褐色並密被與根狀莖上相同的鱗片,向上禾稈色,疏被較小的鱗片,上面有淺縱溝;葉片闊卵狀三角形,長20-40(-60)釐米,基部寬15-30(-50)釐米,羽裂漸尖的頂部以下二回羽狀一小羽片羽狀淺裂或不分裂,偶為一回羽狀一羽片羽狀深裂;側生羽片5-10對,略斜展,矩圓闊披針形或披針形,下部幾對近對生,基部1對最大,矩圓形或矩圓闊披針形,長10-20(-35)釐米,中部寬5-8(-10)釐米,先端長漸尖,基部圓截形,柄長達3釐米,上部的互生,披針形,無柄或幾無柄;側生小羽片5-10對,互生,平展,無柄或略有短柄,卵形或卵狀三角形至披針形,中部的長達3.5(-7)釐米,基部寬1.5-2釐米,向上漸變狹,先端短漸尖或鈍圓,基部圓楔形,略不對稱,兩側羽狀淺至深半裂,基部1對較小,上側1片尤小,小羽片的裂片矩圓形,約達5-6對,略斜向上,先端鈍圓,全緣或略有細鋸齒;葉脈羽狀,下面可見,小脈色較深,兩面均無毛;葉軸及羽狀禾稈色,疏被披針形的黑褐色或黃褐色鱗片,上面有淺縱溝。 [3] 

鱗柄短腸蕨孢子形態

孢子囊羣線形,略彎弓,大多生於小脈上側中部,在基部上出1條通常雙生;囊羣蓋灰褐色,薄膜質,全緣,宿存。孢子腎形,周壁明顯,不具褶皺。
染色體:染色體數目2n=160。 [1] 

鱗柄短腸蕨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800-3000米的山地闊葉林下。

鱗柄短腸蕨分佈範圍

分佈於山西(洪洞縣)、河南(大別山、桐柏山和伏牛山區南部)、陝西(眉縣太白山、長安南五台山、平利大巴山)、甘肅(康縣)、江蘇(宜興)、安徽(宣城、涇縣、潛山天柱山、青陽九華山、黃山)、浙江(安吉、臨安西天目山、淳安、遂昌、縉雲、龍泉鳳陽山、慶元)、江西(廬山、修水幕阜山、鉛山)、福建(武夷山)、台灣(新竹、宜蘭)、河南(豫東)、湖北(巴東、宣恩八大公山)、廣西(興安)、四川(茂汶、寶興、雅安、大相嶺、石棉、峨眉山、峨邊、屏山、大涼山、雷波)、重慶(城口、南川金佛山、酉陽)貴州(桐梓、雷公山、貴定雲霧山)、雲南(綏江、永善、大關、巧家、祿勸、漾濞、麗江、維西、德欽、瀘水、貢山)、西藏(定結)。日本(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朝鮮、印度西北部(旁遮普)、克什米爾地區也有。模式標本採自日本。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