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鱗木

鎖定
鱗木(Lepidodendron)是石松類(化石)類中已絕滅的鱗木(Lepi-dodendrales)是古代最有代表性的樹木之一。是木本蕨類。出現於石炭紀,喬木狀,與許多熱帶沼澤植物共同繁殖在熱帶沼澤地區,形成森林,是石炭紀重要的形成煤原始物料,也是古代素食動物的口糧之一。
中文名
鱗木
拉丁學名
Lepidodendron
植物界
蕨綱
鱗木
莖部直徑
可達2米
樹幹高度
高可達38米

鱗木形態特徵

鱗木 鱗木
石松中已絕滅的鱗木目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屬。出現於石炭二疊紀,喬木狀,是石炭二疊紀重要的成煤原始物料 [1]  。木本植物粗直,枝條多次二歧分枝,形成寬廣的樹冠。葉螺旋排列,線形或錐形,長可達半米,具單脈。葉的基部自莖面膨大突出,當葉脱落後在其表面留下排列有規則的鱗狀葉座。葉座絕大多數作縱菱形或紡錘形,通常不呈縱橫的行列而為螺旋狀排列。葉座作橫菱形或斜方形,中央有一個很小的維管束痕,兩側各有一通氣道痕或稱側痕,有的種在葉痕之下的葉座部位還有一對通氣道痕。葉痕的上面有一個很小的葉舌穴,內具一葉舌。鱗木的輸導系統在主莖中常為管狀中柱型,而小枝則為原生中柱型。中柱在莖的直徑中僅佔一小部分,而皮層部分卻很厚,由內、中、外 3帶組成,次生周皮自外帶皮層中發生,顯然,它們的輸導與支持功能是分開的。莖幹的基部為根座,類似根,也作二叉分枝狀。根自根座四周生出。根座也具有很厚的皮層,比較細弱的中柱和很發育的次生組織

鱗木與鹿角蕨的區別

鱗木 鱗木
鹿角蕨在全世界共有15種,主要分佈在熱帶雨林,屬附生性多年生蕨類草本植物,性喜陰濕環境,耐陰性較強,大多附生在高大樹木的莖杆開裂處或分枝處,也可生長在淺薄泥炭土、腐葉土或潮濕的岩石處。它的根狀莖肉質,橫向生長葉叢生下垂,葉片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能進行光合作用,幫助鹿角蕨攝取養分的正常的綠色葉片,其蕨攝取養分的正常的綠色葉片,其幼葉為灰綠色,成葉為深綠色。另一種類型不能進行光合作用,主要用來幫助植物體收集枯枝落葉、雨水和塵土等,在一些細菌和微生物的幫助下,把有機物分解成方便植物體吸收的無機物和供植物成長髮育所需的腐殖葉。由於鹿角蕨株形奇異,姿態優美,是極好的室內懸掛觀葉植物,因此經常被作為觀賞植物引種和栽培,還被貼於古老枯木或樹莖幹上作壁掛裝飾。人工種植鹿角蕨時,一般採用分株繁殖的方法,而分株時間最好是在二、三月份或六、七月份。分株時,首先在母株上選擇比較健壯的子株,再用刀沿着葉片的底部輕輕切開,最後種植到花盆中 [2] 

鱗木特點

孢子葉聚集成孢子葉球,着生於小枝頂端。每個孢子葉的腹面(即上面)有一孢子囊。孢子囊有大小兩種:小孢子囊內含有很多的小孢子;大孢子囊含有4、8或16個大孢子。

鱗木生長環境

生長在炎熱潮濕的沼澤地中 [3] 
參考資料
  • 1.    王紅編著,古生物王國,企業管理出版社,2013.10,第46頁
  • 2.    (法)喬治·布封著,自然史(全新修訂版),重慶出版社,2014.08,第278頁
  • 3.    郭豫斌主編,小博士文庫 史前生物 上卷,黃山書社,2010.06,第66頁
  • 4.    鱗木 - 化石網  .化石網[引用日期2023-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