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鱓拼音shàn,字從魚從單。“魚”指“水生動物”,“單”意為“大力”。
中文名
拼    音
shàn
部    首
五    筆
QOKF
倉    頡
NFRRJ
四角號碼
26356
UniCode
CJK
統一漢字
U+9C53
部外筆畫
12
總筆畫
23
筆順編號
35251214444251251251112
注    音
ㄕㄢˋ

基本釋義

“魚”和“單”聯合起來表示“一種有力的水生動物”。本義:水生的大力動物。特指:鱷魚(古稱“鼉”)。也指鱔魚。古人以鱷魚力大,故以其皮冒鼓,使鼓傳達鱷魚的力量,鼓勵軍士衝鋒陷陣。山西襄汾陶寺遺址早期大墓出土有“鼉鼓”。先秦文獻有“鼉鼓彭彭”。
音義同“鱔”; tuó 音義同“鼉”。
基本字義
● 鱓
shànㄕㄢˋ
◎ 同“鱔”。
English
eel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常演切《集韻》《韻會》《正韻》上演切,𠀤音善。魚名。《類篇》蛇鱓,黃質黑文。《爾雅翼》鱓似蛇無鱗,體有涎沫,夏月於淺水作窟。《本草圖經》鱓似鰻鱺而細長,亦似蛇而無鱗,有靑黃二色,生水岸泥窟中。《異苑》死人發所化。《淮南子·覽冥訓》蛇鱓著泥。
《集韻》唐何切,音駝。與鼉同。《説文》魚名。皮可冒鼓。《史記·太史公自序》黿鱓與處。《注》索隱曰:鱓音鼉。《李斯上秦始皇書》樹靈鱓之鼓。注:徒何切,鱓皮可以冒鼓。《呂氏春秋》乃令鱓先為樂倡,鱓乃偃浸,以其尾鼓其腹。 [1] 
又北二百五十里,曰求如之山,其上多銅,其下多玉,無草木。滑水出焉,而西流注於諸毗(Pí)之水。其中多滑魚,其狀如鱓 (shàn),赤背,其音如梧,食之已疣。其中多水馬,其狀如馬,文臂牛尾,其音如呼。 [3] 

説文解字

魚名。皮可為鼓。從魚單聲。常演切 [2] 
參考資料
  • 1.    康熙字典  .漢典[引用日期2018-11-09]
  • 2.    説文解字  .漢典[引用日期2018-11-09]
  • 3.    百部中國古典名著.山海經: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年1月: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