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鯉城區

鎖定
鯉城區,隸屬福建省泉州市。位於晉江下游的泉州平原,介於東經118°29′~118°37′,北緯24°52′~24°56′之間。屬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終年温暖濕潤,故有温陵之稱,陸域面積53.74平方千米。 [16]  [23]  截至2022年末,鯉城區常住人口為39.8萬人。 [36]  截至2023年6月,鯉城區轄8個街道, [37]  區人民政府駐海濱街道莊府巷24號。
唐開元六年(718年),析南安縣置晉江縣。1950年,析晉江縣設立泉州市。1985年,泉州市改設鯉城區。1997年,鯉城區調整為鯉城、豐澤區洛江區 [25] 泉州市中心城區之一,因古城形似鯉魚得名。 [16]  1300餘年,鯉城一直是歷代晉江流域乃至更大地域範圍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 [25]  是國務院首批公佈的全國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宗教人文藝術瑰寶薈萃,素有“海濱鄒魯”“此地古稱佛國,滿街都是聖人”的美譽。區內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天主教印度教摩尼教等珍貴文化史蹟林立,擁有開元寺清淨寺天后宮府文廟德濟門遺址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音梨園戲高甲戲提線木偶戲拍胸舞等珍貴的古老文化藝術源遠流長。 [23] 
2023年,鯉城區實現生產總值(GDP)567.83億元,同比增長8.4%。 [35] 
中文名
鯉城區
外文名
Licheng District
別    名
剌桐
温陵
行政區劃代碼
350502
行政區類別
市轄區
所屬地區
福建省泉州市
地理位置
福建省南部泉州市
面    積
53.74 km²
下轄地區
8個街道
政府駐地
海濱街道
電話區號
0595
郵政編碼
362000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39.8 萬(2022年末常住人口)
著名景點
開元寺
清淨寺
泉州天后宮
泉州府文廟
火車站
泉州站
車牌代碼
閩C
地區生產總值
567.83 億元(2023年) [35] 

鯉城區歷史沿革

夏、商兩代,地理區劃屬揚州。
西周,屬七閩地。
春秋戰國,屬越國。
秦,屬閩中郡。
西漢初,屬閩越國。漢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閩越國滅,閩越國民眾被強迫遷徙江、淮。昭帝始元二年(前85年),逃匿山谷未遷的閩越民眾自立冶縣(治今福州市),今域屬冶縣。東漢時屬會稽郡南部都尉侯官縣(治今福州市)。
三國,屬吳建安郡東安縣(治今南安縣豐州)。
西晉,屬晉安郡晉安縣(治今南安縣豐州)。
南朝宋屬晉平郡晉安縣;齊屬晉安郡晉安縣;梁析晉安郡置南安郡,今域屬南安郡(治今南安縣豐州);陳仍屬南安郡。
隋初,屬泉州(治今福州市)南安縣,後泉州改稱閩州,再後又改稱建安郡,今域縣屬不變。
唐武德元年(618年),建安郡改為建州,今域屬建州南安縣。武德五年,析建州南安縣置豐州(治今南安縣豐州),今域為豐州南安縣地。武德六年,在閩縣復置泉州。貞觀九年(635年),豐州劃歸泉州(治今福州市),縣屬不變。嗣聖元年(684年),析泉州南安、莆田、龍溪置武榮州(治今南安縣豐州),今域屬武榮州南安縣。不久,武榮州又劃歸泉州。聖歷二年(699年),復置武榮州。聖歷三年又裁撤。久視元年(700年),第三次設置武榮州,州治治所設今域城區。景雲二年(711年),武榮州改稱泉州,今域仍為南安縣地。開元六年(718年),泉州刺史馮仁智以州治附郭無縣,請析南安縣東南地置晉江縣,今域大部屬晉江縣,少數屬南安縣。天寶元年(742年),泉州改為清源郡。乾元元年(758年),復改為泉州。
五代後梁開平三年(909年),封威武軍節度使王審知為閩王,今域為閩王國地。後晉開運二年(945年),南唐滅閩,今域屬南唐。後漢乾祐二年(949年),南唐升泉州為清源軍,今域屬清源軍。
北宋乾德二年(964年),改清源軍為平海軍,今域屬平海軍。太平興國三年(978年),平海軍復改為泉州。
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升泉州為泉州路總管府,增設南、北二錄事司,專門管理城區行政事務,翌年合二為一,今域屬錄事司和晉江、南安二縣。
明洪武三年(1370年),撤錄事司,今域仍屬晉江、南安二縣。清代隸屬依舊。
民國元年(1912年),取消府、州、廳,實行省、道、縣三級地方政制,今域屬福建省南路道(民國三年(1914年)改稱廈門道)晉江、南安二縣。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11月,“福建事變”時,成立中華共和國人民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今域屬福建人民政府泉海(旋改興泉)省晉江、南安二縣,城區為省會。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1月,福建人民政府失敗,復隸福建省;同年7月,全省設10個行政督察區,今域屬第五行政督察區(專署駐同安)。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1月,調整行政督察區,改隸第四行政督察區(專署駐同安)。
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行政督察區第二次調整,今域仍屬第四區(專署駐永春)。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1月,行政督察區第三次調整,隸屬第四區不變;同年9月,專署遷駐今域城區。
1949年8月31日,泉州解放,今域屬福建省第五行政督察區(治今域城區)晉江、南安二縣。
1950年3月,第五行政督察區改稱泉州行政督察區;同年9月,改稱晉江區。
1951年1月,析晉江縣城關區和近郊8個鄉成立泉州市(縣級),屬晉江區,今域屬泉州市和晉江縣、南安縣。
1953年6月30日,泉州市改為省轄市,不久還屬晉江區。
1955年4月,晉江區改稱晉江專區,今域分屬晉江專區泉州市、晉江縣、南安縣。
1958年,析晉江縣和南安縣部分鄉村歸泉州市。
1971年1月,析晉江縣部分鄉村歸泉州市;同年7月,晉江專區更稱晉江地區,泉州市(縣級)屬晉江地區。
1985年5月14日,國務院批准撤銷晉江地區,泉州市升為地級市,實行市管縣行政體制。
1986年1月1日,在原泉州市區域內建立鯉城區,屬泉州市(地級)。 [20] 
1997年,鯉城區調整為鯉城、豐澤區洛江區 [25] 

鯉城區行政區劃

鯉城區區劃沿革

1986年1月1日,鯉城區人民政府成立,領臨江、海濱、鯉中、開元、華大5個街道,浮橋鎮,東海、江南、北峯、城東、河市、馬甲、羅溪7個鄉和清源、雙陽華僑2個國營農楊。12月,設閩東南地質大隊居委會,歸華大街道。
1987年5月,析羅溪鄉前溪、翁山2個村委會為前溪,新東、翁山、永生4個村委會;同年10月,析羅溪鄉松角山、白鳳,蘇山、虹山4個村,成立虹山鄉,鄉政府設在虹山村。
1988年11月,劃浮橋鎮筍寄村、金山新村歸海濱街道。
1989年6月,梅濱街道金山新村析為金山、金苑2個居委會;華大街道南院居委會析為南院、西院2個居委會。
1990年10月,開元街道增置刺桐新村居委會。
1991年5月,臨江街道增置語江居委會;同年9~10月,東海、城東、馬甲、江南、北峯、河市、羅溪建制改鄉為鎮。
1992年9月,析東海鎮鳳山、仁風、東湖、東塗、迎津、東霞、燈洲、燈星、沉洲9個村,成立東湖、豐澤、泉秀3個街道,同時新建18個居委會。東湖街道駐東湖街,轄鳳山、東湖、仁風3個村和東鳳、東禪、少林、東仁、松灣、湖美、湖心7個居委會;豐澤街道駐霞準,轄東霞、東塗、迎津3個村和前坂、津淮、津秀、建福、霞淮、豐澤6個居委會;泉秀街道駐田安南路,轄燈星、燈洲、沉洲3個村和華豐、新安、大準、湖內、烏洲、成洲6個居委會。 [21] 
1997年6月,經國務院批准,原鯉城區行政區劃調整為鯉城、豐澤、洛江3個市轄區。鯉城區保留原有名稱,轄江南、浮橋2個鎮以及泉州古城區的開元、鯉中、海濱、臨江4個街道,轄區範圍僅為原先的1/10。
2003年1月,撤銷江南、浮橋2個鎮,設立江南、浮橋2個街道。
2006年9月,江南、浮橋2個街道調整為江南、浮橋、金龍、常泰4個街道。 [19] 
鯉城區行政區劃圖 鯉城區行政區劃圖

鯉城區區劃詳情

截至2023年6月,鯉城區轄8個街道:江南街道浮橋街道金龍街道常泰街道開元街道鯉中街道海濱街道臨江街道,另轄1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清濛經濟開發區。 [37]  區人民政府駐海濱街道莊府巷24號。
鯉城區街道概況
街道辦
直轄
梅峯社區、雙塔社區、開元社區、新春社區、華新社區、西湖社區、泉山社區、東北社區、東昇社區、梅山社區、紅梅社區、刺桐社區、北山社區 [2] 
促進社區、百源社區、清華社區、升文社區、清正社區、東華社區、東門社區、和平社區、通政社區、新峯社區、昇平社區、西郊社區 [3] 
金山社區、筍浯社區、水門社區、東魯社區、新門社區、海清社區、塗門社區 [4] 
新橋社區、溪亭社區、躍進社區、幸福社區、伍堡社區、聚寶社區、隘南社區 [5] 
金浦社區、黃石社區、東邊社區、田中社區、岐山社區、坂頭社區、仙景社區、延陵社區、新步社區、浮橋社區、濱江社區 [6] 
明光社區、東浦社區、霞洲社區、王宮社區、登峯社區、亭店社區、烏石社區、火炬社區、錦美社區 [7] 
金柄社區、石崎社區、高山社區、後坑社區、古店社區、玉霞社區、赤土社區、坑頭社區、曾林社區、龍嶺社區、金峯社區 [8] 
路邊社區、下店社區、上村社區、五星社區、樹兜社區、華星社區、錦田社區、新塘社區、仙塘社區、華塑社區 [9] 

鯉城區地理環境

鯉城區位置境域

鯉城區,地處福建東南沿海,介於東經118°29′~118°37′,北緯24°52′~24°56′之間。東鄰惠安縣,西連南安縣,南與晉江市交界,北同仙遊縣接壤,東南面海與台灣省一水相隔。東西寬22千米,南北長52千米,呈長條形狀,陸域面積53.74平方千米。 [16]  [23] 

鯉城區地形地貌

鯉城區地貌屬福建東部沿海花崗岩丘陵與平原地貌區的一部分,地勢北高南低。北部峯巒起伏,海拔500~800米,為戴雲山脈向東南延伸的餘脈。700米以上的山峯8座,九樓山為全區最高峯,海拔835.6米。北部和中部低山羣中的丘陵交錯分佈;南部的丘陵從大、小陽山經清源山至桃花山呈帶狀分佈,由西北向東南逐漸下降沒入泉州灣。西南部和東南部為泉州平原的一部分,海拔8~9米。 [23] 
鯉城區地貌有低山、丘陵、台地、平原、河谷盆地、灘塗等類型,以丘陵為主。根據1990年航測,低山45.26平方千米,約佔全區土地總面積8.39%;丘陵295.23平方千米,約佔54.75%;台地64.93平方千米,約佔12.04%;平原69.80平方千米,約佔12.95%;灘塗31.13平方千米,約佔5.77%;淺海15.73平方千米,約佔2.92%;內陸水域17.07平方千米,約佔3.17%。 [23] 

鯉城區氣候

鯉城區處於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地區,氣温高,日照充足,蒸發量大。年平均氣温17.5℃~20.7℃,最熱月平均氣温26℃~29℃,最冷月10℃~13℃;夏季長而炎熱,冬季短無嚴寒,春温低於秋温;境內大部分地區常年無霜,農作物一年三熟。降水充沛,空氣濕潤,常年降雨量1200~1550毫米,自南部向北部遞增;乾濕季分明,3~9月為濕季,降水量佔全年80%強,10月至翌年2月為乾季,降水量不足全年的20%;降水量年際變化大,少雨年降水量與多雨年相差近2倍。季風氣候明顯,夏季盛行東南風,多熱帶颱風,冬季以東北風居多,海風大。由於季風活動的不穩定性,境內各種氣候要素年際變化率大,造成自然災害頻繁發生。 [22] 

鯉城區土壤

鯉城區土壤礦物質淋溶強烈,地帶性土壤磚紅壤性紅壤遍及全區。從水平分佈看,中、南部多為磚紅壤性紅壤,北部除少數低丘有磚紅壤性紅壤外,大多為紅壤。從垂直分佈看,隨着海拔的降低,依次是紅壤——磚紅壤性紅壤——潮土——鹽土。從地域分佈看,紅壤大部分分佈在虹山,羅溪、馬甲和河市等鄉鎮的東北部;磚紅壤性紅壤分佈在河市鎮西南部以及近郊一些丘陵台地;潮上主要分佈在晉江下游的浮橋鎮,其次是北峯和東海鎮;鹽土分佈在城東和東海鎮的濱海處;水稻土則廣泛分佈在境內的沖積平原、濱海平原、丘陵梯田以及山望谷地,全區土壤有5個土類,8個亞類,17個土屬,38個十種。 [22] 

鯉城區水文

鯉城區境內水系分屬晉江水系,獨流人海水系和木蘭溪水系。 [23] 

鯉城區自然資源

鯉城區生物資源

鯉城區野生植物種類多,有3門176科650屬920種。其中蕨類植物21科23屬41種,裸子植物6科16屬25種,被子植物149科601屬854種。 [24] 
鯉城區野生動物種類多,有脊椎動物、節肢動物、軟體動物、腔腸動物、棘皮動物和腕足動物。其中前3門種類多,分佈廣。 [24] 

鯉城區礦產資源

鯉城區礦產資源貧乏,除花崗岩石材礦產和粘土礦產等資源較豐富外,已發現的泥煤、磁鐵礦、金、銅、鈷等礦產,多數屬礦化點。 [23] 

鯉城區人口

鯉城區 鯉城區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鯉城區常住人口為396112人。 [15] 
截至2022年末,鯉城區户籍人口282162人,其中:男性136243人,女性145919人;全區常住人口39.8萬人,同比增長0.25%,出生率6.78‰,死亡率6.84‰,自然增長率-0.06‰。 [36] 

鯉城區經濟

鯉城區綜述

2019年,鯉城區生產總值(GDP)邁上400億元台階,實現420.33億元,同比增長8.5%。 [1] 
2020年,鯉城區實現生產總值(GDP)438.08億元,增長4.1%。 [18] 
2021年,鯉城區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224148萬元,比上年增收21735萬元,增長10.7%。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35489萬元,比上年增收12737萬元,增長10.4%;上劃中央收入88659萬元,比上年增收8898萬元,增長11.3%。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03466萬元,比上年增加57047萬元,增長39.0%。 [18] 
2023年,鯉城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67.83億元,同比增長8.4%。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0.19億元,同比增長3.3%,第二產業增加值189.80億元,同比增長8.4%,第三產業增加值377.84億元,同比增長8.4%。 [35] 

鯉城區第一產業

2022年,鯉城區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957萬元,同比增長2.8%,其中,農業產值3414萬元,增長3.6%;漁業產值527萬元,增長5.6%;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16萬元,增長8.2%。 [36] 

鯉城區第二產業

  • 工業
2022年,鯉城區實現工業增加值174.72億元,增長4.8%,對GDP的貢獻率32.7%;全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3%。其中,股份制企業增長4.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增長10.4%,其他經濟類型企業增長23.8%;輕工業增長7.1%,重工業增長4.5%;三大支柱產業增長7.0%;年末擁有年產值超億元工業企業72家,其中超10億元企業16家。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0.58億元,同比增長14.8%。 [36] 
  • 建築業
2022年,鯉城區建築業增加值34.75億元,增長14.4%。全區資質等級以上建築企業30家,完成建築業總產值166.13億元,增長13.7%。全區資質等級以上房屋建築企業施工面積867.59萬平方米,其中,本年新開工面積341.69萬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積273.43萬平方米,房屋竣工價值75.97億元。建築業產值超億元企業9家。 [36] 

鯉城區第三產業

  • 房地產業
2022年,鯉城區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49.20億元,增長15.6%。房屋施工面積228.15萬平方米,下降14.2%。商品房銷售面積51.91萬平方米,增長7.1%。其中:住宅31.12萬平方米,增長15.8%。商品房銷售額53.61億元,增長21.8%。 [36] 
  • 國內貿易
2022年,鯉城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07.74億元,同比增長2.5%。其中:239家限額以上企業實現零售額254.55億元,同比增長2.8%,佔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82.7%。在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零售額中,石油製品類零售額47.93億元,增長56.0%;汽車銷售企業零售額139.32億元,下降6.6%;電子商務企業零售額8.66億元,增長1.6%;通訊器材類增長82.5%;文化辦公用品類增長27.1%;煙酒類增長14.7%;糧油、食品類增長8.2%;日用品類增長7.0%;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2.3%。 [36] 
  • 對外經濟
2022年,鯉城區新設立以及增資外商投資企業9家,合同利用外資12920萬元人民幣,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66.67%投向第三產業。外商實際到資11750萬元人民幣,增長116.2%。 [36] 

鯉城區交通運輸

鯉城區作為泉州的中心城區,依託全市的交通網絡,包括漳泉鐵路、福泉、泉廈高速公路、泉州港、泉州晉江機場構成了泉州高等級的陸海空交通網絡。 [32] 

鯉城區社會事業

鯉城區教育事業

截至2022年末,鯉城區區屬中職學校1所,教師進修學校、特教學校各1所。區屬普通中學有8所,其中:高中5所,初級中2所,九年一貫制1所,均通過福建省義務教育管理標準化學校驗收。泉州七中被確認為福建省首批示範性高中。小學30所,其中有25所小學通過福建省義務教育管理標準化學校驗收。幼兒園87所,其中公辦幼兒園9所。幼兒園中省示範幼兒園5所,市示範幼兒園3所,區示範幼兒園19所。幼兒園在園生數18345人,其中公辦幼兒園3898人;小學在校生數41718人,其中公辦小學37110人;中學生數24744人,其中公辦學校17032人。區屬中小學、幼兒園、中職及特教專任教師共5817人,其中公辦學校教師3289人。 [36] 

鯉城區科學技術

截至2022年末,鯉城區53家企業獲評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高企總數達到145家。全年推動36家企業參評備案為科技型中小企業,其中8家企業獲得省級科技創新券補助24.4萬元。4家企業入選省級科技小巨人企業,毫米電子獲評市級新型研發機構,建設泉州市五交科技產業研究院。2022年全區技術合同認定登記成交額達2.08億元,同比增長1393.47%。 [36] 
截至2022年末,鯉城區擁有高新技術企業145家,省級科技小巨人企業27家,科技型中小企業91家,市級以上眾創空間13家、科技企業孵化器5家、新型研發機構14家,市級以上科技特派員(個人/團隊)110個,科技創業領軍人才9名,市級科技特派員工作站1個,市級星創天地建設試點單位1個。 [36] 

鯉城區文化事業

截至2022年末,鯉城區轄區內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街道文化站8個、百姓書房3個、24小時自助圖書館4座。2022年改造建設了2個社區文化示範點,轄區內文化館1個、舉辦“刺桐公益”公益講堂29期、公益培訓19期。深入基層開展文藝演出及“三下鄉”匯演9場;依託區文化館等藝術場館開展各類文藝展覽共16場;開展街頭文化活動1800餘場。 [36] 

鯉城區體育事業

2022年,鯉城區新建30個口袋健身公園,並建設完成鯉城區智慧體育公園。成功舉辦2022年泉州市第十四個“全民健身日”活動啓動儀式。 [36] 

鯉城區醫療衞生

截至2022年末,鯉城區各級各類醫療機構188家。轄區省、市屬公立醫療衞生機構共4家,包括福建醫科大學附屬二院、泉州市第一醫院、泉州市中醫院、泉州迪安醫學檢驗所。區屬衞生機構2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家,衞生監督所1家。區屬公立醫療機構16家:街道社區衞生服務中心8家,婦幼保健院1家,醫務室7家。民營醫療機構166家:醫院9家、門診部17家,服務站23家,診所114家,醫務室1家,血液透析中心1家,醫學檢驗實驗室1家。截至2022年底,轄區(不含省市部隊屬機構)內開放牀位數1320張,千人均牀位數3.32張。
2022年,鯉城區本省户籍孕產婦系統保健管理率93.32%,高危孕產婦篩查率73.22%,高危孕產婦管理率100%,孕產婦死亡率為0/10萬。3歲以下兒童系統保健管理率95.72%,5歲以下兒童低體重患病率0.82%,5歲以下兒童生長髮育遲緩率0.83%,5歲以下兒童消瘦率0.2%,5歲以下兒童超重率2.62%,5歲以下兒童肥胖率2.23%,5歲以下兒童貧血患病率6.58%。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3.03‰,嬰兒死亡率1.52‰,新生兒死亡率1.52‰。新生入園體檢4949人、口腔保健21184人次、眼保健20076人次。國家擴大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均達99%以上。 [36] 

鯉城區社會保障

社會保障
2022年,鯉城區參加城鎮職工養老、失業、工傷保險人數分別達到12.18萬人、5.87萬人、7.14萬人;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參保4.35萬人(其中16~59週歲參保人員2.2萬人,60週歲以上待遇領取人員2.15萬人);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參保人數0.76萬人(其中在職0.45萬人,離退休0.31萬人)。 [36] 
社會福利
2022年4月1日起提升低保標準至每人每月900元,80週歲及以上低保老年人每人每月增發低保金100元,2022年以來全區545户876人累計發放低保金715.85萬元。2022年4月1日提升特困人員分散供養基本生活標準至每人每月1170元,集中供養基本生活標準1755元;分散供養照料護理標準全自理的每人每月196元、半自理的每人每月490元、全護理的每人每月980元,集中供養照料護理標準全自理的每人每月294元、半自理的每人每月735元、全護理的每人每月1470元,全區特困人員120人累計發放特困人員供養資金274.41萬元。全年累計發放臨時救助金3384户次205.14萬元。實行殘疾人兩項補貼制度,累計發放殘疾人兩項補貼257.64萬元。 [36] 

鯉城區歷史文化

鯉城區名稱由來

鯉城區是泉州市中心城區之一,因古城形似鯉魚得名。 [16] 

鯉城區民風民俗

煎堆補天:端午節之前,泉州一帶常常陰雨綿綿,人們盼晴心切,仿效女蝸氏煉石補天的做法,於是有了“煎堆補天”的民俗。民謠“雨仔微微,舀油來煎堆”正是這種民俗的生動反映。堆,是以“米粉或面和物於油內煎之”(《泉州府志·風俗》),味道香美。在泉州,除了“蠔堆”(又名“蠔煎”)外,還有“麥堆”、“豬油堆”等。
筅塵:為了乾乾淨淨過春節,除夕之前,家家户户都要進行一年一度的“筅塵”(撣塵),即徹底的衞生大掃除活動。這種“筅塵”的習俗宋代已可見。據宋代吳自牧夢粱錄》載:“十二月盡,不論大小家,俱灑掃門閭去塵穢、淨庭户,以祈新歲之安。”
吵新人:即鬧洞房。泉州一帶有“七日內無大小”之説,意即新婚以後的七天之內可以不拘禮節隨時鬧洞房。鬧洞房的內容大多是要新婚夫婦當眾做出種種親暱舉動,形式多樣,詼諧風趣。但有時也會因無所禁忌、別出心裁而出格。
滿月:嬰兒出生滿一個月,稱作“滿月”。主人要請理髮匠為嬰兒剃去胎髮,俗稱“剃滿月頭”,並以“龜粿粽”饋送親友鄰居,親友鄰居則回贈衣服、贏巾(襁褓)、項鍊、手鐲、腳鐲等。“龜粿粽”中必有一種叫“滿月圓”的米粿,因形狀像奶頭,故俗稱“豬母奶”。它象徵母乳充足,嬰兒健康。
度晬:嬰兒週歲,俗稱“度晬”。是日,主人要為嬰兒“做度醉”,敬神祀祖,設宴請客,還要製作大量的“四腳龜”和米粽分送親友,祈求嬰兒早日學會走路,健康長壽。外婆家通常要送用紅線繡着“度晬裘”(披風)、“度晬帽”和有虎頭圖案的虎耳帽、虎耳鞋以及銀製的如意鎖、長命鎖、天官鎖或手鐲、腳鐲等,祝福嬰兒吉慶康健。
成年禮:男孩十六歲叫“成丁”,表示孩子已經長大成人了,因此十六歲的生日儀式特別隆重。家裏要備辦“三牲”、壽麪最後一次答謝牀母、檐口媽和夫人媽諸神的庇佑之恩,以糕、粿、粽、面線等物分送親友鄰居,並設宴招待。這時外祖母家要送成年衣帽鞋襪或布匹等表示祝賀。
過番:閩南地瀕東南海濱,從唐代起,就有泉州人飄洋過海,移居南洋羣島。隨着宋元泉州港的興盛,遠航東南亞各國經商的泉州華僑更是猛增。本地人習慣把前往南洋謀生稱做“過番”,旅居南洋一帶的華僑則被稱為“番客”。
送順風與褪草鞋:泉州人即將出國謀生或華僑回鄉探親後又將返回居留國之時,親友紛紛前來贈送家鄉土特產或中成藥,為其送行,俗稱“送順風”,如設宴送行,則稱辦“送順風桌”。華僑自海外歸來,親友聞訊趕來送雞、雞蛋、面線、美酒等物或設宴接風洗塵,俗稱“褪草鞋”(因舊時出遠門,常穿草鞋步行)。 [26] 

鯉城區風景名勝

  • 開元寺
開元寺 開元寺
開元寺位於西街中段北側,新華西路以東,1982年2月,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唐垂拱二(686年)。初名蓮花應瑞道場,後易名蓮花寺、龍興寺。開元二十六年(738年),唐玄宗下令全國諸州一上開元寺以紀年遂改名開元寺。歷經五代至宋,設支院百餘所。元至二十二年(1285年),合併成一大寺,賜額“大開元萬壽禪寺”,為開元寺最興盛時期,僧眾多達千人。元末,泉州地方混戰,被燒燬。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守恭裔孫雲南副使黃文柄修復舊觀,現存大殿為崇禎年間(1628~1644年)鄭芝龍重修。寺佔地面積約7萬平方米,中軸線由紫雲屏、天王殿、拜庭、大雄寶殿(又名百柱)、甘露戒壇、藏經閣組成。副軸線包括東廊、檀越祠、小開元寺(準提禪林)、西廊、功德堂、尊勝院(彌一法師紀念館)、水陸寺。兩軸線及鎮國、仁壽二石塔組成福建最大的佛教建築羣。 [27] 
  • 李贄故居
李贄故居 李贄故居
李贄故居,位於泉州鯉城區南門萬壽路123號,為一座兩進三開間的普通民房,前落只剩一間通道,正廳建築形式為坡屋頂,磚木結構,廳堂內案桌供脱胎李贄塑像,後有李贄家族族系圖。清同治間(1862~1874年),修葺時在該廳右側出土有李贄石質印章兩枚,一刻陰文“李贄”,一刻陽文“卓吾”。現分別收藏於中國歷史博物館和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故居佔地面積495平方米。 [28] 
  • 清淨寺
清淨寺 清淨寺
清淨寺位於市區塗門街中段北側,又名麒麟寺,或音譯為艾蘇哈卜寺,俗稱清真寺,寺北依八卦溝為界,南臨塗門街,佔地2078.36平方米,1961年3月,列為為第一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軍於北宋中祥符二年(1009年),是中國現存年代最早的伊斯蘭教寺之一。主要建築有大門、奉天壇、明善堂三部分。 [29] 
  • 中山路
泉州中山路
泉州中山路(3張)
中山路位於泉州市鯉城區,街區全長2392米,並延伸至周邊29條背街小巷,是泉州古城的南北中軸線。泉州中山路始建於20世紀20年代初。2001年,泉州中山路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遺產保護優秀獎”;2010年,列入第二屆“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名錄;2014年,獲評福建省第一批歷史文化街區;2015年,入選首批30箇中國曆史文化街區;2021年11月,被認定為省級旅遊休閒街區;2023年3月,被認定為國家級旅遊休閒街區。泉州中山路號稱“百年中山路,千年泉州史”。 [33] 
  • 泉州府文廟
泉州府文廟 泉州府文廟
泉州府文廟位於市區中心、百源川池西畔。現存佔地10700平方米,是泉州古代文化教育的殿堂,也是泉州現存大型宋代建築之一,在中國上千座孔廟裏是罕見的,有較高的科學、藝術和歷史價值。大成殿為孔廟的主體建築、陳列有古代祭孔禮器、樂器及泉州歷代名人遺著、遺物等。是瞭解泉州古代文化教育的珍貴實物資料。2001年6月25日,泉州府文廟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0] 
  • 泉州天后宮
泉州天后宮 泉州天后宮
泉州天后宮位於泉州市區天后路,始建於宋慶元二年(1196年),為中國現存建築規格最高、年代最早、規模最大的一座媽祖行宮。素有“温陵聖廟”之稱。坐北朝南,佔地面積7200多平方米,整體結構包括山門、戲台、東西闕、正殿、東西廊、寢殿、東西軒、四涼亭及齋館。1987年,泉州天后宮由國家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1] 

鯉城區地方特產

東璧龍眼
東璧龍眼,福建省泉州市鯉城區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鯉城區地處亞熱帶,枕山面海,冬季戴雲山擋住了西伯利亞寒流的侵襲,春夏季又受東南季風帶來的豐沛雨澤的滋潤,屬典型的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海陸間的熱力差異,使東南季風帶着大洋水氣頻頻而來,形成了適宜龍眼生長優越的自然氣候及環境條件。東璧龍眼果穗長約24釐米,每穗果實34—42粒。果實扁圓形,果頂圓,果基平,果肩亦平。單果平均重10.9克。果皮赤褐色帶灰,具黃褐色細斑,龜狀紋明顯,較規則,果面放射線多。果皮稍厚,果肉淡白、透明、嫩脆,味濃甜,渣極少,品質極上,為鮮食極優品種。含糖量20%-25%,可食率60%-65%,8月下旬果實成熟。 [34] 
2010年4月16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東璧龍眼”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34] 

鯉城區榮譽稱號

2019年11月,鯉城區被生態環境部正式命名為第三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 [10] 
2019年12月,鯉城區被中共福建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員會辦公室、福建省司法廳評為“福建省‘七五’普法中期先進區”。 [11] 
2020年1月,鯉城區入選2020中國縣域文化消費百強榜排名77。 [12] 
2020年2月,鯉城區入選2020中國縣域潮品消費百強榜排名76。 [13] 
2020年6月,鯉城區入選2020中國最宜置業百佳縣市。 [14] 
2023年1月,鯉城區入選2021-2025年度第二批全國科普示範縣(市、區) [17]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