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鮸魚

鎖定
鮸魚,是鱸形目石首魚科鮸屬魚類。身體延長而側扁;耳石橢圓形,背面有許多顆粒狀突起;腹面有蝌蚪形印跡;身體灰褐色;頦部及上、下頜無鱗,吻部、鰓蓋骨及各鰭基部被小圓鱗,體被櫛鱗;鰾大,圓錐狀,前端不突出形成短囊;各鰭褐色,末端深褐色;背鰭連續,胸鰭尖而長,尾鰭楔形。 [2] 
鮸魚在中國沿海地區均有分佈,但在南海數量不多;西北太平洋也均有分佈。鮸魚屬於近海暖温性中下層魚類,棲息於水深15~70米的泥沙底質海域。鮸魚以小魚、小型甲殼動物等底棲動物為食。 [2]  鮸魚的繁殖力較強,懷卵量約為72~216萬粒,成熟卵的卵徑可達1.2毫米,產卵期7~10月。 [3] 
鮸魚具有養血止血、補腎固精、消炎等功效, [4]  鮸魚富含豐富的蛋白質和各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常食對營養不良及貧血者效果顯著。 [5]  其肉質好,少細刺,味鮮美可口,可製作各類美食享用。 [4]  鮸魚是海產經濟價值頗高的魚類之一,具有生長快、病害少、自然抗逆性強等優點,市場潛力高,近年來人工繁殖和養殖鮸魚在中國南方沿海地區蓬勃發展,有望成為深水網箱養殖的優良品種。 [6] 
中文名
鮸魚
別    名
敏子
敏魚
米魚等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硬骨魚綱
鱸形目
石首科
鮸魚屬

鮸魚形態特徵

鮸魚 鮸魚
鮸魚體延長而側扁,背、腹部淺弧形,一般體長45~55釐米、體重500~1000克,大的個體可達10多千克、口大而微斜、體被櫛鱗、鱗片細小,表層粗糙,頭部被圓鱗、頜孔4個,中央頜孔及內側頜孔呈四方形排列,無頜須。上頜外行牙和下頜內行牙擴大,呈犬牙狀,內面小牙成帶狀羣、眼圈大、眼膜透明度高紅而明亮。體呈藍灰褐色,腹部為灰白色、背鰭2個連在一起,中間有一深缺刻。鰭棘上緣為黑色,鰭條部中央有一縱行黑色條紋;胸鰭基部黃色、邊緣黑色;臀鰭具2棘;尾鰭呈楔形,尾鰭的基部為黃色,其邊緣顏色稍淺。 [1] 

鮸魚近種區別

鮸魚
大黃魚
一般體長45~55釐米、體重500~1000克,大的個體可達10多千克。
體長在30~40釐米左右。
體呈藍灰褐色,腹部為灰白色;鰭棘上緣為黑色,鰭條部中央有一縱行黑色條紋。
身體背部灰黃色;體側下部各鱗片常有1個金黃色腺體而呈金黃色;背鰭及尾鰭灰黃色,其餘鰭黃色。
鮸魚 鮸魚
大黃魚 大黃魚

鮸魚棲息環境

鮸魚屬於近海温水性的近底層魚類(一生中大部分時間棲息於水域底層或近底層的魚類),喜歡棲息在15~75米深且底質為泥沙或者泥的海底,是廣温廣鹽性魚類,以鮸魚幼魚為例,可適應温度範圍在4~32攝氏度,鹽度的範圍在12.1~52.6。

鮸魚生活習性

鮸魚節律行為

鮸魚具有垂直活動現象,白天下沉,喜歡在夜間上浮到水面上。
鮸魚還是一種小區域性的洄游魚類,每到產卵季節臨近,魚羣才會較為集中。在中國,洄游於黃海、東海、渤海的鮸魚共有三羣。第一羣是在春天的時候從渤海、海洲灣向濟州島的西南方越冬場洄游,在這一羣中有一個分支在每年4月期間會向朝鮮半島南岸洄游,大多為小型魚,而另一分支的大型魚會在每年4月和5月期間遊至渤海和海洲灣;第二羣則是圍繞着長江口外海水域周圍洄游,其越冬場位於濟州島西南方,魚羣在5月和6月之間,抵達海礁漁場附近以後便開始北上,10月份由東南方向越東場洄游;第三羣在江蘇和浙江沿海,其越冬場在上海外海,南至台州列島以南,每年2月或3月洄游到浙江沿岸,8月和9月之間經過長江口游到江蘇沿岸。中國南海也有鮸魚洄游的現象,例如分佈於雷州半島東海岸以及粵西陽江縣沿海的魚羣,約每年3月分從西向東集中於海陵頭至白石角一帶的近海進行索餌、產卵,4月底繼續向東遊,直到5月魚羣才基本離去。《福建魚類志》記載每年4~5月,鮸魚羣會從深水區向近岸作生殖洄游。在產卵後會分散開進行索餌,一部分往閩東、浙南一帶索餌洄游,一部分往深海區洄游。冬季往南,12月間遊至福建牛山漁場東南外海的較深海域越冬。

鮸魚覓食行為

鮸魚屬於一種底棲肉食性魚類,其攝取的食物的等級隨着個體發育而增加,體重小於750克的仔魚以攝食輪蟲、小球藻、小型橈足類等,750克以上的可攝食小帶魚、沙丁魚等;而成魚的食物主要以黃鯽、青鱗魚等以及對蝦、鼓蝦、毛蝦等。另外,由於鮸魚長期生活在水下光線較弱的地方,視覺系統退化,但嗅覺靈敏,所以對於腥味重的食物攝食率較高。

鮸魚分佈範圍

鮸魚廣泛分佈於北太平洋西部、北部灣,包括中國的渤海、黃海、東海、南海以及朝鮮半島和日本南部海域。在中國多分佈於江蘇省、山東省、浙江省、台灣省以及福建省的沿海地區,其中浙江舟山羣島的鮸魚產量較大。

鮸魚生長繁殖

在鮸魚繁殖季節,雌性親魚相較於雄性親魚先成熟,不同地區的鮸魚生殖期不同,分佈在朝鮮沿岸的為9月~10月,長江口外海的鮸魚羣大約為7月~8月,而分佈於舟山羣島附近的大約為5月~6月。全長為50~65釐米的魚體,每次的懷卵量大約在72~216萬粒,透明成熟卵的卵徑大約為1.2毫米,而未成熟的卵的卵徑約為0.7毫米。鮸魚的受精卵為浮性卵,呈圓球形,無色透明,一般可見2~4個油球,最多可以看到7個,且個別受精卵除有1~2個較大的油球外還伴有許多分散狀的油球顆粒。
剛孵出來的仔魚全長2.32~2.31毫米,體長2.20~2.17毫米,身體較舒展,呈蝌蚪狀。頭部沿着卵黃囊前緣向下傾斜;腸位於卵黃囊後緣上方,末端纖細。背鰭膜從腦前上方開始,較窄,腹鰭膜從肛門處開始,較寬,均與呈鈍圓形的尾鰭膜相連接,背部兩側黑細胞較多。在水體上層呈倒懸式活動,依靠魚體尾部的擺動在水中竄動,常在池角和池壁附近聚集。1日齡仔魚會有放射狀彈性絲出現在腹膜內,且腹部肌節處的紅色色素從增加。2日齡的仔魚已經形成上、下頜骨,腸變彎曲且直腸加粗;胸鰭已經形成,但鰭條還未分化;鰾出現在胸鰭的中下方,即腸與肌節間。從受精卵孵化到36日齡,仔魚是採取中上層游泳方式運動的,但是36日齡後的仔魚逐漸轉為底層游泳生活,其體色開始向淡黃色轉變,並逐漸伴隨着變態發育的完成而進入稚魚期。

鮸魚人工養殖

鮸魚養殖方法

親魚培育鮸魚親魚在海水網箱內、圍塘內或者室內水泥池內均能產卵,但海水網箱產卵的上浮好卵率高於室內網箱,這是由於海區網箱與自然海域環境較為接近,馴養也較為理想。親魚應該選擇已經達到性成熟的、體表無明顯傷痕、鱗片完整的、釣鈎吃鈎淺的以及魚體入水中能正常遊動的個體,做消毒處理後進行馴養。對於冬季產卵的親魚,要保證其生活的水温大於6攝氏度,且不定時投餵餌料,增強體質,安全越冬。夏季是親魚性腺發育的關鍵時期,這時水温高,親魚的攝食量會相應減少,應以高蛋白、高脂肪的鮮活餌料為主。

鮸魚疾病防治

人工養殖鮸魚共有五種常見病例,其中香魚假單胞菌病為細菌性疾病,澱粉卵甲藻病、雙陰道吸蟲病、車輪蟲病、盾纖毛蟲病均屬於寄生蟲類疾病。 [7] 
改善養殖環境
首先,要改良水質,水病原體侵入養殖魚類的主要途徑,因此水的理化指標必須要符合養殖魚類的生存條件。在水產養殖過程中,要不斷更換池內不動水,特別是在高温季節,儘量一天內更換兩次水,並定期往池中投入水質改良劑,以改善水質,提高水中溶解氧含量;其次,進行嚴格檢疫。對養殖苗種的傳染病原生物進行嚴格檢查,及時發現問題並解決,阻斷傳染性病原的傳播。在養殖過程中,對池體、工具、苗種、餌料等各方面採用物理方法或化學方法定期進行消毒。在養殖室附近不可造成特別大的動靜以驚嚇魚羣,魚體若應激反應長時間的持續或強度過大,會增加魚體的能量消耗,降低魚類免疫力,為傳染性病原的侵入創造條件,不利魚類健康生長。 [7] 
餌料安全
投餵優質的餌料可提高魚體抵抗疾病的能力,根據水温、水質與魚的實際生長狀況制定合理的投餵計劃,投餌量要適宜,一般控制在七八分飽即可。在投餌中還要避免長時間單一投餵一種餌料,不然魚會出現攝食不活躍等現象。在投餵配合餌料過程中,偶爾喂以活蝦、小雜魚等生物餌料,具體視魚體大小而定。可定期往餌料中拌入維C或大蒜素等,對於提高魚體免疫力有良好的效果,維C也可一定程度提高魚體食慾以及緩解應激反應。 [7] 
針對性預防
除了對魚池採取綜合性的管理措施外,還需投入輔助藥物進行針對性的防護,使魚病的發病率降到最低。對於傳染性魚病,一般可採用聚維酮碘液等消毒劑投入魚池進行消毒。對於侵蝕性病原體,可用低濃度(通常為0.7mg/L)的硫酸銅硫酸亞鐵合劑(7:3),完全溶解後全池潑灑。對於非寄生物類魚病,一般在養殖過程中,每1-2周對養殖魚進行倒池,對用過的池子用次氯酸鈉或高錳酸鉀溶液等消毒液進行全池消毒,降低魚病發病率。 [7] 

鮸魚主要價值

鮸魚漁業價值

鮸魚是中國沿海地區常見食用經濟魚類的一種,是沿海機輪拖網和羣眾漁業拖網的捕撈對象,在中國的產量較大,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福建、浙江等地還開展了人工養殖,其產量於2003年開始列於中國漁業統計中,為中國沿海地區的漁業發展帶來一定的價值。

鮸魚食用價值

鮸魚肌肉中含有較高的賴氨酸、精氨酸、丙氨酸和亮氨酸,且每100克可食用部分中蛋白質含量為18.8克,鈣含量為169毫克,磷含量為168毫克。鮸魚可直接進行加工後鮮食,還可製作罐頭或加工成鮸魚鯗。鮸魚的魚肉可加工成魚丸、敲魚面等,魚鱗可做成鱗膠,而其內臟和魚骨還可做成魚粉、魚油等。

鮸魚藥用價值

中醫認為鮸魚較為温和,有潤肺、健脾、養血、止血等功效。鮸魚的“耳石”和“魚鰾”是兩種中藥材料。耳石在中國俗稱“魚頭石”,主要成分為碳酸鈣,有清熱去瘀以及通淋利尿的功能。而魚鰾也被漁民們稱為“魚肚”或“魚膠”,屬於很好的滋補品。鮸魚的肌肉及其副產物中含有比較豐富神經酸,能夠有效地改善心血管疾病,對人體的健康有益。

鮸魚研究價值

關於鮸魚遺傳多樣性水平以及鮸魚基因的研究,為人工養殖鮸魚提供理論基礎和科學依據,此類研究有利於人們瞭解養殖初期鮸魚的遺傳多樣性水平、鮸魚種質資源的評估、鑑定以及合理開發利用與保護。

鮸魚相關文化

舟山鮸魚名氣很大,尤以定海冊子附近的灰鱉洋為甚,因此冊子島也有了“鮸魚之鄉”的美譽。在舟山定海冊子島坊間有很多關於鮸魚的諺語或燈謎,如“寧可忘記廿畝稻,不要丟了鮸魚腦”“秋季八月吃鮸魚”“家住東海魚倉,腹中黃金萬兩”等。 [8-9] 

鮸魚食物營養成分

食物名稱 鮸魚
含量參考 約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能量 89 千卡
蛋白質 20.2 g
脂肪 0.9 g
膽固醇 62 mg
飽和脂肪酸 0.2 g
多不飽和脂肪酸 0.3 g
單不飽和脂肪酸 0.1 g
55 mg
18 mg
228 mg
357 mg
21 mg
0.07 mg
1.1 mg
0.05 mg
0.81 mg
51.1 μg
維生素A 33 μg
維生素B1(硫胺素) 0.01 mg
維生素B2(核黃素) 0.05 mg
煙酸(煙酰胺) 3 mg
展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