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鮮黃小檗

鎖定
鮮黃小檗(Berberis diaphana Maxim.)是小檗科,小檗屬落葉灌木,高可達3米。幼枝綠色,老枝灰色,莖刺三分叉,粗壯,葉堅紙質,葉片長圓形或倒卵狀長圓形,花簇生,偶有單生,黃色;外萼片近卵形,內萼片橢圓形,花瓣卵狀橢圓形,漿果紅色,卵狀長圓形,5-6月開花,7-9月結果。
分佈於中國陝西、甘肅、青海。生長在海拔1620-3600米的灌叢中、草甸、林緣、坡地或雲杉林中。
鮮黃小檗果實可食用。根和莖含小檗鹼,供藥用,能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並可提取小檗鹼。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1] 
中文名
鮮黃小檗
拉丁學名
Berberis diaphana Maxim.
別    名
黃檗
三顆針
黃花刺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5] 
毛茛目
小檗科
小檗屬
鮮黃小檗
命名者及年代
Maxin.,1877

鮮黃小檗植物學史

《中國高等植物圖鑑》中的圖1535應是Berberis diaphana var. tachiensis Ahrendt.此變種與Berberis diaphana的主要區別在於其近總狀花序。已將此變種並人Berberis aemulans Schneid.。Ahrendt根據花單生而確立的變種Berberis diaphana var. uniflora Ahrendt,但其模式標本Wilson 2865間有2-3花簇生。故併入Berberis diaphana [2] 

鮮黃小檗形態特徵

鮮黃小檗
鮮黃小檗(5張)
落葉灌木,高1-3米。幼枝綠色,老枝灰色,具條稜和疣點;莖刺三分叉,粗壯,長1-2釐米,淡黃色。葉堅紙質,長圓形或倒卵狀長圓形,長1.5-4釐米,寬5-16毫米,先端微鈍,基部楔形,邊緣具2-12刺齒,偶有全緣,上面暗綠色,側脈和網脈突起,背面淡綠色,有時微被白粉;具短柄。
花2-5朵簇生,偶有單生,黃色;花梗長12-22毫米;萼片2輪,外萼片近卵形,長約8毫米,寬約5.5毫米,內萼片橢圓形,長約9毫米,寬約6毫米;花瓣卵狀橢圓形,長6-7毫米,寬5-5.5毫米,先端急尖,鋭裂,基部縊縮呈爪,具2枚分離腺體;雄蕊長約4.5毫米,藥隔先端平截;胚珠6-10枚。漿果紅色,卵狀長圓形,長1-1.2釐米,直徑6-7毫米,先端略斜彎,有時略被白粉,具明顯縮存花柱。花期5-6月,果期7-9月。 [2] 

鮮黃小檗產地生境

分佈於中國陝西、甘肅、青海。生長在海拔1620-3600米的灌叢中、草甸、林緣、坡地或雲杉林中。 [2] 
鮮黃小檗v 鮮黃小檗v

鮮黃小檗繁殖方法

選地:鮮黃小檗種子萌發力強,在土壤中極易紮根,對育苗地要求不嚴格,沙壤土、輕壤土、慄鈣土、黑鈣土中均能正常生長,耐輕度鹽鹼,在pH為8-9、含鹽量0.2%的輕度鹽鹼地中都能生長,未見不良反應。
整地:在大田內以水平帶狀整地方式效果最好,育苗地要深翻25-30釐米,反覆耙,使土壤細膩。
土壤處理:4月下旬至5月上旬階段將深翻的土壤耙碎,施入基肥30噸/公頃。施375千克/公頃的硫酸亞鐵粉或5%的硫酸亞鐵溶液進行消毒,灑在土壤中翻10-15釐米,可改良土壤酸鹼性,供給苗木所需可溶性鐵質。
做牀:鮮黃小檗種子細小,苗牀不宜太大。可做成半高牀,寬1-1.5米、長6-10米,中間留寬10釐米、深20釐米的步道,用於澆水和除草。施225千克/公頃鋅伴磷粉劑,預防地下害蟲。在播種前15天,用2-3%硫酸亞鐵溶液消毒,並灌足底水。
育苗
  1. 選種:待9月中旬種子成熟後,選生長良好,果實繁盛,無病蟲害的健壯灌木,人工採種,採集期可以延伸到11月果實脱落前。採回的種子首先水洗、揉搓、去果醬,然後放在通風、乾燥地方晾曬,過篩除雜質,曬乾後裝入麻袋。注意防潮、防蟲。
  2. 種子處理:由於小檗種子有長期休眠的特性,所以採用低温層積催芽。初冬,把選取的小檗種子用50%甲基硫菌靈500倍溶液浸種消毒4小時後洗淨,與3-4倍種子量的濕沙混合。選取土壤疏鬆、排水良好、背風的地方挖坑貯藏。貯藏時先在坑內放一層濕河沙(約5-10釐米即可),將種子和濕沙混合,將混合的濕沙和種子放入坑中,用土覆蓋住。播種前取出種子,將種子用5%高錳酸鉀溶液消毒30分種後,撈出後以等量細砂拌入進行催芽,用麻袋覆蓋,每天灑水1次,使種子微濕即可,並上下翻動,早晚用塑料薄膜覆蓋保温,必要時早晚生火,提高室温,當種子1/3吐白時立即播種。
  3. 播種:⑴播種時間:鮮黃小檗播種最好選在4月中下旬及5月中上旬,以出苗不受倒春寒的凍害為原則,儘可能做到早播種、早出苗,增強苗木的抗性,保證苗木安全度過夏季高温。⑵播種方式:播種用撒播、條播均可,但要便於田間管理,以條播為宜。⑶播種量:播幅寬3釐米左右,行距20釐米左右,開溝深2釐米,播種量為225千克/公頃。播種深度1.0-1.5釐米為宜,每穴播種3-5粒。
育苗類型:育苗類型以大田育苗類型為主,播種時將催芽的細沙和種子均勻地撒在播幅上,播種後及時用過篩土覆蓋,厚度以不見種子為易。播種後不需覆蓋,適量用灑壺灑水,出苗期保持牀面濕潤。
苗期管理:澆水種子出土前,每天檢查種子周圍土壤水分狀況以及種子芽尖情況,根據天氣情況和土壤乾濕程度,每天灑水1-2次。以土壤不積水、不幹燥為原則。1個月後,幼苗長出數個側根後即可用大水澆灌(陰雨天除外),以牀面不乾裂為宜。8月中下旬苗木生長緩慢,木質化加強,且鮮黃小檗後期喜陽耐乾旱應少澆水。 [3] 

鮮黃小檗栽培技術

施肥:鮮黃小檗為貧瘠性樹種,在貧瘠和乾旱土壤中,幼苗都能健康生長,抗性強,不會造成幼苗大量死亡,存活下的苗木,2年的保存率還可以達到100%。因此,整地時只要多施有機肥,生長期施少量氮肥就可以。追肥可在苗木生長盛期進行,一般在6-7月可追施氮肥1次。
除草:期間應加強苗木的除草工作,除草應掌握除早、除小和除了的原則。且應在雨季以前,將雜草全部除淨,做到苗地無雜草。除草可用手工除草,也可用草甘膦、撲草淨等藥劑除草。 [3] 

鮮黃小檗病蟲防治

幼苗出土後用百菌清或波爾多液噴灑1次,防治病蟲害侵染。8月中下旬苗木生長緩慢,木質化加強,發現有病蟲害危害幼莖、葉、根部情況,及時施藥殺蟲。出苗前每隔5天噴施一次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1200-1400倍液,以防止幼苗立枯病。小檗葉易感白粉病,病原為白粉菌目子囊菌屬的真菌,發病初期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溶液3000-3750克/公頃噴施葉面,每週噴施一次。 [3] 

鮮黃小檗主要價值

鮮黃小檗果實可食用。根和莖含小檗鹼,供藥用,能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並可提取小檗鹼。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