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鮮水河

鎖定
鮮水河,古稱鮮水、州江,長江上游金沙江支流雅礱江的最大支流,上源有二:泥曲(太陽河)、達曲(月亮河),一般以較長的泥曲為正源,源於青海省達日縣(一説色達縣北緣)巴顏喀拉山南麓,稱泥曲(泥柯河),流入四川省色達縣境,經甘孜縣,在爐霍與南源達曲(源於甘孜縣北端,向東南流經色達縣,復經甘孜進入爐霍縣。)匯合後稱鮮水河。再南流經道孚縣至雅江縣以北27公里的兩河口處匯入雅礱江。全長680公里,面積19360平方公里。落差1340米,河口流量202立方米/秒,幹流水能理論藴藏量111萬千瓦。地處橫斷山區,流域狹窄,除達曲支流外,其它全部為短小的支溝,分佈於主河兩側。 [1] 
鮮水河流域上游為廣闊的高原平壩,沼澤發育,下游河谷下切,峽谷高深。 [1]  河流含沙量低,屬少沙河流。流域內水力資源藴藏量119.6萬千瓦。
中下游地區,建有不少引水工程及水電工程,流域內水資源得到一定的利用。上游青海達日縣也規劃有一些水電工程項目。
中文名
鮮水河
別    名
鮮水、州江
所屬水系
長江上游金沙江支流雅礱江的支流
地理位置
四川省西部甘孜州境內
流經地區
達日、色達、甘孜、爐霍、道孚、雅江
發源地
青海省達日縣巴顏喀喇山南麓
主要支流
達曲、阿拉溝、甲斯孔溝、拉日馬溝、
河    長
680 km
流域面積
19338 km²
落    差
1340 m
河    口
雅江縣以北27公里的兩河口

鮮水河幹流概況

鮮水河河道走向

鮮水河的位置及水系分佈 鮮水河的位置及水系分佈
  • 達日縣段
上游尼曲河青海達日縣下紅科鄉段 上游尼曲河青海達日縣下紅科鄉段
鮮水河一般以爐霍以上東支泥曲為正源,泥曲上游在青海省果洛州達日縣境內,河稱尼曲河,發源於達日縣桑日麻鄉尼羊溝(一説色達縣桑次貢瑪等溝 [5]  ,一説色達縣貢嘎拉子之東 [2]  ),發源地高程為4960米,出境處高程為3950米,落差1010米,境內流域面積為226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為5.6億立方米/秒,年平均流量為17.6立方米/秒。東南流經上紅科、下紅科,入四川省色達縣境內。 [12] 
  • 色達段
色達縣泥朵鎮段 色達縣泥朵鎮段
鮮水河上游在色達縣稱泥曲河,藏語“太陽河”。由西北向東南流經色達尼朵、克果、康勒、大則等鄉。最後在大則鄉卡西村出境,境內長度92公里,流域面積3882平方公里,河流平均比降3.3%。多年平均徑流深240毫米,多年平均徑流量29.53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徑流總量9.3億立方米,水能藴藏量8.46萬千瓦。冰層厚達0.5〜1.5米,年輸沙量22.7萬噸。雨水是河流的主要補給,冰雪融水次之。泥曲河的支流眾多,呈羽毛狀結構,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5條。 [5] 
  • 甘孜縣段
鮮水河上游泥曲河,從色達縣流入甘孜縣,流經泥柯鄉後流去爐霍縣。境內流長42公里,河寬30米,水深1米,最大流量39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8.1立方米/秒,年均經流量20.5億立方米水能理論藴藏量1.9萬千瓦。“尼曲”也因流經奶龍山東北方向而得名,為“太陽河”之意。 [6] 
  • 爐霍縣段
爐霍縣段 爐霍縣段
鮮水河爐霍縣泥曲、達曲交匯處 鮮水河爐霍縣泥曲、達曲交匯處
泥曲河,由北向南流經爐霍縣卡娘鄉和泥巴鄉,在縣城新都河壩與達曲匯合,為鮮水河,流長82公里,流域面積1325.54平方公里。其支流有加熱河、真都溝等,集中於左岸,形成不對稱水系。該河穿行於羅柯馬山與牟尼芒起山之間的山原區,河谷下切加深,一般河寬30米,水深1米,流速為2米/河流沿岸斷裂帶發育,河道平直,河谷深切,水流湍急,階地沿河狹長分佈,該流域為爐霍縣的主要林區。年平均流量為36.4立方米增,總徑流量為50878.9萬立方米,落差1000米,平均比降3.1‰。水能理論藴藏量為84600千瓦。建有小水電站1座,裝機容量為250千瓦。河道可散漂木材。 [2] 
泥曲河與達曲河在新都河壩匯合後的鮮水河干流,流經老街、斯木、宜木、仁達4個鄉,進入道孚縣。爐霍境內流長為46公里,主要支流有易日溝、阿拉溝等,與幹流平行排列,流域沿鮮水河深大斷裂帶自西北向東南延伸,流域面積為1029.73平方公里。 [2] 
河流沿岸斷裂發育,河道平直,河面開闊,水流平緩。特別是斯木一仁達一段,河面開闊平坦,河心灘較多。幹流和主要支流在大雨後和汛期,河水渾濁,加上河牀比降大,水流湍急,在所過之處凹岸浸蝕強烈,每年都有部分農耕地被洪水短期吞噬。冬春枯水季節,河水清澈見底,部分河段結冰封凍。河流兩岸,除有不同等級的階地發育外,因沖積斷陷的結果,形成了一些大小不等的串珠狀河谷盆地,縣內的大部分農耕地分佈於此。 [2] 
河水主要由降雨、冰雪融水和地下水補給。多年平均流量為109.5立方米/秒,利用落差34.5米,可裝機容量達35189千瓦,年發電量可達31691萬千瓦時,水源較豐,有漂木和灌溉之利,河牀與川藏公路北線並行。 [2] 
  • 道孚縣段
鮮水河道孚縣段 鮮水河道孚縣段
鮮水河道孚縣城段 鮮水河道孚縣城段
鮮水河經色達、爐霍從北東向流入道孚縣境,至道孚縣城附近折向南流,由寬谷河道進入狹谷地帶,到託比卡以下人雅江縣境。年平均流量為218.34立方米摩。在縣境內全長123.1公里,落差400米,流域面積3604.36平方公里, [3] 
  • 雅江縣段
鮮水河雅江縣瓦多鄉段 鮮水河雅江縣瓦多鄉段
雅江縣鮮水河河口段 雅江縣鮮水河河口段
雅江縣兩河口鮮水河匯入雅礱江 雅江縣兩河口鮮水河匯入雅礱江
鮮水河雅江縣境內流長24.9公里,自北南北流經瓦多鄉,於兩河口匯入雅礱江。落差100米,平均比降4‰,流域面積423.51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156.7立方米/秒,最大流量1087立方米/秒,最小流量22.5立方米/秒,年徑流總量49.4億立方米。 [4] 

鮮水河河道特徵

鮮水河流域在色達縣境流經丘原,海拔一般為4400~4900米,河谷寬淺,一級階地發育,形成廣闊的高原平壩,河道中多支汊、心灘,迂迴曲折,水流排泄不暢,沼澤發育,尤以泥曲上段為甚。往南河流逐漸下切,在爐霍縣境下切較深,嶺谷高差達1500米,東北各支流則切割較淺,沿河兩岸有寬展的平壩。道孚以下河流繼續下切,河谷時寬時窄,河谷平壩呈串珠狀分佈,峽谷河段,谷坡30~50°,沿河多見岩屑移動,巖塊崩塌,坡麓斷續出現倒石錐和泥石流堆積物。 [1] 

鮮水河水文特徵

鮮水河流域,氣候上源一帶長冬無夏,其餘多為冬寒夏暖。乾濕季分明,降水多集中於6~9月,部分地區5月降水亦多。流域內除河口一帶平均年降水量在700毫米以外,其餘各地大多在600毫米左右,其中雨季可佔全年總量70%以上,甚至可達90%。河流平均年徑流量44.2億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140立方米/秒(道孚站)。受地下徑流和沼澤調節,徑流在年內的分配相對均勻。
據鮮水河道孚水文站29年資料分析,代表年徑流的年內分配差異較小,年徑流變差係數0.20,最大年平均流量210立方米/秒(1965年)為最小平均流量91.8立方米/秒(1973年)的2.3倍。近百年來,鮮水河發生過10餘次洪水。其中1904年最大,道孚洪峯1450立方米/秒;其次是1922和1938年,洪峯分別為1120和1040立方米/秒;1899、1923、1924、1933、1942、1943、1957、1965、1979、1982等年也發生過程度不同的洪水。
29年中,實測最大流量931立方米/秒(1970年7月18日),最小流量18.5立方米/秒(1973年12月31日),最大水位變幅2.91米。河流每立方米水中含沙0.25公斤,屬少沙河流。流域內水力資源藴藏量119.6萬千瓦。其中四川境內116.7萬千瓦。 [1] 

鮮水河主要支流

鮮水河徑流

達曲甘孜縣四通達鄉段 達曲甘孜縣四通達鄉段
達曲,源於巴顏喀拉山南麓甘孜縣與石渠縣交界處的戈也拉卡山,先經大德、査龍、卡龍3個鄉後流色達縣,再由色達縣流入甘孜縣,流經奪多、四通達二個鄉後流去爐霍縣,流經充古、朱倭、旦都、雅德、老街5個鄉,於新都河壩匯入鮮水河。全長258公里,其中甘孜縣境流長154公里,色達縣境內流長38公里,爐霍縣流長63.3公里。沿河產沙金,河流與川藏公路北線並行。甘孜縣境河寬32米,水深1.5米,彙集曲隆、奪布、卡龍、扎柯、奪多、瓦達、汪達、昔日溝等支流8條,最大流量215立方米/秒,最低流量5.8立方米/秒,年均經流量15.2億立方米,水能理論藴藏量1萬千瓦。主要支流有格柯、更龍柯、旦都柯、鄧達溝、昌隆溝等,分佈不均,集中右岸,成不對稱水系。河水主要由降水、冰雪融水和地下水補給。“達曲”因流經奶龍山西南方向而得名,為“月亮河”之意。 [6]  [5]  [2]  [2] 
羅柯河,為常年性二級河流,源於上羅柯馬鄉曲登洛吾一帶山地,經上羅柯馬、下羅柯馬、宜木3個鄉,由東北流入道孚縣孔色鄉與鮮水河交匯。全長65公里,流域面積634平方公里,多級支流。多年平均流量為6.78立方米/秒,落差200米,可裝機容量5475千瓦。上游河流切割深度小於500米,河谷寬淺,丘頂渾圓,谷底沼澤發育,是爐霍的主要牧業區。 [2] 
鮮水河支流,左岸有阿拉溝,長77公里,流域面積955平方公里。右岸有達曲,長274公里,流域面積5230平方公里;甲斯孔溝,長70公里,流域面積915平方公里。拉日馬溝,長80公里,流域面積995平方公里;康都溝,長68公里,流域面積515平方公里。形成不對稱羽狀水系。 [1] 
甲色柒卡,源於爐霍縣境牟尼芒起山西麓,以北南向流人縣境,稱阿拉溝。在西它匯入東南西北向源於阿森科的約威溝、源於七美鄉的日熱溝、艾溝和道絨科,稱甲色柒卡。南流匯入鮮水河。縣境內流域面積259.42平方公里,總流長96.5公里。年平均流量為11.92立方米/秒。 [3] 
柳日河,源於大雪山的黨嶺古古拉下,稱蒼龍溝;到葛卡匯入由松林口流下的默日傑曲;到覺洛寺匯入右岸流來的龍普溝水。以下稱柳日河,以東南西北向貫穿格西鄉到縣城附近匯入鮮水河。總流長73公里。全流域面積503平方公里,落差985米。年平均流量為8.55立方米/秒。 [3] 
木茹河,源於木茹鄉與龍燈鄉的帕拉託,以南北向縱貫木茹鄉全境,在四宜日附近匯入鮮水河。流長23.75公里,流域面積207.68平方公里,總落差1360米。年平均流量為3.91立方米/秒。 [3] 
甲斯孔河,源於貢卡拉山南麓,以西北東南向貫穿上甲斯孔鄉全境,彙集大小溪溝73條,到甲斯孔大橋匯入鮮水河,全長63.4公里,流域面積909.71平方公里,落差1761米。年平均流量為10.32立方米/秒。
拉曲,又名長征溝,源於貢卡拉山南麓,入縣境後為仲尼鄉與扎拖鄉分界河,在扎拖鄉一地村附近匯人鮮水河。境內流長11.2公里,流域面積49.7平方公里,落差400米。年平均流量為19.13立方米/秒。 [3] 
勒咀博溝,稱火燒橋溝,源於新龍縣境,上游稱作葉隆巴,入縣至下拖鄉勒咀博溝,在火燒橋附近匯入鮮水河。境內流長10.15公里,流域面積61平方公里,落差430米。年平均流量為3.98立方米/秒。 [3] 
扎拖河,源於新龍縣境,入縣境後在波羅塘附近匯入鮮水河。境內流長18.15公里,流域面積83平方公里,落差680米。年平均流量10.16立方米/秒。 [3] 

鮮水河湖泊

卡莎湖 卡莎湖
卡莎湖,爐霍縣境內,海拔3510米,面積1.09平方公里,湖水深27米,蓄水量30000立方米。水源靠降雨、冰雪融水及卡莎、曲拉河水補給,湖水蓄量可基本保持平衡,年際水位變化在0.2〜0.5米之間。湖水由西北端泄人達曲河,北面建有卡莎湖電站1座,裝機容量為250千瓦。 [2] 

鮮水河沼澤

泥曲河干流部分,水源充足,而這一帶地勢低窪,排水不暢,久而久之,形成沼澤地。沼澤的中央有個湖泊,由四周沼澤地內流水彙集而成。水呈乳白色,而魚也是白色,如草原黃魚。這是獨特的地理環境所致。 [5] 

鮮水河治理開發

鮮水河灌溉

充古引水工程,1959年10月由縣委、縣政府組織建設科勘測設計,引用曲拉河水,設計流量為0.3立方米/#,主幹渠長5700米,灌溉農田1200畝。同年11月成立施工領導小組動工興建,朱倭區上勞動力1〇〇〇多人次,次年秋通水。因該渠後段地處一大深挖方,整治不徹底,深挖方處時常塌方,渠道滲漏,建成後無人管理,爾後報廢。1970年擴建,減少了渠道長度,加固配套,並附建了裝機夢量為160千瓦的電站,當地30%的住户用上了電。充古引水工程發揮了雙重效益。 [7] 
吉絨引水工程,該工程分一灌渠和二灌渠,位於斯木鄉的吉絨村,引水渠長540米,設計流量0.02立方米/#,設計灌面1300畝,主要滿足吉絨、瓦龍、包初、若海等村寨用水。1990年7月建成。解決了吉絨幾個村寨的灌溉用水問題。 [7] 
格色引水工程,分一灌渠和二灌渠,位於新都鎮格色村。引水渠長1200米,引用格色溝水進行灌溉,設計流量為0.025立方米增,有效灌面為1200畝,主要滿足格色村和新都各組的灌溉用水。1990年8月建成。解決了格色、新都村的土地灌溉。
吾都引水工程,是“人民公社化”時期羣眾自發興建的土渠,沿途滲漏、垮方嚴重。1990年10月全面整治完工。該工程引用玉麥比溝水,渠長3800米,引用流量0.02立方米你,設計灌面1200畝,滿足了學通、學海、玉麥比、勒格等村的灌溉用水。 [7] 
龍普水渠,位於格西鄉,為全縣最大的水渠。水源引自龍普溝,灌溉泥灣、甲蘇、古日、勒斯加村的2000多畝土地。渠長5700米,坡度大,平均比降約1%,最大流量小於0.2立方米/S,有30多個木渡槽,滲漏大,養護困難,冬季冰封,人畜飲水需到1公里以外人背畜馱。1954年,新建進水閘和泄洪閘各1座,溢洪道1處,跌水4座,減緩陡坡11處,完成乾渠5520米改善灌溉面積2700畝,增產效益十分顯著。1973年,改善和擴大灌溉面積,使龍普渠流經的4條山溪水連接起來,加大水量,延長龍普渠至若珠村。歷時3年,完成主幹渠工程13.5公里,其中擴建10.5公里,新建3公里,改善灌溉面積達4830畝,增灌270畝。 [8] 
亞羅甲水渠,(在今上亞、下亞村)原水源引自卓日山溝,水量小,不能滿足灌溉需要,1959年決定改造延長渠道2500米,從甲蘇橋下引柳日河水,同時擴大原渠道的斷面,增加了水量。增加有效灌溉面積318田。1959年將龍普水渠延長至布斯坡山溝,並將熱瓦山溝與幾條小溪水串聯起來,以增加水量,提高灌溉能力。從1953年起,先後對麻孜、孔色、格西、瓦日等地整修水渠7條,灌溉面積456畝。 [8] 
布日窩水渠1973年,瓦日公社為解決布日窩生產隊250畝耕地用水,決定打隧洞利用野人溝溪水,組織了7人的專業隊,在縣水利技術員的幫助下,歷時年餘,打通了145米的隧洞,改旱地為水地,大大提高了產量。 [8] 

鮮水河發電

城區電站,爐霍縣城達曲河北岸,縣中學以上近肉聯廠的地段,小型水電站。1958年4月開始勘測設計,1960年5月破土動工,1962年3月正式停建。工程報廢。1969年,重修電站,利用原址進行復建,於1972年建成投產,裝機容量為55千瓦,解決了縣城機關和居民的用電問題。1978年,將原城區電站遷至位於縣城以西的2公里(即兵站相鄰的達曲河邊)重建城區電站。於1978年初正式破土動工,到1980年12月1日機組試產發電,次年3月三台機組全部投產,裝機容量為960千瓦,年發電量為57萬千瓦時。總投資計360萬元。設計引水流量為18立方米摩,設計水頭為8米,渠道全長約900米。 [7] 
充古電站,始建於1970年,位於充古鄉境內的羅鍋樑子山腳下,距縣城55公里。引用曲拉河水,利用充古灌渠原發電和灌溉相結合的綜合開發利用工程,由縣農牧水電局水利電力組全面勘測設計,選定水頭120米,將充古灌渠由5700米縮短到3200米,於1978年建成投產。設計流量為0.3立方米增,裝機容量為160千瓦,總投資1.1萬元。1984年4月,根據其地理位置、水源情況及電站現狀,縣地方財政投資自籌資金148萬元,對充古電站進行全面改造,加固封蓋了渠道,裝機容量由160千瓦增至250千瓦。 [7] 
卡莎湖電站,位於充古鄉境內,南靠卡莎村,西南面靠充古村,東北面靠馬日貢山,距縣城57公里。卡莎湖總面積1.09平方公里,是全縣最大的內陸淡水湖。1984年4月開始動工,採用鋼管輸水,直徑1.2米,管長500米。進水口設在湖水深20米左右處,設前池、進水室,用湖面作天然調節池,使春、冬兩季能正常引進湖水,並安裝節制閘調節水量。廠房設置在達曲河邊,引水穿馬日貢山。鋪設壓力管道68米,裝機容量為250千瓦,於當年底竣工投產。覆蓋面為充古、更知、朱倭3個鄉,還安裝了近百具電爐。 [7] 
秀羅海電站,位於川藏公路康北線649公里處的鮮水河北岸,距縣城東9公里。裝機容量為2500千瓦。1987年春開始動工。樞紐工程有進水閘大閘門調節水量,引水渡350米,前池排泥沙、浮冰設備,主副房、升壓站、引水閘門、大壩等。電廠水渠總長為370餘米,全用條石水泥砂漿砌成,低水頭髮電。機器安裝全由國家水利部安裝五處派工程技術人員和工人承擔。經過近三年的努力,於1989年12月1號機組投產發電,1990年1月4日2號機組投產發電。 [10] 
沾洛橋電站,1972年在州技術人員的幫助下,選定格西鄉沾洛橋附近,用鮮水河支流柳日河水建無壩引水式電站,水渠採用水泥漿砌及幹砌亂石護面,到盤山地段採用木槽跨越卓日山溝,不遠處建前池一座,採用壓力鋼管輸入機房。水頭高45米,管道到機房分為二,衝動兩台HLA—WJ—50型水輪機,帶動2台各200千瓦的卧式發電機進行發電。1975年12月投產,總投資80.38萬元,到1990年運行正常。 [11] 
鮮水河電站,位於距縣城3公里鮮水河畔達娃卡河灘。1987年底建成試車運行,1988年正式投產。鮮水河電站為縣內第一座在鮮水河上築壩截流電站,壩高4米,引水渠長326米,設計流量45立方米/S,設計水頭9米,最大水頭9.5米,最小水頭7.4米。前池水面寬10.6米,水深5.2米,總長86米。安裝鋼管3根單獨供水,各衝動1000千瓦水輪機組1台。 [11] 

鮮水河水路運輸

歷史上,道孚縣羣眾就利用河水漂運建房用木料、燒柴。漂運時將木材等紮成木筏或單件,在鮮水河、柳日河等水流量較大的河中流送。1973年,雅礱江木材水運局道孚水運管理處成立,擔負部分木材漂送到渡口的水運任務。道孚水運處利用鮮水河189公里地段,在道孚、爐霍等設6個工段、15個作業點,採取分段把守、定點流送等形式,趨水勢趕漂。到1990年單漂流送木材424.5萬立方米,年平均流送23.6萬立方米。同時,利用柳日河水,進行短時期的木材流送。 [9] 
參考資料
  • 1.    四川省地方誌編纂委員會.四川省志•地理志(上下冊).:成都地圖出版社,1996:130-131
  • 2.    爐霍縣誌編纂委員會.爐霍縣誌(第一輪):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55-57
  • 3.    《道孚縣誌》編纂委員會.《道孚縣誌》: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73-74
  • 4.    雅江縣誌編纂委員會.《雅江縣誌》:巴蜀書社,2000:55-56
  • 5.    色達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色達縣誌》:,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81-82
  • 6.    甘孜縣誌編纂委員會.甘孜縣誌: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59
  • 7.    爐霍縣誌編纂委員會.爐霍縣誌(第一輪).: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184-185
  • 8.    《道孚縣誌》編纂委員會.《道孚縣誌》.: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153-155
  • 9.    《道孚縣誌》編纂委員會.《道孚縣誌》.: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243
  • 10.    爐霍縣誌編纂委員會.爐霍縣誌(第一輪).: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187-189
  • 11.    《道孚縣誌》編纂委員會.《道孚縣誌》.: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198-199
  • 12.    果洛州達日縣下紅科尼曲河水電站開發項目  .青海工業經濟信息網—[引用日期2021-03-14]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