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鮑利斯·列奧尼多維奇·帕斯捷爾納克

鎖定
鮑利斯·列奧尼多維奇·帕斯捷爾納克(Борис Леонидович Пастернак; [10]  1890年2月10日—1960年5月30日),男,蘇聯作家、詩人、翻譯家。出生於莫斯科,主要作品有詩集《雲霧中的雙子座星》《生活是我的姐妹》等。 [1-2] 
1957年,發表《日瓦戈醫生》,並獲得1958年諾貝爾文學獎,後因受到蘇聯文壇的猛烈攻擊,被迫拒絕諾貝爾獎。 [1] 
1960年5月30日,帕斯捷爾納克在莫斯科郊外彼列傑爾金諾寓所中逝世。1982年起,蘇聯開始逐步為帕斯捷爾納克恢復名譽。 [3-4] 
中文名
鮑利斯·列奧尼多維奇·帕斯捷爾納克
外文名
Борис Леонидович Пастернак(俄文)
Boris Leonidovich Pasternak(英文)
國    籍
蘇聯
出生日期
1890年2月10日(俄歷1月29日)
逝世日期
1960年5月30日
畢業院校
德國馬爾堡大學
職    業
作家,詩人
主要成就
1958年諾貝爾文學獎
出生地
莫斯科
代表作品
《日瓦戈醫生》
性    別

鮑利斯·列奧尼多維奇·帕斯捷爾納克人物經歷

帕斯捷爾納克 帕斯捷爾納克
1890年2月10日,帕斯捷爾納克出生在莫斯科一個被同化的猶太家庭。母親羅莎莉亞·考夫曼是一位鋼琴家,也是魯賓斯坦的學生;父親列昂尼德·帕斯捷爾納克是莫斯科美術、雕塑、建築學院教授,著名畫家,曾否認自己的猶太背景,接受洗禮,並曾為托爾斯泰作品畫過插圖。除了家學的淵源,帕斯捷爾納克曾接觸過的當代文學藝術界的多位名家,對他也有深遠的影響,包括托爾斯泰、斯克里亞賓里爾克拉赫瑪尼諾夫 [1-2] 
1909年,帕斯捷爾納克考入莫斯科大學法律系,後轉入歷史語文系哲學班。
1912年夏,赴德國馬爾堡大學,在科恩教授指導下攻讀德國哲學,研究新康德主義學説。 [5] 
1913年,開始同未來派詩人交往,在他們發行的雜誌《抒情詩刊》上發表詩作,並結識了勒布洛夫和馬雅可夫斯基。他以後的創作受到未來派的影響。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帕斯捷爾納克回國,因腿部有殘疾而免服兵役,暫在烏拉爾一家工廠當辦事員。同年,他的第一部詩集《雲霧中的雙子星座》問世。
1916年,他出版第二部詩集《在街壘之上》,步入詩壇。
帕斯捷爾納克 帕斯捷爾納克
1917年,十月革命後他從烏拉爾返回莫斯科,在蘇維埃政府人民教育委員部圖書館供職。帕斯捷爾納克的家庭受到衝擊,父親曾一度遭到流放。
1921年,他的父母攜兩個妹妹流亡國外,他則一直留居國內,在蘇維埃政府人民教育委員部圖書館供職,並從事文學創作。1923年,帕斯捷爾納克和家人一起在柏林共同生活了一段時間,然後回到了莫斯科。 [1] 
1922年至1932年,迎來詩歌寫作高峯;二十年代後期,受到“拉普”(俄羅斯無產階級作家聯合會)攻擊,作品發表艱難,轉而翻譯許多西歐古典文學名著,諸如莎士比亞的悲劇和十四行詩、歌德的《浮士德》等,譯文極為優美,別具文采,被認為是最好的俄文譯本,在譯界享有盛名。
1934年,在蘇聯第一次作家代表大會上,被布哈林樹為詩人的樣板,取代馬雅可夫斯基和別德內,但因無法適應時代需要,一年後又被逝世的馬雅可夫斯基所取代。
大清洗運動中,帕斯捷爾納克雖曾被關押、審訊但最終免遭鎮壓,因為他翻譯的格魯吉亞詩人的作品,得到斯大林的讚賞。
1943年,蘇聯衞國戰爭期間,奔赴奧勒爾戰場採訪和報道戰事,寫有戰地特寫和報告文學作品。
1945年起,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使作協領導人加大壓制力度。
1947年,受到蘇聯莎士比亞研究者斯米爾諾夫的橫加挑剔,致使已經排版兩卷莎翁譯文無法出版;三月,作協書記蘇爾科夫在《文化與生活》雜誌發表《論帕斯捷爾納克的詩》,指責他視野狹窄、內心空虛、孤芳自賞,未能反映國民經濟恢復時期的主旋律;潛心撰寫《日瓦戈醫生》。
1949年10月9日,情人伊文斯卡婭被作協誣告逮捕,受盡恫嚇折磨,後被關入勞改營五年,此為作協阻止《日瓦戈醫生》創作的狠毒手段。
1956年,完成《日瓦戈醫生》,書稿同時交由《新世界》雜誌和文學出版社:《新世界》編輯部退稿否定,並附上一封由西蒙諾夫費定等人簽名的信,嚴厲譴責小説的反蘇和反人民的傾向;文學出版社同樣拒絕出版。
1957年,意大利出版商費爾特里內利通過伊文斯卡婭讀到《日瓦戈醫生》手稿,幾經周折搶先在米蘭出版了意文譯本,立即引起強烈反響。 [1] 
1958年10月23日,瑞典文學院宣佈將當年的諾貝爾文學獎授予帕斯捷爾納克,以表彰他“在現代抒情詩和俄羅斯小説傳統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作家欣然致電瑞典文學院,表示他“無限的謝意、感動、安慰、慚愧”。獲獎消息在前蘇聯引起軒然大波,作品受到嚴厲批判,本人也被開除作協會籍,並受到各種威脅恐嚇,於是被迫拒絕諾貝爾文學獎,成為諾獎歷史上唯一一位不僅未曾因獲獎而取得榮譽,卻反而招致屈辱和災難的作家。
帕斯捷爾納克 帕斯捷爾納克
1958年11月6日,帕斯捷爾納克有關獲得諾獎的“悔過書”在《真理報》發表,並寫信給赫魯曉夫懇求不要採取極端措施。同年12月15日,登上美國《時代》週刊封面。
1958年以後,帕斯捷爾納克退休回到莫斯科郊區帕特萊肯的寓所裏,以領取養老金度日。
1959年完成的最後一部詩集《到天晴時》,流露出他悲涼的心境。
1960年5月30日,帕斯捷爾納克由於癌症和精神抑鬱,孤獨地在莫斯科郊外彼列傑爾金諾寓所中病逝。官方並未舉行任何追悼儀式,只報上發消息:“文學基金會會員帕斯捷爾納克逝世”;其詩歌追隨者自發在作家村貼出訃告,當局震怒,逮捕其情人伊文斯卡婭及女兒,至赫魯曉夫下台才被釋放。 [3-4] 
1982年起,蘇聯開始逐步為帕斯捷爾納克恢復名譽,1986年,蘇聯作家協會正式為帕斯捷爾納克恢復名譽,併成立了帕斯捷爾納克文學遺產委員會。
1987年,蘇聯作家協會撤消了1958年作出的開除帕斯捷爾納克會籍的決議。帕斯捷爾納克故居紀念館也正式對外開放。繼1986年蘇聯出版帕斯捷爾納克的兩卷本作品之後,出版了一本由帕斯捷爾納克之子葉夫根尼·帕斯捷爾納克寫的他父親的傳記,小説《日瓦戈醫生》也於1988年公開出版,在帕斯捷爾納克百年誕辰的1990年出版了他的全集。 [1]  [5] 
1989年12月10日,其子葉夫根尼·帕斯捷爾納克代領諾貝爾獎。 [6] 

鮑利斯·列奧尼多維奇·帕斯捷爾納克個人生活

帕斯捷爾納克與情人伊文斯卡婭 帕斯捷爾納克與情人伊文斯卡婭
帕斯捷爾納克曾在馬爾堡大學愛上莫斯科著名茶葉商的女兒伊達·費索茨卡婭,他曾在1917年的《馬爾堡》詩中描述過他的這一初戀。
1922年,帕斯捷爾納克與葉夫根尼婭·盧裏耶結婚,兩人育有一子葉夫根尼·帕斯捷爾納克。 [7] 
1931年,帕斯捷爾納克開始與濟娜伊達·尼古拉耶夫娜交往,後者最終成為他的第二任妻子,併為他生下了一個兒子。 [7-8] 
1946年,帕斯捷爾納克結識了西蒙諾夫的秘書奧爾迦·伊文斯卡婭,兩人相愛,後來,帕斯捷爾納克便以她為原型塑造拉拉,把伊文斯卡婭的經歷也寫入這個形象。為阻止帕斯捷爾納克創作《日瓦戈醫生》,蘇聯當局將伊文斯卡婭關進盧比揚卡監獄,後因流產失去兩人的孩子。帕斯捷爾納克去世後,當局把對帕斯捷爾納克的怨氣,撒在伊文斯卡婭身上,她再次被關進監獄,並被判處四年徒刑,赫魯曉夫下台後才被釋放。 [3]  [9] 

鮑利斯·列奧尼多維奇·帕斯捷爾納克人物作品

鮑利斯·列奧尼多維奇·帕斯捷爾納克創作作品

作品名稱
作品類型
創作時間
《在雲霧中的雙星子座》
詩集
1914年
《在街壘之上》
詩集
1916年
《生活啊,我的姐妹》
詩集
1922年
《柳威爾斯的童年》
小説
1922年
《主題和變調》
詩集
1923年
《空中路》
小説
1924
《熱病》
長詩
1924年
《1905年》
長篇敍事詩
1926年
《施密特中尉》
長篇敍事詩
1927年
《安全證書》
自傳體散文
1931年
《在早班車上》
組詩
1943年
長篇小説
1948-1956年
《詩集》
詩集
1956-1957年
《到天晴時》
詩集
1959年 [5] 

鮑利斯·列奧尼多維奇·帕斯捷爾納克翻譯作品

《哈姆雷特》
《羅密歐與朱麗葉》
《安東尼與克莉奧佩特拉》
《麥克白》
《奧賽羅》
《亨利四世》
《李爾王》
《浮士德》
《瑪麗亞·斯圖亞特》

鮑利斯·列奧尼多維奇·帕斯捷爾納克創作特點

鮑利斯·列奧尼多維奇·帕斯捷爾納克取材

《日瓦戈醫生》 《日瓦戈醫生》 [10]
帕斯捷爾納克是一個在主流意識形態之下堅持個性寫作的作家,其精神的獨立性首先表現在創作的主題上。早在20世紀20年代,帕斯捷爾納克的詩作就蠻聲詩壇,但由於他的詩歌多以知識分子的內心世界為描摹對象,與轟轟烈烈的外部世界總是有反差。他創作於20世紀40年代末的長篇小説《日瓦戈醫生》就是其典型例證。帕斯捷爾納克在小説中通過主人公日瓦戈醫生在短短40年的人生中所遭遇的一切來展示俄國知識分子在20世紀的命運問題。這部小説是作者用自己的筆與心靈發出的對現實社會理智而動情地思考,如作家所説:“《日瓦戈醫生》是我第一部真正的作品,我想在其中刻畫出俄羅斯近45年的歷史”。然而,在蘇聯文化“解凍”時期的歷史背景下,小説的內容和主題與蘇維埃的主流意識形態下所倡導的“歌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湧現出的人和事”創作精神不相適應,而且創作方法與蘇維埃官方所倡導的“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為唯一的創作方法”不相吻合。帕斯捷爾納克在小説《日瓦戈醫生》的創作中不拘泥於當時一統文壇的“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理論框架”的束縛,大膽地運用了現代主義的表現手法,以超越現實的眼光,把自己對國家、社會、人生等種種思考和感受傾注到長篇小説中,寫出了“超乎尋常、引人矚目的作品,這不僅使俄羅斯本土作家震撼,而且令此時已經進入後現代主義的西方文學世界驚歎”。 [11] 
帕斯捷爾納克創作的中短篇小説,如《最初的體驗》《一個大字一組的故事》《第二幅寫照:彼得堡》《無愛》這些作品多角度地表現了作家青年時代對於外部世界的獨特理解和心理體驗,對藝術與生活的關係展開了深入思考,以獨特的詩學方式傳達出對時代風雲的沉思,高度關注被捲入歷史洪流中的個性、特別是當代女性的遭遇,清晰地顯示出書寫一代知識者的命運、把一代人“歸還給歷史”的鮮明意向。 [12] 

鮑利斯·列奧尼多維奇·帕斯捷爾納克風格

帕斯捷爾納克追求的是心靈與情感傾訴的藝術,拒絕為了應時和實用而創作。在創作中,他始終堅守着獨立的個性和主體意識,拒絕隨波逐流;凡是他所描寫的事物通常都是他本人直接看到、聽到、觸覺到、思考到的。他很少受世俗的干擾,不會人云亦云,在從眾和媚俗成為時尚的年月裏,他拒絕隨世沉浮,始終堅守着獨立的自我個性,保持着難能可貴的主體意識。 [11] 
對於帕斯捷爾納克來説,警惕來自任何一方的意識形態對文學的工具化,都是一個詩人必須的清醒,這或許是很多“政治正確”論家對他產生偏見的一個原因。他可以毫無愧色地面對來自自己所寫下的文字的檢驗,尤其是作為一個抒情詩人,他既繼承了自己對大自然和愛的一貫忠誠及抒情風格,也直面蘇聯的社會現實,從個人真實的感受出發,將生活經驗轉變為美學經驗:他的創作忠實於繆斯而非代表威權的宙斯,忠實於記憶女神而非黑暗的遺忘。 [13] 
帕斯捷爾納克的作品不以完整的情節和跌宕的敍事見長,而着重表現作家心靈對生活的獨特體驗,對藝術形而上的領悟和對人生問題的求索。至於小説中實驗性的技法、對物象摹畫的不厭其煩、對暗喻的偏愛和刻意營造陌生化語言的手法,也許會為一次性理解情節和主旨造成障礙,但同時也大大加深了作品的耐讀性,豐富了內涵層次,足資後人借鑑。 [14] 

鮑利斯·列奧尼多維奇·帕斯捷爾納克獲獎記錄

文學類
  • 1958    諾貝爾文學獎    《日瓦戈醫生》    (獲獎)    
  • 1957    諾貝爾文學獎    (提名)    
  • 1953    諾貝爾文學獎    (提名)    
  • 1950    諾貝爾文學獎    (提名)    
  • 1949    諾貝爾文學獎    (提名)    
  • 1948    諾貝爾文學獎    (提名)    
  • 1947    諾貝爾文學獎    (提名)    
  • 1946    諾貝爾文學獎    (提名)    
以上參考自光明網、鳳凰網 [1]  [6] 

鮑利斯·列奧尼多維奇·帕斯捷爾納克人物評價

“當代抒情詩和偉大的俄羅斯敍事詩文學傳統領域所取得的重大成就”。——諾貝爾文學獎 [7]  [15] 
“這是真正詩人的聲音,而且是位有社會意義的詩人的聲音”。——高爾基 [5] 
“我們當代詩歌界的巨匠”。——布哈林 [5] 
“他會直接和你進入那些巨大、有趣且真實的主題。他的心裏只有藝術。他愛人類,併為之痛苦,但他的痛苦裏沒有淚水。”——作家亞歷山大·阿菲諾格諾夫 [1] 
“帕斯捷爾納克能聽到別人聽不到的東西,聽到小草的生長,心臟的跳動,但聽不到時代的腳步聲。”——伊利亞·愛倫堡 [11] 
“多年來蘇聯批評家一直指責他太深奧、複雜、繁瑣,遠離當代蘇聯現實。我想他們指的是他的詩既沒有宣傳性,也沒有粉飾性。但如果指的是他的創作只寫個人的世界,只説私人的語言,或所謂閉門謝客,刻意與他生活的世界相隔絕,那這種指控是毫無根據的。”“俄羅斯文學史上所謂‘白銀時代’的最後一位也是其中最偉大的一位代表。在世界上任何地方都很難再想出一位在天賦、活力、無可動搖的正直品性、道德勇氣和堅定不移方面可與之相比的人。”——英國哲學家以賽亞·伯林 [13] 

鮑利斯·列奧尼多維奇·帕斯捷爾納克後世紀念

鮑利斯·列奧尼多維奇·帕斯捷爾納克故居

帕斯捷爾納克故居 帕斯捷爾納克故居
莫斯科近郊佩列傑爾金諾,坐落着作家的故居。綠色柵欄圍着一大片草地,後面是一棟棕紅色兩層半小樓,外觀簡樸,內部相當整潔雅緻。裏面擺放着作家的書桌,陳列着作家的照片,展覽着作家父親做的雕塑。帕斯捷爾納克故居紀念館1987年正式對外開放。 [16] 
帕斯捷爾納克在家門口 帕斯捷爾納克在家門口

鮑利斯·列奧尼多維奇·帕斯捷爾納克墓地

帕斯捷爾納克的墓地 帕斯捷爾納克的墓地
帕斯捷爾納克的墓地位於莫斯科近郊佩列傑爾金諾,墓碑是白色的石灰石,上面雕着作家模糊的臉。起初,這是蘇聯著名雕塑家薩拉·列別傑娃的作品,但是墓碑屢被破壞,作家逝世40週年之際,這裏改立了薩拉學生做的複製品。作家碑前的墓區比其他墓區略大,葬着作家的親人,包括他夫人季娜依達。1995年,帕斯捷爾納克的愛人伊文斯卡婭過世,享年83歲,也葬在這片墓地。 [16] 
帕斯捷爾納克年
1990年是詩人誕辰100週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佈這年為帕斯捷爾納克年。 [6] 
紀念作品
1986年,蘇聯出版帕斯捷爾納克的兩卷本作品之後,又出版了一本由帕斯捷爾納克之子葉夫根尼·帕斯捷爾納克寫的他父親的傳記,小説《日瓦戈醫生》也於1988年公開出版,在帕斯捷爾納克百年誕辰的1990年出版了他的全集。 [1]  [5] 

鮑利斯·列奧尼多維奇·帕斯捷爾納克作品評價

1964年後,赫魯曉夫下台。他通過地下渠道了看到《日瓦戈醫生》。“我們不應該禁止它。我本應該親自看看這本小説,裏面並沒有什麼反對蘇聯的意思。”他寫道。 [16]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