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鮑明

(學者)

鎖定
鮑明,1965年6月生,滿族,遼寧鳳城人。1990年畢業於東北師範大學政治系(法學碩士)。
中文名
鮑明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滿族
畢業院校
東北師範大學
職    業
學者
性    別

目錄

  1. 1 簡介

鮑明簡介

鮑爾機根·額爾德尼
歷任瀋陽師範學院學報編輯部理編輯、編輯、副編審、社會學系人類學副教授、滿族文化研究室主任、
政治經濟系政治學與行政學副教授、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教授、管理學院教授、管理系代理主任、公共管理系主任、中國北方少數民族文化研究中心教授。中華孔子學會會員,遼寧省滿學研究中心成員。著有《教育政治學導論》(合著,遼寧教育出版社,1992年)、《觀念變革的歷史軌跡——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人的觀念變革》(合著,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年)、《愛默生文集》(2002年,合譯,當代世界出版社,2002年,愛默生為美國早期著名文學家、思想家、神學家)、《滿族文化模式:滿族社會組織和觀念體系研究》(遼寧民族出版社,2005.12);《遼寧滿漢混合語調查研究》(北京師範大學,2012年)、《海峽兩岸公共管理與和諧社會治理研討會論文集》(合著,2007.7);《儒家思想與和諧社會》(合著,於文明、夏敏編,遼寧人民出版社,2007-12);《從興京到盛京(努爾哈赤崛起軌跡探源)》(合著,傅波主編,遼寧民族出版社,2008年1月);《中國少數民族農村30年變遷》(合著,撰寫滿族社區調查報告,民族出版社,2008.12);《第五屆全國語言文字應用研討會論文集》(遼寧大學出版社,2009.5)。其他著作有《人口政治學》(合著,1994年)、《編輯政治學原理》(1999年)、《遼寧文化符號與文化定位問題研究》(2008年)、《影響遼寧高等教育發展的若干前瞻性政策問題研究報告》(2008年)、《中國古典行政學專題研究》(2010年)、《滿族文化發展史》(2011年)、《滿洲-通古斯民族文化研究》(2011年)、《民族文化科研管理平台研究》(2011年)等。等。
發表論文30餘篇,主要有《論孔子的政治文化學説及其歷史使命與現實命運》(1990年)、《論孔子的教育政治學思想及其現實意義》(1994年)、《關於中國古典民主研究的幾個問題》(1991年)、《遼寧辛亥義士鮑化南、寶昆的旗籍和姓氏考》(1996年)、《滿州族思想文化源流考》(1996)、《21世紀中國應設立民族自治市》(2000)等。
1997年獲得遼寧省社會科學期刊優秀編輯稱號。主要研究方向為儒家政治學、滿族思想文化、滿族語言文學、公共管理學、當代中國政治等,主持全國高校文科學報研究會編輯學重點研究項目《編輯政治學原理》等研究工作。
發表論文50餘篇,主要有: 《大清國號詞源詞義再探》,《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2005.2
《中國民族區域自治的城市制度安排與制度創新》,《民族研究》2003.1(民族類核心期刊)(《中國民族報》理論版摘發)
《少數民族知識管理與政府行為初探》,海峽兩岸公共管理與和諧社會治理研討會論文集,2007.7
《21世紀中國應設立民族自治市——城市化浪潮下民族區域自治的合理走向》,《遼寧教育學院學報》2000.1
《自治市:一個急待確立的民族區域自治的新單位》,《北方論叢》2000.6
《國外人類學的發展與我國人類學的合理走向》,《社會科學輯刊》1999.4
《綠水,還是界江——鴨綠江新説》,《滿族文學》1999.3
《綠水,還是界江——鴨綠江新考》,《中國地名》1998.5
《納蘭性德姓氏考釋》(短文),《瀋陽師範學院學報》1997.4
《程硯秋的旗份、姓氏考》(短文),《瀋陽師範學院學報》1997.4
《蒙古孛兒只斤氏的漢譯名稱及其滿洲後裔》(短文),《瀋陽師範學院學報》1997.2
《滿洲族思想文化源流考》,《山東師大學報》1996.5(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民族研究》1996.11轉載)
《遼寧辛亥義士鮑化南、寶昆的旗籍和姓氏考》,《滿族研究》1996.4(民族類核心期刊)
《愛新覺羅·昭槤的政治法律思想評介》,《瀋陽師範學院學報》1996.2
《瀋陽城市文化的結構與特點分析》,《瀋陽師範大學學報》2007.4
《滿族民族文化產業發展的目標與策略》,中國北方少數民族文學與文化發展高層論壇,瀋陽,2007.7.15
《大清國號詞源詞義考釋》,從興京到盛京大清國際學術研討會,新賓和瀋陽2007.7
《滿族語言文化教育的成績與問題》,第五屆全國語言文字應用研討會2007.10
《滿族語言教育的成績與問題》,《第五屆全國語言文字應用研討會論文集》,遼寧大學出版社,2009.5
《儒家的和諧社會目標與政策工具的選擇》,遼寧省孔子學會第一屆學術年會,2007年(《儒家思想與和諧社會》,於文明、夏敏編,遼寧人民出版社2007-12)
《大清國號詞源詞義考釋》,《從興京到盛京(努爾哈赤崛起軌跡探源)》(傅波主編),遼寧民族出版社2008年1月版
《滿族生計模式的變遷——以遼寧省鳳城市馬家堡子為例》《中國少數民族農村30年變遷》民族出版社2008.12)
《關於教育與民族的教育政治學分析》,《瀋陽師範學院學報》1992.4
《關於繼承與超越孔子政治文化學説的斷想》,《東北師大學報》1989.5
《孔子政治文化學説的歷史使命與歷史命運》,東北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1990.5
《孔子的教育政治學思想及其現實意義》,《瀋陽師範學院學報》1994.4
《行政教育學:孔子研究的新視域》,《山東師大學報》2006.1
《中國封建社會傳統觀念形成的理論基礎》,《瀋陽師範學院學報》1992增刊
《中國古代教化理論及其影響》,《新視野》2010.3,第一作者
《關於中國古典民主研究的幾個問題》,《瀋陽師範學院學報》1991.2
《闡發傳統 推陳出新——評梁韋弦教授的〈中國傳統倫理思想研究〉》,《遼寧教育學院學報》1997.6
《世界政黨思想史的學科體系》,《遼寧教育學院學報》1997.2(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新興學科》1997.4轉載)
《我國地方政權建設的一項重大舉措——談現任中共省(市)委書記當選省(市)“人 大”常委會主任的意義》,《瀋陽師範學院學報》1993.4(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中國政治》1993.11轉載)
《2008年金融危機與中國公共行政學的自主發展路徑》,《瀋陽師範大學學報》2009.3
《走進傳播學:編輯出版學的戰略選擇》,《遼寧教育學院學報》2001.7
《論選題的共通性原則》,《編輯之友》1998.3(出版事業類核心期刊)
《講政治與編輯出版工作》,《期刊編輯論文集》(3),遼寧人民出版社1998
《八、九十年代我國編輯學的總體走向》,《瀋陽師範學院學報》1997.2(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出版工作、圖書評介》1997.5轉載)
《學術論文的註釋和參考文獻與文科學報的質量》,《學報與編輯文化》(論文集),冶金工業出版社1997
《論參考文獻的種類與數量》,《學報與編輯文化》(論文集),冶金工業出版社1997
《論編輯政治學》,《瀋陽師範學院學報》1995.4(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新興學科》1995.4轉載;《新華文摘》1996年第2期摘發;瀋陽日報摘發)
《當代期刊情報工作在期刊編輯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署名金蘭,與董桂蘭合作),《瀋陽師範學院學報》1994.1
《國家期刊調整政策與學術期刊的發展策略》,遼寧省高校學報學術研究會,1997年5月
《大學教師的職責:授業、服務和創新》,《探索與追求》,遼寧民族出版社2003.11
一、滿洲學
遼寧作為滿族的主要故鄉,滿洲學研究理應居於世界之首,應有一批熱心的、合格的滿洲學研究專職人員,作為遼寧和中國的代表與國內外學者交流與合作。碩士研究生畢業後,一直沒有間斷對滿族文化和民族學的思考和研究。1996年,創辦瀋陽師範學院滿族文化研究室。2001-2004年,到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攻讀博士學位,主修滿族文化。在滿學研究方面,主要從歷史、語言、社會科學、技術等多角度開展滿洲-通古斯學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對滿-通古斯語族文化、滿族歷史、滿語文、北方民族史、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民族理論與政策、人類學理論與方法等有深入的研究或感悟。
(一)首先提出滿洲族文化為一獨立的文明體系的觀點,並從人類學、管理學、社會學角度系統闡述了滿族文化模式,對滿族文化、滿族社會組織觀念作了全新的闡釋。《滿洲族思想文化源流考》,發表於《山東師大學報》1996年第5期。此文首先提出滿洲族文化為一獨立的文明體系的觀點。博士論文《滿族文化模式:滿族社會組織和觀念體系研究》(遼寧民族出版社2005年12月)從人類學、管理學、社會學角度對滿族文化模式作了歸納,對滿族文化、滿族社會組織觀念作了全新的闡釋,是滿學及民族學領域中的一部力作。經過增補,2005年由遼寧民族出版社出版後,被美國、日本、中國台灣地區、中國香港地區等國家和地區的大學和研究機構購藏,曾在美國、日本、中國香港地區、中國台灣地區等處書店銷售,國內數十家書店網上銷售,在學術界、社會上、滿-通古斯羣體內部有良好的反響。“滿族文化模式”成為一些大學博士碩士研究生們討論的熱門話題,成為中國社科院、中央民族大學內蒙古民族大學台灣中央研究院台北大學等民族學研究生撰寫滿洲學論文的必讀書目,被台灣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碩士論文引用,甚至成為一些民族文化模式研究的模板,在國內、美國、日本、中國台灣地區、中國香港地區等地書店、網上書店銷售,美國密歇根大學、香港理工大學、台灣中央研究院等世界許多大學和研究機構收藏本書。
補充説明:《滿族文化模式》一書讀者、引用者不少。這是一本描述性的理論書。是滿族歷史資料、現實調研資料、社會人文理論的融合,揭示了滿族的心理、潛意識和價值觀。從醖釀到寫成,用了20餘年,它告訴世人,滿族的文化別具一格,建議滿族青年讀一讀。《滿族文化模式》一書,還有審美與藝術一章待寫。寫在已經寫完文學思想一部分,藝術部分,尤其是原始藝術部分還沒有整理完。將理論變成描述性文字不容易,將滿族歷史資料、現實調研資料、社會人文理論融合為一體,也有難度。今天看來,宗教信仰一章、經濟觀、滿族管理觀等章也需補充滿族神話、滿族説部的有關內容。本人期待的其他民族文化模式成果,雖然有人想寫,但至今也沒有見到。
(二)倡導撰寫一批具有時代理論氣息的民族誌文本、開展管理人類學等分支學科的研究、開展本土文化批評等,撰寫滿族鄉村民族誌,推進中國民族學(人類學)的發展。我在《國外人類學的發展與我國人類學的合理走向》(1999)中,曾倡導撰寫一批具有時代理論氣息的民族誌文本、開展管理人類學等分支學科的研究、開展本土文化批評等。2008年,為紀念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30十週年,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雲南大學西南民族研究院實施了《中國少數民族農村30年變遷》大型專題項目的調查工作,鮑明主持了滿族農村社會的調查工作,2008年12月民族出版社出版了大型民族社會調查報告《中國少數民族農村30年變遷》(150萬字)。這可以看做是對前述倡導的迴應。
(三)率先開展遼寧滿漢混合語調查研究,推進現代漢語語法學科大發展。是中國能夠開展東北話中活態滿語成分研究的語言學者之一。主持遼寧省教育廳科研項目A類項目《遼寧滿漢混合語調查研究》(2006.1-2009.12),完成了《遼寧滿漢混合語調查研究》研究報告,發現了遼寧話中的1000個活態滿語詞彙及大量的滿語構詞法、句法,揭示了遼寧話豐富的的滿語底層內涵,改寫了以往人們對東北話的定性。還撰寫了《滿族語言教育的成績與問題》(《第五屆全國語言文字應用研討會論文集》,遼寧大學出版社,2009.5),明確了滿語教育的方向,與其他同志一道成功地推進了北鎮市滿族高級中學的滿語傳承基地的教學實驗。
(四)用滿語考釋歷史文化事物,給出清朝國號詞源含義新解。長於滿語考釋,是我國能夠運用滿語對滿語考釋國號、部落名稱、姓氏等歷史文化事物進行考據分析的少數研究者之一。對遼寧辛亥義士鮑化南和寶昆的旗籍和姓氏、鴨綠江的含義、大清國號詞源詞義、皇姑的詞源與含義做了新的考釋,考證並明確了遼寧辛亥義士鮑化南、寶昆的旗籍為正黃旗,姓氏分別為鮑爾機根、喜塔喇;鴨綠江的含義為“界江”;大清國號的詞源為蒙古語詞dicing,詞義為“善戰的”、“至高無上的”;皇姑源自努爾哈赤的弟弟莊親王舒爾哈齊的第八子和碩簡親王費揚古(fiyanggū)的名字,意思是“老生子(最後生的兒子)”,就是口語中所説的“老兒子”。《大清國號詞源詞義新考》,發表於《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2005年第2期,2008年,《大清國號詞源詞義新探》刊載於傅波主編《從興京到盛京(努爾哈赤崛起軌跡探源)》(遼寧民族出版社2008年1月)。兩文提出大清一詞為滿語中的蒙古語藉詞,義為“上國”或“善戰之國”。2005年以來曾被數十家網站轉載,中國人民大學清史所中國邊疆史網站一篇評論予以高度評價,被南京大學胡阿祥教授等所關注,在社會上廣泛傳播,受到高度評價,有的中學歷史教師也採納我的觀點開展教學。
在這一領域中,致力於滿洲-通古斯語族諸民族文化事項滿語名稱考釋。考釋成果,包括《山海經》中的刑天的滿語對應詞、皇姑區的皇姑、赫哲族一些列族名、渤海國國王大柞榮等名字、靺鞨七部名稱、愛新覺羅氏、三仙女的名字、努爾哈赤所在部落名稱、野人女真各部落名稱等的詞源及含義等等。
在運用滿語開展滿族文化研究的基礎上,現已拓展到滿族滿語文學領域。這種學問,大概相當於漢族的詩經研究、尚書研究。
二、公共管理學
在這一領域中,他現在正致力於文化政策分析、民族知識管理、中國古典行政學、多民族國家政治整合理論的研究。
(一)倡導中國古典行政學研究,構建中國特色的公共行政學。鮑明教授多年從事傳統行政管理思想與文化的研究,發表了《滿洲族思想文化源流考》(《山東師大學報》1996.5)、《愛新覺羅·昭槤的政治法律思想評介》(《瀋陽師範學院學報》1996.2)、《中國封建社會傳統觀念形成的理論基礎》(《瀋陽師範學院學報》1992增刊)、《關於中國古典民主研究的幾個問題》(《瀋陽師範學院學報》1991.2)、《孔子政治文化學説的歷史使命與歷史命運》(東北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1990.5)、《關於繼承與超越孔子政治文化學説的斷想》(《東北師大學報》1989.5)、《儒家的和諧社會目標與政策工具的選擇》(遼寧省孔子研究會首屆學術會議,2007)、《行政教育學:認識孔子的新視域》(《山東師大學報》2006.1)、《2008年金融危機與中國公共行政學的自主發展路徑》(《瀋陽師範大學學報》2009.3)、《論中國古典教化理論及其影響》(《新視野》2010.3)等論文,進行了有益的探討和研究。主持瀋陽師大博士基金項目《中國古典行政學專題研究》(2006-2008.12)。主要學術觀點包括:從行政學的視角來審視,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是行政教育思想;教化為中國思想家發明的提高民眾地位的新式政策工具,中國傳統的政治教化理論具有正面價值;2008年金融危機宣告了西方行政學知識的地方性轉型,中國公共行政學應關注中國本土行政管理知識,走自主發展方向。
(二)行政區劃改革研究。鮑明教授論述了中國民族區域自治的城市制度安排與制度創新問題,發展了中國民族區域自治理論。是國內民族政治學、民族公共管理學前沿專家之一。論文《中國民族區域自治的城市制度安排與制度創新》、《21世紀中國應設立民族自治市——城市化浪潮下民族區域自治的合理走向》,提出並論證了在城市化劃時代應設立民族自治市這一新的行政區劃單位,開創了一個新的研究領域,成為諸多博士導師、博士、碩士生的選題來源,並受到國家民委、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學者的重視。
三、政治學
在政治學方面,主要研究成果體現在教育政治學、孔子的教育政治學思想、政治人事安排、世界政黨思想史等領域。
(一)開創和發展中國教育政治學學科。曾與楊學諒、孫秀民、李世安合著《教育政治學導論》(遼寧教育出版社,1992年),開創了中國教育政治學學科,北京師範大學曾將此書列為教育學專業教學參考書、台灣師範大學曾將其列為研究生閲讀書目。《孔子的教育政治學思想及其現實意義》,發表於《瀋陽師範學院學報》1994年第4期,被多篇學術論文、碩士學位論文引用。撰寫了《影響遼寧高等教育發展的若干重大前瞻性政策問題研究報告》(2009年),是對教育政治學的進一步豐富和完善。
(二)完善了執政黨對省市人大的領導機制,提出了世界政黨思想史的學科體系。《我國地方政權建設的一項重大舉措——談現任中共省(市)委書記當選省(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的意義》(發表於《瀋陽師範學院學報》1993年第4期)一文主張現任中共省(市)委書記兼任省(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涉及政黨與政治人事安排的關係問題。此文被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中國政治》1993年第11期轉載後,受到中央、省市委的重視,關於現任中共省(市)委書記擔任省(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的建議被採納,受到上百個省市委的重視並付諸實踐,使原本一項過渡性人事安排成為一項常態化人事制度。儘管近年來有人反對我這一主張,但這是中國走向民主的必經步驟。
(三)倡導研究世界政黨思想史研究。《世界政黨思想史的學科體系》一文,發表於《遼寧教育學院學報》1997年第2期,後被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新興學科》1997年第4期轉載,並被北京大學列為MPA(公共管理碩士)研究生必讀文獻之一。
(四)發展了中國民族區域自治理論。我從80年代末開始研究民族自治市問題。《中國民族區域自治的城市制度安排與制度創新》(《民族研究》2003.1)、《21世紀中國應設立民族自治市——城市化浪潮下民族區域自治的合理走向》(《遼寧教育學院學報》2000.1)等論文指出,在城市化時代,我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有重大缺陷。此文在理論上發展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和民族區域自治理論,開創了民族政治學的一個全新的研究領域。此二文被十幾篇重點大學(如中央民族大學蘭州大學東北財經大學西北民族大學等)碩士博士學位論文、中央民族大學博士生導師金炳鎬教授撰寫的論文、中南民族大學蘇祖勤教授撰寫的綜述文章(《近年來民族區域建制理論與實踐熱點問題述評》,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3))、日本學者所引用。
五、傳播學
在傳播學方面,鮑明的研究成果主要體現在編輯政治學、編輯學和出版學的學科歸屬、參考文獻的作用等領域。
(一)開創編輯政治學學科。1997年12月,遼寧省委宣傳部、遼寧省新聞出版局授予其“美登高杯”“遼寧省社會科學期刊優秀編輯”榮譽稱號。鮑明曾主持研究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學報研究會重點項目《編輯政治學原理》的研究工作,發表論文《論編輯政治學》(《瀋陽師範學院學報》1995.4,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新興學科》1995.4轉載;《新華文摘》1996年第2期摘發;瀋陽日報摘發),開創編輯政治學學科。
(二)明確編輯學、出版學的學科歸屬。
在論文《走進傳播學:編輯出版學的戰略選擇》(《遼寧教育學院學報》2001.7)中,率先提出編輯學、出版學應列為傳播學的分支學科的新主張。因為無論是從實踐層面還是理論層面看,傳播與編輯之間的關係如同母子關係,傳播學和編輯學之間有着天然的血緣關係,將編輯學列為傳播學的子學科理所當然。這樣做不僅有利於編輯學和編輯研究,有利於普通編輯學的構建,也有利於編輯專業教育的發展和編輯人才的培養。從研究對象、內容和範圍來看,傳播學明顯地涵蓋了編輯學、出版學;從學科性質、特點和任務來看,三者之間有明顯的趨同性;從三門學科產生、發展的過程來看,它們之間具有一種密切的互動性和相互依賴性。因此,應將編輯學、出版學歸入傳播學之中。這既切合時代和現實的要求,又有利於編輯學、出版學本身的發展和學科定位。在編輯學、出版學方向的研究生培養上應以複合型人才為目標。此文至今仍受到武漢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北京印刷學院信息管理學科的學者的重視和引用。尹玉吉、王鵬(《編輯學學科性質研究述評》,山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2期)、王和平在《編輯研究的傳播學視角》(《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39卷 第2期)也贊成將編輯學劃為傳播學的子學科這一主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