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鮎魚

(鮎形目魚類)

鎖定
鮎魚,屬於脊椎動物亞門硬骨魚綱、輻鰭亞綱、鮎形目的一種魚類,又稱作鬍子鰱、黏魚、塘蝨魚,生仔魚。
此魚的顯著特徵是周身無鱗,身體表面多黏液,頭扁口闊,上下頜有四根鬍鬚,上背較黑,腹面白色尾圓而短,不分叉,背鰭小,臀鰭與尾鰭相連。生活在河湖池沼等處,白晝潛伏水底泥中,夜晚出來活動,吃小魚、貝類、蛙等。
中文名
鮎魚
別    名
鬍子鰱、黏魚、塘蝨魚,生仔魚
拉丁學名
Silurus asotus
動物界
脊椎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硬骨魚綱
亞    綱
輻鰭亞綱
鮎形目

鮎魚生活習性

鮎魚
鮎魚(5張)
鮎魚生活在江河、湖泊、水庫的中下層,多棲息在水草叢生、水流緩慢的底層。白天多隱蔽,晚間則十分活躍,習慣於遊至淺水處覓食。秋後潛居於深水或污泥中越冬。為肉食性底棲魚類,經常伏身於水草叢生的水底,等候小魚接近時張口吞食,也食蝦類和水生昆蟲。在很髒的水裏生存的更好,長的很快。
鮎魚 鮎魚
它們大都棲息在熱帶淡水中,也有一些棲息在海水中。鮎魚的頭部較寬大,口四周有幾根敏感的長觸鬚,有點像塗的鬍鬚(塗是一種特殊的生物),須上有許多味蕾,用來在昏暗的水中覓食。生活在海水中的鮎魚有一種叫做海鮎。它們身上有着美麗的條紋。它們常常成羣地在海底遊蕩。海鮎的胸鰭上有尖鋭的毒刺,蜇人後,人會感到全身疼痛,而且傷口很久才能痊癒。昆士蘭鮎魚是一種社會性的魚類。它們常常成羣地徘徊在珊瑚礁和巖岸邊。大多數時間裏,他們都隱藏在珊瑚礁中,守株待兔。一旦,獵物從它們的家門口路過,它們就會迅速出擊,捉住獵物。昆士蘭鮎魚是一種變性動物。當昆士蘭鮎魚初生的時候,所有的幼魚都是雄性的。隨着時間的推移,成年後的鮎魚就逐漸變成雌性了。一羣鮎魚會在同一時間產卵,而水流會使卵逐漸分散均勻。鮎魚的卵會附在一些浮游生物的身上四處流浪。從卵中孵化出來的幼魚,經過一段時間就會在珊瑚礁洞穴中自立門户。
鮎魚的最佳食用季節在仲春和仲夏之間。在中國南方沿海地區有一種鮎魚,專門誘捕岸上的老鼠。這種鮎魚白天休息,夜間四處覓食。當它遊近岸邊,便將尾巴露出水面,一動不動地靠在岸邊,發出陣陣腥味引誘夜間外出覓食的老鼠。狡猾的老鼠見到浮在水面上的魚尾巴,並不立即咬食,而是先用前爪去撥動幾下,此時鮎魚仍然一動不動,讓老鼠誤認為是死魚。老鼠見鮎魚不動,真的以為是死魚,便放心大膽地張口咬住鮎魚尾巴,使勁往岸上拖。這個時候,鮎魚見老鼠已上了圈套,便使出全身力氣,尾巴一擺,將老鼠拖入水中,老鼠雖識水性,可以與鮎魚在水中較量,但無奈力氣不如鮎魚,在水裏也缺少鮎魚那種長時間潛入水中的優勢,一場生死大搏鬥的結果是鮎魚佔上風。此時,鮎魚充分發揮它在水中的優勢,用鋸齒樣的牙齒咬住老鼠往水下拖,老鼠在水下不能換氣,掙扎一陣後便活活淹死,成為鮎魚的美食。
世界七大洲,除南極洲之外,到處都有鮎魚。有幾種鮎魚是海魚。這類魚大小差異極大,包括世界最大的淡水魚──歐鯰,長達5米,重330千克,也包括一種很小的寄生鮎魚,成體小於10毫米,是最小的脊椎動物。這個目包括35個科,但是分類表還在變動,大約有2855種,相當1/4的淡水魚,1/10全部魚綱的種類。
鮎形目除了電鮎科以外,其他種類在背鰭及胸鰭都有硬棘,有些含劇毒。 [1] 

鮎魚分佈

鮎魚 鮎魚
全世界約有兩萬三千種魚類,光鮎魚家族就超過兩千四百種,也就是説全球的魚類裏面有一成以上是
鮎魚類。鮎魚家族主要分佈在以赤道為中心的熱帶地區,其實除了南北極地以外的所有大陸都可以見到它們的蹤跡。

鮎魚南美

擁有世界第一大河—亞馬遜河南美大陸,棲息在這裏的鮎魚種類也最繁多。水族界裏大家所熟稔的紅尾鴨嘴、有着“亞馬遜食人鮎魚”之名的油鮎科大型種—亞馬遜鴨嘴、比食人魚更危險的寄生鮎、高人氣的直升機異形、小精靈異形、種類繁多的鼠魚類……棲息在南美大陸的鮎魚簡直多到難以計數!

鮎魚非洲

黑星倒吊鼠白子
分佈在非洲的鮎魚家族中,最廣為人知的有:白金豹皮Synodontismultipunctatus、電貓Malapteruruselectricus等。其中最受歡迎的就是以倒吊鼠Synodontisnigriventris為首的倒吊鼠族羣。
鮎魚 鮎魚
因為受到倒吊鼠的影響,很容易讓人誤以為整個族羣裏都是倒着游泳,其實只有少部分的倒吊鼠才會以這種方式遊動,絕大部分的倒吊鼠生活方式和普通鮎魚沒兩樣。這種倒着游泳的習性,實際上應該稱為“腹面行動”,它們的日常生活就是把整個身子反過來,將腹部貼近物體表面游泳。大部分的鮎魚類都有將腹部貼近物體活動的習性,只是倒吊鼠連水面都當成是物體表面,它們會將腹部貼着水面遊。

鮎魚食用事項

中醫理論及食療作用
中醫認為,鮎魚性温、味甘,歸胃、膀胱經;具有補氣、滋陰、催乳、開胃、利小便之功效
食經 食經
《食經》:“主虛損不足,令人皮膚肥美。”
南北朝·陶弘景:”鮎魚肉不可合鹿肉食,令人筋甲縮。”宋·蘇頌:“鮎魚肉不可合牛肝食,令人患風,噎涎,不可合野豬肉食,令人吐瀉。”
本草綱目》:“鮎魚反荊芥。”
隨息居飲食譜》:“鮎魚,甘温,微毒。痔血、肛痛,不宜多食。餘病悉忌。”
方劑
1、香菜燉鮎魚:鮎魚尾,芫荽60g。將菜塞入魚腹內,稍加香油,用小火燉熟。本方取鮎魚補脾利尿以消腫,芫荽、香油均在於調味。用於脾虛水腫小便不利
2、鮎魚雞蛋羹鮎魚1尾,雞蛋2個。鮎魚切塊,煮湯至爛熟,取汁,打入雞蛋,煮熟,以食鹽、生薑調味食用。 源於《吉林中草藥》。本方取鮎魚補脾益血,催乳;雞蛋能滋陰養血,用以增強鮎魚的作用。用於產後乳汁不足。
忌食
雖然鮎魚營養豐富,但有痼疾、瘡瘍者慎食。此外,鮎魚不宜與牛羊油、牛肝、鹿肉、野豬肉、野雞、中藥荊芥同食。

鮎魚營養分析和功效

鮎魚 鮎魚
鮎魚營養豐富,含有多種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特別適合體弱虛損、營養不良之人食用。除鮎魚的魚子有雜味不宜食用以外,全身是寶,鮎魚是名貴的營養佳品,早在史書中就有記載,可以和魚翅、野生甲魚相媲美,它的食療作用和藥用價值是其他魚類所不具備的,獨特的強精壯骨和益壽作用是它獨具的亮點。
功效:鮎魚含有的蛋白質和脂肪較多,對體弱虛損、營養不良之人有較好的食療作用。鮎魚是催乳的佳品,並有滋陰養血、補中氣、開胃、利尿的作用,是婦女產後食療滋補的必選食物。適合人羣:適合一般人食用;尤其以老、幼、婦女產後及消化功能不佳的人最為適用;同時適用於男性壯陽。適用量:每次150~200克。
鮎魚的最佳食用季節在仲春和仲夏之間。鮎魚不僅像其他魚一樣含有豐富的營養,而且肉質細嫩、美味濃郁、刺少、開胃、易消化,特別適合老人和兒童。

鮎魚巨型鮎魚

合併圖冊
合併圖冊(2張)
2014年9月,布爾克哈特(JochenBurkhard)和哈特梅爾(PatrickHattemer)來到西班牙埃布羅河
(Ebro)釣魚。兩人捕獲兩條同樣巨大的鮎魚。經過測量,哈梅爾特捕獲的鮎魚體長達到了2.15米,布爾克哈特的鮎魚也達到了2.14米。
2015年4月20日,兩名波蘭漁民在該國西部的奧得河,捕獲一條巨型鮎魚,長約4米,重達200多公斤。 令人意外的是,波蘭人在剖開魚腹後發現一具屍體,以及德國納粹時期的金屬材質的軍章。經過對鮎魚腹中遺骸的研究得出結論,這名年輕軍官死於75年前。他隸屬於德國黨衞軍,死於德軍侵略波蘭時期。

鮎魚鮎魚效應

相傳,挪威人從深海捕撈的沙丁魚很難活着上岸,抵港時如果魚仍然活着,賣價就會高出許多,所以漁民們千方百計想讓魚活着返港。但種種努力都歸失敗。後來有位老漁翁發現了一個成功的秘密:鮎魚效應。原來鮎魚是沙丁魚的天敵,在沙丁魚羣裏適量地放入一些鮎魚,就可以人為地製造一種緊張空氣,沙丁魚一見到鮎魚就驚恐萬狀、四處逃竄,於是生命力大為增強,成活率大大提高。這樣一來,一條條活蹦亂跳的沙丁魚被運回了漁港。後來,人們把這種現象稱之為“鮎魚效應”。 [2] 

鮎魚養殖方法

1、選擇優良魚種
飼養鮎魚要保持水質良好,在魚池消毒完畢放養魚苗前一週開始培肥水質。可在水面上種植一些水浮蓮,起到遮陰、防逃及調節水質的作用。池水須經常更換,一般10~15天須換掉1/3池水。應經常觀察池水水質的變化,一般水質以黃綠色為宜。若發現魚苗竄出水面,説明池水過肥水中缺氧,應及時注入新水放掉老水。特別是在悶熱或雷雨天氣,要注意勤注新水及時增氧,有條件的還可安裝增氧機增氧以防死魚。注水達0.9米後可用沼渣作魚池基肥,每平方米魚池投放沼渣250克左右。
待池水中出現大量輪蟲時放入鮎魚苗,放養魚苗應無傷、無病、體健活潑,魚種規格應在3釐米以上,大小盡量一致,以免互相殘殺。在魚苗投放時,做好魚體消毒,將1公斤鹽用30公斤水稀釋後將魚苗放入鹽水中浸泡5分鐘方可放苗。放苗前可將少量池水放入一容器中,把幾條魚苗放入試養。若魚苗一天內生活正常,則可向魚池中投放魚苗。放養時間在晴天為宜,一般畝放養3釐米長鮎魚苗種6000~1萬尾。每隔2~3天,加新水1次,再追施少量化肥。
2、科學投餵餌料
剛孵出的魚苗完全靠自身的卵黃為營養,2天左右卵黃開始慢慢消失,仔魚能夠正常進行水平遊動時,便可下塘開口吃食。魚苗開口飼料可用熟蛋黃或小型枝角類和橈足類浮游生物。將雞蛋煮熟,去殼取蛋黃用紗布包好,在盛水的盤中擠壓蛋黃,使其形成蛋黃顆粒水漿全池潑灑。隨着魚體不斷長大,可投餵水蚤、蚊幼蟲、水蚯蚓、蠅蛆及各種小家魚苗,或喂些蠶蛹粉、豬血、人工幼苗配合飼料等。投餵量以下次投餌前池中略有剩餌為宜,這樣可避免因投餵不足導致魚苗間互相殘食。
剛運來的魚苗,抵抗力弱,且規格不一,若直接放入大塘飼養,則因魚苗活動範圍大,體力消耗多,而且所投入的餌料一時很難吃到,造成白白浪費,還會污染水質。可先集中在小塘內精養,然後放入大塘飼養。這樣既便於管理,又可使魚苗更好地適應新環境,並在小塘內容易得到充足的食物,促使其快速生長。當鮎魚苗體長已長到5~7釐米時要抓緊馴食,投餵人工配合餌料,飼料中的蛋白質含量達到45%以上,拉網分池將不同規格的魚種分開,以免相互殘食。
當小塘內培育的魚苗達到10~15釐米左右時,便可從塘內篩選個頭大的魚種放入大塘飼養,個頭小的魚種仍留在小塘內進行強化培育,使魚種生長平衡,規格一致,避免出現大魚吃小魚的現象,從而有效提高魚苗的成活率和單位產量。
鮎魚屬雜食性魚類,性貪食,因此要正確掌握投飼量,做到塘內有多少魚投多少料,防止盲目投餌。同時,要實行分點投餵,撒餌均勻,少量多餐,投足餵飽,防止飢飽不均而出現兩極分化現象。同時,在魚苗培育初期,應以動物性飼料為主,進行強化培育,隨着魚體生長,逐步轉投一些植物性飼料,做到動植物飼料相結合。日投餌量應控制在魚體總重量的5%~8%左右,每隔1周或半個月須調整1次投餵量,使投餌量更趨合理。
投料一要定時,每天定時投餵,上午和下午各喂一次;二是定量,每次投飼量以投餵後3~4小時食完為好,每天投飼量約為池內魚總重量的5%左右,可視天氣及魚攝食情況適當增減。
3、加強繁育管理
鮎魚繁殖盛期在3~5月間,中、北部較南部慢1個月左右,先選擇成熟度良好的雌、雄種魚,每組分別挑選雌魚3尾及雄魚1尾放入各組的布鬥網中。
雌鮎魚在繁殖期較易區別,此時雌魚腹部膨大且柔軟,生殖孔圓形紅腫,肛門不凹入,用手指輕壓腹部會有淡黃色卵粒排出。
雄魚體型瘦長,下腹部較平坦,生殖孔狹小長,胸鰭通常較同體長雌魚大,用手指輕壓,成熟魚會排出少量的白色精液。
採卵前先用手觸摸,檢視雌魚腹部柔軟度並輕輕擠壓,如有卵粒產出,即以幹導法進行採卵;倘若沒有卵粒產出,須等待一段時間後再行檢查。
先捉取可排卵的雌種魚,一人以紗布裹住其腹部,並將生殖孔朝向採卵的瓷器或容器,容器必須乾淨而無水,另一人捉住雌魚尾部,順向肛門輕輕擠壓,卵粒即緩緩擠出落入容器內。
倒入已準備好的精子懸浮液,用羽毛攪拌,並加入乾淨的水將多餘的精子洗去,數次後即完成授精。受精卵呈圓球形、綠黃色,稍微有紅點,直徑為1.65~1.8毫米。
受精卵起初不具黏性,約20分鐘後開始具有黏性,應在未具黏性前將受精卵撒佈於附卵片,一般可用紗窗網等材料,附上並用羽毛輕輕攪動,使受精卵均勻附着,倘若卵粒附着過密,會影響孵化率。
4、強化疫病防控
病毒性爛鰭病此病危害最大,多在魚苗放養1個月後,體重50克左右時出現。病魚體表出現水泡,魚鰭基部充血,出現腐爛,嚴重的全身潰瘍,出現大量死魚直到全軍覆滅。可用1萬單位漂白粉藥液全池潑灑。
寄生蟲病可用0.4萬單位晶體敵百蟲或0.6~0.7萬單位硫酸銅、硫酸亞鐵合劑5∶2全池潑灑。
腸炎病堅持不喂黴爛變質飼料,定期在飼料中添加0.05%~0.1%鮮蒜汁,並在每100公斤飼料中加土黴素粉20~100克,連喂5~7天。
黑體病該病魚體發黑,消瘦,停食,嚴重時魚體常頭部向上,垂懸於水表層,直至死亡。經檢查,在胸鰭內側有一圓形紅色血斑,鰭條潰爛,在其頭的背部出現黴斑點,此病魚苗階段易感染,餌料不足水質不好最易發病,發病快,傳染迅速。應保持水質清潔,不使用未經發酵的肥料。用五倍子每立方米2~4克,每升30克生石灰水全池潑灑,隔天1次,潑灑2~3次即可。
氣泡病病魚浮於水面,腹部朝天,腹內有一氣泡,不能下沉。主要由於池中施放過多未發酵的有機肥料,或池中水質老化,水中藍、綠藻類過多,在強光下使水中氣體過於飽和,魚誤食氣泡所致。池水透明度過小時,不宜放魚苗;發病後迅速注入新水,並投以充足的活餌料,可使部分魚苗排出氣泡,恢復正常;每水深1米,用1.5~2公斤食鹽對水後全池潑灑,有一定療效。

鮎魚食物營養成分

食物名稱 鮎魚
含量參考 約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能量 103 千卡
蛋白質 17.3 g
脂肪 3.7 g
膽固醇 163 mg
飽和脂肪酸 0.8 g
多不飽和脂肪酸 0.5 g
單不飽和脂肪酸 1.1 g
50 mg
22 mg
195 mg
351 mg
42 mg
0.03 mg
2.1 mg
0.09 mg
0.53 mg
27.5 μg
維生素B1(硫胺素) 0.03 mg
維生素B2(核黃素) 0.1 mg
煙酸(煙酰胺) 2.5 mg
維生素E 0.54 mg
展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