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鮋亞科

鎖定
鮋亞科,Scorpaeninae,是脊椎動物亞門、硬骨魚綱動物。
中文名
鮋亞科
分類地位
脊椎動物亞門、硬骨魚綱
種    類
約15屬150種
亞    綱
輻鰭亞綱
鮋形目
亞    目
鮋亞目
鮋科
拉丁學名
Scorpaeninae

鮋亞科形態特徵

裸胸鮋 Scorpaena izensis 裸胸鮋 Scorpaena izensis
體中長,側扁,長橢圓形。頭中大,略側扁。吻中長,圓鈍。鼻孔2個。眼中大,上側位。口中大,端位,斜裂。上下頜及犁骨具細牙,齶骨有或無牙。鰓孔寬大;第四鰓弓後有或無裂孔。鰓蓋膜微連或分離,不與峽部相連。鰓蓋條7;5 1/2條位於角舌骨,1 1/2條位於上舌骨;後4條基部擴大。鰓耙短小。假鰓發達。頭部棘稜發達。顱骨棘尖鋭,向後略上。鼻棘1個。眼前棘1個。有眼上棘和眼後棘。眶上稜高凸。有鼓棘。額稜低平。額棘有或無。頂骨相連或稍分離;頂稜高,有頂棘和頸棘。眶前骨下緣具棘,上緣無棘,外側面具棘。第二眶下骨不呈“T”形,較寬大,前後等寬或向後較寬,後端緊接前鰓蓋骨。眶下稜1~2條。第一和第二眶下骨各具1至多棘。第三眶下骨有時消失,或第三和第四眶下骨均消失,第五眶下骨一般存在,眶下感覺管止於第二眶下骨。眼後至側線有蝶耳棘、翼耳棘、後顳顬棘和肩胛棘。翼耳骨的感覺管中部無骨橋。前鰓蓋骨具4~5棘,第一棘基部具1副棘。鰓蓋骨具2稜棘。下鰓蓋骨和間鰓蓋骨無棘。胸鰭基部上方具1肱棘。後翼骨片存在。中翼骨大,橢圓形,支撐眼球,不插於齶骨和後翼骨間。有前齶骨突。有基蝶骨。上枕骨嵴頗發達,不與髓棘和髓間棘相連。第一至第三髓間棘的前2棘骨化,插於第二和第三髓棘之間。椎骨22~25個,第一椎體橫突位於第五或第六椎骨,第一或第二椎體橫突左右相連。後顳顬骨前端分叉,緊連於頭顱,不固結。鰭條基骨與下喙骨等寬。後鎖骨上骨呈片狀,有後喙骨突。 眼間隔凹入。眼後頭背有或無頂枕窩。頭部常具發達的皮瓣,眼球無或具皮突,體側和沿側線常具皮瓣。前鼻孔具皮瓣,後鼻孔有或無短管狀皮突。無唇須和頜須。鱗中大,櫛鱗或圓鱗;頭部有鱗;吻部,下頜、鰓蓋條部無鱗;頭頂有時具圓鱗;各鰭一般無鱗或僅基部有鱗;側線鱗18~30,黏液管狹長,不具無鱗溝。背鰭連續,起點位於頸部後上方;鰭棘部明顯長於鰭條部;具12~13鰭棘,7~10鰭條;鰭棘中長,鰭棘膜不深裂。臀鰭具2~3鰭棘,3~6鰭條。胸鰭中大,具1~3不分枝,3~9分枝,9~12不分枝鰭條,無延長鰭條或遊離鰭條,鰭條膜不深裂。腹鰭中大,具1鰭棘,5鰭條。尾鰭截形或圓形。幽門盲囊細長,3~9個。鰾或有或無。鰾存在時呈卵圓或橢圓形,背面具3~4對韌帶突起;外肌帶後部有或無韌帶突起。
本亞科的原始特徵為腹鰭胸位,具1鰭棘,5鰭條;演化趨勢為:背鰭鰭棘減少至13~12;鰭棘部基底明顯長於鰭條部,為鰭條部的2~2.5倍。臀鰭鰭棘減少至3~2;眶下骨減至4~3;前鰓蓋骨棘減少至5~4;椎骨減少至25~22;顱骨棘齊全發達,須瓣發達;頂枕窩從無到有;上下頜及犁骨具牙,齶骨牙或有或無;鱗從櫛鱗向圓鱗發展。本亞科與平鮋亞科接近,但較特化。

鮋亞科分佈範圍

本亞科全世界約15屬以上,約150種。分佈於暖水和温水海域;中國有10屬25種。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