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魯陽街道

鎖定
魯陽街道,隸屬於河南省平頂山市魯山縣,地處魯山縣南部,東鄰匯源街道,南至沙河與瀼河鄉相連,西至七里村與董周鄉接壤,以老城大街為界,北鄰琴台街道,總面積9.3平方千米。 [2] 
夏孔甲時,魯陽街道境域屬劉累邑;2007年1月,析魯陽鎮、張店鄉、董周鄉設立魯陽街道。 [2]  截至2011年末,魯陽街道城鎮常住人口約有31000人。 [2]  截至2020年6月,魯陽街道下轄11個社區, [3]  街道辦事處駐箭道街9號院。 [2] 
2011年,魯陽街道財政總收入達336萬元; [2]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6289萬元。 [2] 
中文名
魯陽街道
行政區類別
街道
所屬地區
河南省平頂山市魯山縣
地理位置
魯山縣南部
面    積
9.3 km²
下轄地區
11個社區
政府駐地
箭道街9號院
電話區號
0375
郵政區碼
467399
氣候條件
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車牌代碼
豫D
人    口
31000人(截至2011年末常住人口)

魯陽街道建置沿革

夏孔甲時,屬劉累邑。春秋戰國時期,先屬鄭,後屬楚。秦時,屬南陽郡。西漢時,屬魯陽縣。三國時,屬魏國。
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屬山北縣。北魏永安年間(528—530年),復屬魯陽縣。
隋大業十三年(617年),屬魯縣。
唐貞觀元年(627年),屬魯山縣。
北宋時,屬京西北路汝州。
金時,屬南京路汝州。元時,屬南陽府汝州。
民國二年(1913年),屬豫西道。民國三年(1914年),屬河洛道。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至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10月,屬河南省第五行政督察區。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11月,屬豫陝鄂邊區第五行政區。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改為魯山市。
1949年,改為城關區。
1958年,改為城關公社。
1981年,建城關鎮。
1988年,城關鎮更名為魯陽鎮。
2007年1月,析魯陽鎮的二街、六街、七街、八街、九街、十街、新峯街,張店鄉的望城崗村,董周鄉的七里頭村、五里頭村、小賈莊村,設立魯陽街道。 [2] 

魯陽街道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魯陽街道下轄城廂、大同、前進、黌學、陽光、河濱、新峯、小賈莊、望城崗、五里、七里11個社區;下設86個居民小組。 [2] 
截至2020年6月,魯陽街道下轄11個社區:新峯社區、城廂社區、大同社區、前進社區、黌學社區、陽光社區、河濱社區、七里社區、五里社區、小賈莊社區、望城崗社區, [3]  街道辦事處駐箭道街9號院。 [2] 

魯陽街道地理環境

  • 位置境域
魯陽街道地處魯山縣南部,東鄰匯源街道,南至沙河與瀼河鄉相連,西至七里村與董周鄉接壤,以老城大街為界,北鄰琴台街道,東西最大距離3.1千米,南北最大距離3千米,總面積9.3平方千米。 [2] 
魯陽街道

魯陽街道人口

2010年,魯陽街道人口有28735人。 [1] 
截至2011年末,魯陽街道城鎮常住人口約有31000人;另有流動人口11000人。總人口(含流動人口)中,男性21500人,佔51.19%;女性20500人,佔48.81%;14歲以下7560人,佔18%;15—64歲30702人,佔73.1%;65歲以上3738人,佔8.9%;以漢族為主;有回族1個少數民族。2011年,魯陽街道人口出生率13.4‰,人口死亡率9.98‰,人口自然增長率3.42‰,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4516人。 [2] 

魯陽街道經濟

2011年,魯陽街道財政總收入達336萬元。 [2] 
截至2011年末,魯陽街道有商業網點1300多個,職工3900多人。2011年,魯陽街道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6289萬元,實際利用外資836萬美元,外貿出口額2500萬美元。 [2] 

魯陽街道社會事業

魯陽街道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魯陽街道有初級中學1所,小學7所,街道少年科技活動室1所。 [2] 

魯陽街道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末,魯陽街道有文化站1個;社區文化中心10個,圖書室10個,藏書7萬餘冊;有舞蹈、戲曲等文化娛樂團體11個。 [2] 

魯陽街道醫療衞生

截至2011年末,魯陽街道有縣級醫院1個,街(村)醫療衞生所11個。 [2] 

魯陽街道社會保障

2011年,魯陽街道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為480户,人數972人,支出186.6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817户、人數920人,支出80.2萬元;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78人。2011年,魯陽街道新增就業人員1020人,有226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896人。 [2] 

魯陽街道交通

魯陽街道有311國道及鄭(州)南(陽)西線公路、洛(陽)南(陽)公路穿境。

魯陽街道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孝文帝南巡時置魯陽鎮;今魯陽街道為其遺址的一部分,故名。 [2]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人口普查辦公室、國家統計局人口和就業統計司.中國2010年人口 普查分鄉、鎮、街道資料.中國統計出版社.第430頁
  •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編;黃樹賢總主編;張克強本卷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大典·河南省卷[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7年3月:880-881.
  • 3.    魯陽街道2020年統計用區劃代碼和城鄉劃分代碼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1-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