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魯西南戰役指揮部舊址

鎖定
魯西南戰役指揮部舊址為原鄆城縣革命烈士陵園,位於鄆城縣宋江河畔、220國道北。2011年被國家發改委、旅遊局命名為第二批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納入免費對外開放單位。中央軍委原副主席張萬年親筆題寫館名。
中文名
魯西南戰役指揮部舊址
12.5萬平方米
鄆城開工建設
2007年11月18日
建築面積近
7000平方米

目錄

魯西南戰役指揮部舊址事件背景

魯西南戰役指揮部舊址是以魯西南戰役為歷史背景建設的一處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冀魯豫邊區紅色旅遊新景點。
1947年6月30日夜,劉鄧大軍主力部隊分三路強渡黃河,國民黨軍隊黃河防線在人民解放軍的強大攻勢下全線崩潰。劉鄧大軍渡過黃河後,首戰鄆城,取得大捷,史稱“鄆城攻堅戰”。鄆城攻堅戰勝利結束後,劉鄧首長根據中央軍委“積極在運動中尋找戰機,消滅國民黨軍有生力量”的指示精神,把攻城與野戰、分割與圍殲相結合,先後攻克鉅野、定陶等縣城。強渡黃河後,晉冀魯豫野戰軍司令部移駐鄆城縣,在這裏,劉伯承司令員、鄧小平政委指揮了著名的羊山集戰鬥。
魯西南戰役是中國人民解放戰爭中著名戰役之一,更是劉鄧首長戎馬生涯中輝煌的一筆。它的重大意義在於實現了毛主席和中央軍委“把戰爭引向國民黨統治區”的戰略意圖,揭開了人民解放軍大反攻的序幕。
魯西南戰役紀念館於2007年11月18日正式在鄆城開工建設。2009年5月22日,“魯西南戰役指揮部舊址”正式被中宣部批准為第四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定名為“魯西南戰役革命紀念地——鄆城魯西南戰役指揮部舊址”。

魯西南戰役指揮部舊址版塊

這一教育基地,佔地12.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近7000平方米,總投資1500萬元,採用聲、光、控現代電子技術,以全景沙盤、立體電影、戰鬥場景圖片、人物圖片、戰爭遺物為主體,再現了炮火連天的戰鬥場景。主要建築分以下四個板塊:
魯西南戰役指揮部舊址 魯西南戰役指揮部舊址
第一板塊:魯西南戰役主展區。包括主樓展廳和解放廣場兩部分。主樓展廳建築面積7000平方米,為兩層框架結構,高16.4米,分為前大廳、8個結構和麪積相同的分展廳、2500平方米的中央展廳。廳內藏有94幅珍貴歷史照片和大量戰時遺物。其展示手段採用聲、光、電現代電子技術,以全景沙盤、羣雕、立體電影、戰場圖片、人物像片、戰爭遺物等多種藝術展示形式,再現了那炮火連天的戰鬥場景,展示了劉鄧大軍不畏艱險、不怕犧牲、奮勇作戰的英雄氣概和壯麗畫卷,展示了勤勞勇敢的鄆城人民支援前線、建立新中國做出的卓越貢獻,展示了老區人民在社會主義建設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偉大成就和美好前景。主樓展廳前為解放廣場。廣場南北長l 0 0米,東西寬1 4 0米,總計l.4萬平方米。廣場內設有武器展示區和大型劉鄧首長塑像。
魯西南戰役指揮部舊址 魯西南戰役指揮部舊址
第二板塊:革命烈士紀念區。紀念區位於主樓展廳的正後方。包括3 0米高的革命烈士紀念塔、5000平方米的紀念廣場、三座著名烈士墓(中共“七大”代表、運西地委書記梁仞千、東北抗日聯軍第十九支隊支隊長羅明星、冀魯豫第八軍分區司令員徐秋)和256名烈士墓羣。
第三板塊:碑廊區。碑廊區位置在革命烈士紀念塔的左側,長度140米。主要展示國家領導人、歷史名人、革命先輩後人的題詞、著名烈士事蹟介紹等。
魯西南戰役指揮部舊址 魯西南戰役指揮部舊址
第四板塊:中心廣場區。中心廣場位於主樓展區和革命烈士紀念塔的右側。南北長354米,東西寬150米,總計5.3萬平方米。它與宋江河風景帶融為一體,相互襯托,互為補充。

魯西南戰役指揮部舊址作用

鄆城縣委、縣政府在建設、管理和發揮該基地教育作用方面做出了積極努力。以“魯西南戰役指揮部舊址”這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為載體,突出宣傳主題,努力打造紅色旅遊名縣,紮實推進由旅遊過境地向旅遊目的地的轉變。建館以來,吸引了大批的遊客特別是青少年學生前來緬懷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蹟和豐功偉績,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軍民團結一致、前仆後繼、浴血奮戰、建立社會主義新中國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黨政機關、事業單位、企業的幹部職工和青少年學生每年都有15萬人次到基地遊覽學習並與菏澤師範學院、鄆城一中、鄆城實驗中學、鄆城二中等27所大中專院校建立了互動機制,為學生參觀學習提供便利條件;為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的新黨員、新團員的入黨入團宣誓提供場景。 [1] 
參考資料